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个正常的玉米雄穗通常能产生2000-3000万粒花粉,远远超过雌穗正常授粉的需要。但是,在开花期间气候异常或管理不当,会造成花粉失去活力、花丝无法吐出或千枯、雌雄花期不遇等,从而产生秃顶、缺粒现象,这不仅降低玉米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提高其结实率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常认为,钾肥,氮肥,密度是影响浙西河谷平原地区杂交晚稻产量的三个重要因素,我们以该三因子为研究对象,建立杂交晚稻汕优10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钾肥对其产量影响居三因子之首,并同产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村》2005,(4):35-36
实施轮作:选择前茬没种过茄科蔬菜的生茬地块进行栽培,最好与大田作物实行轮作,到无病区栽培。大田一般肥力较差,定植前要进行深翻,增施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  相似文献   

4.
对直播稻实施精确施氮,通过“前促、中控、后保”的调控措施,使基蘖肥与穗肥的氮素比例调整为6.5:3.5,总施肥量控制在纯N300.0kg/hm2、P2O5 72.0kg/hm2、K2O135.0kg/hm2,可使高沙土低肥力地区直播稻产量达到9222.0kg/hm2。  相似文献   

5.
“施丰乐”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性,采用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得的集营养与调节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强力肥。为探索其在开阳县气候、土壤等条件下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果,为生产上能否扩大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1999年10月25日至2000年5月30日在开阳县冯三镇坪上村进行。海拔1050m,年均温15.5℃,年均日照时数1325.6h,年降雨量1100mm,无霜期288d。旱地、黄泥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为5.4。前作玉米,小麦品种为“兴麦17号”。   试验按设计要求实行1.67m开厢,分带种植,每小区种4厢,每厢播面0.5m,种4行,实行小窝疏株密植,并按厢定量匀施底肥。   每小区底肥种类与用量是:火土灰30kg,厩肥120kg,N∶P∶K(8∶8∶9)复混肥2.5kg,折合667m2用量:火土灰600kg,厩肥2400kg,8∶8∶9复混肥50kg。土肥拌匀后,按小区定量播种,播种量为300g/小区,折合667m2播种量为6kg。播前先晒种半天,然后按设计预先浸种后播种。在生长过程中于分蘖初期用尿素追肥1次,用量为0.75kg/小区,折合667m2用量为15kg。   1.2 试验设计   从小麦分蘖初期开始,用四川省施丰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施丰乐”高效强力肥进行小区喷施比较试验。设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33.35 m2(0.05亩)。3个处理分别为:a.对照处理:不用“施丰乐”;b.按667m2用“施丰乐”1 g对水30 kg进行喷施;c.按667m2用“施丰乐”2g对水30kg进行喷施。  相似文献   

6.
李子的管理     
一、肥水管理 李子树具有生长快、新梢生长量大的特点,为了解决生长与结果的矛盾,达到早成花早结果的目的,栽树时要多施基肥。开花前先追1次化肥后再浇水,化肥以尿素和二铵为主,比例为2:1。另外在秋季施肥,可达到增加树体营养、提高抗寒力的作用。施肥以腐熟鸡粪、圈粪为主,加入少量化肥。在盛果期,氮、磷、钾肥的施肥比例是:20%:10%:10%。对衰老树要增施氮肥,利于恢复树势。  相似文献   

7.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少数常规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呈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叶龄追施氮肥的时期与氮肥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与氮肥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总的来说,氮肥施用量过小过大,氮肥追施过早过迟,氮肥前中后期运筹不合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高,造成氮肥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定植 1.整地施肥:香瓜栽培应尽可能避免重迎茬.一般实行6年轮作制.长春地区可选择前茬为玉米且无除草剂残留的地块栽培香瓜。首先机械灭茬,清除残茬,在原垄沟深趟一犁.深达20厘米施基肥。若基肥不足.结果中后期易发生脱肥现象.且追肥又不方便.故应在盖膜前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尤以优质腐熟猪圈粪为好。  相似文献   

9.
——粪肥培育法:在鱼苗下塘前先施基肥,把水质培肥,一般每亩用畜粪200300公斤或人粪尿100公斤。鱼苗下塘后根据水质肥瘦、天气、水温和鱼苗生长等情况决定迫肥量,一般每亩每天施经过发酵的粪肥50~70公斤,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0.
施肥和密度对一季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氮量、施钾量及栽插密度对一季稻两优培九的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插密度为每公顷25万穴的条件下,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25kg/hm2左右,钾肥的用量应在285kg/hm2左右;为了保证足够的穗数,施氮量在每公顷225kg的条件下,总株数应在33万穴左右。同时就超高产水稻的源库关系及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沈瑞 《农村百事通》2007,(16):38-38
果树苗木秋季芽接后,一般当年不出圃或出半成苗。对于嫁接成活的苗子,要适时剪砧,促使接芽充实饱满.以利第二年春天萌发生长。通常剪砧的方法是:一次剪砧,即在接活的第二年春天接芽萌发前,在接芽以上2厘米处剪去砧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芹菜产量与氮肥的用量关系很大,但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增产效果已不明显;植株体内的硝酸盐氮含量随用氮量的提高而增加,用量在24kg/667m^2以下时,差别不大。从产量、经济效益,芹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单产芹菜5000公斤/667m^2以上,纯氮可控制在20-22.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氧化钾10-15kg为宜,N:P2O5:K2O=1:0.5-0.75:0.5-0.75为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旱育秧施用硅肥对其主要苗质和苗体硅素的效应。结果表明:旱育施用硅肥后,提高单位苗高干重,增加苗体的SiO2的含量,N,P,K积累与旱育秧无明显差别,不同品种的秧苗硅积累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赤谷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施氮量(0、150、300、450、600kg/hm2)对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450kg/hm2时,谷子产量达到最高为5210.95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713.15ke:/hm2,增加经济效益729.19元/hm2。  相似文献   

15.
<正>1整地在春季种植玉米前首先应确认是否做好在上一作物收获后的灭茬处理工作,还应确保在冬季到来之前施基肥,并进行深耕。在通常情况下,春季玉米耕深约30cm,期间应按照当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的来进行综合考虑,因为其中有一些情况需要进行深耕,而有一些情况不可以进行深耕,因此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水稻精确施氮试验,效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5:3.5更为合理。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分蘖期是决定每667m^2穗数和有效稳数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辣椒营养吸收特性及优质高产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每生产100kg干辣椒吸收N9.64-11.24kg,P2O52.37-2.56kg,K2O8.72-10.89kg,N:P2O5:K2O为1:0.23-0.25:0.79-1.02。吸收高峰期在盛果期,营养敏感期在生长前期。在缺钾土壤上不施钾肥辣椒易产生严重的钾素胁迫,生长发育受阻。氮钾配施比单施氮平均增产62.0-70.0%,施钾产投比达到10.94-22.15。施钾改善辣椒商品性  相似文献   

18.
栽培要点 适宜在黄淮、华中烟区和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种植。耐肥.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产175公斤。北方烟区亩施纯氮5.5.6.5公斤,N:P:K为1:1:2~3;南方烟区亩施纯氮6.5~7.5公斤.N:P:K为1:1.5:2~3。苗期长势稍弱,应重施基肥,早追肥,促苗早发。亩栽1100.1300株,留叶20~22片为宜。中下部叶片成熟落黄好,应成熟采收烘烤;上部4~6片烟叶成熟落黄较快而集中.应一次性采收烘烤。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易烘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产量、经济性状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氮量为10公斤/亩时每穗实粒数最多,且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水稻最大施氮量为9.32公斤/亩,最佳施氮量为8.1公斤/亩,适宜施氮量为8.1-10公斤/亩。  相似文献   

20.
赵鹏 《农家顾问》2008,(9):26-26
秸秆还田配施适量化学氮肥可以提高氮效率,增加产量。在每公顷配施90千克、180千克和270千克的本次试验中.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70千克的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小麦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百分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