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进行了马甲子不同播种密度和苗期不同遮荫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和苗期不同遮荫处理对马甲子苗木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5 cm×10 cm密度的马甲子生长量最高、苗木质量最优;全光育苗比遮荫育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竹柏不同播种育苗方式的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鹏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02-105,122
采用容器(10 cm×10 cm营养钵)和田间苗床2种播种育苗方式,进行了竹柏不同播种密度、不同遮荫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竹柏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田间苗床播种苗的生长量大于容器苗;田间苗床的播种密度以株行距10 cm×20 cm最为适宜,生长量最大;生长期遮荫对竹柏播种苗有极显著影响,遮荫处理的苗木保存率达92.3%,未遮荫的苗木保存率只有37.5%。  相似文献   

3.
郭勇 《林业建设》2001,(2):21-25
通过在云南林林自然中心苗圃对蚊母树进行育苗试验,对蚊母树的生产育苗技术进行探索,归纳总结了蚊母树的生产育苗技术,包括采种期、种子千料重、育苗地的准备、播种方法、种子发芽过程、场圃发芽率、苗木生长量与育苗期的选择、苗木分级、种植密度、产苗量、播种量、播种后及苗期的管理、培育地苗和培育营养袋苗的差别、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项。  相似文献   

4.
黄波椤播种留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波椤播种育苗留苗密度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波椤播种育苗留苗密度对苗高生长量影响较小,对地径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影响较大;在垄作和床作播种育苗中以70~90株m~(-2)为适宜;床作育苗较之垄作育苗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圃地进行了杜香不同播种密度和苗期不同遮荫处理的对比试验,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统计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和苗期不同遮荫处理对杜香苗期的高生长量与地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以苗期密度10cm×10cm和25%遮荫处理为杜香播种育苗的最佳育苗方案。试验同时表明,杜香苗期属于中性植物。  相似文献   

6.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7.
收集福建宁化、江西石城、浙江等9个不同产地的无患子种子在福建省宁化县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苗生长量、苗木质量差异极为显著,以福建宁化、福建建宁的无患子种子的播种苗生长量、苗木质量较好,发芽率分别达92.6%、90.5%、合格苗产量分别达24.945、23.235万株·hm-2,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朱砂根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子不同处理方法、选用不同土壤基质、贮藏方法、苗床覆盖、遮荫处理以及不同育苗密度进行试验对比,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朱砂根1年生播种苗的高生长过程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苗木硬化期4个时期,并进行苗木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朱砂根播种育苗以种子去果皮、混沙湿藏,营养土(袋)播种,播后床面用地膜小拱棚+谷皮覆盖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以75%的拱棚遮荫朱砂根的生长量最大,以株行距8 cm×8 cm(150株/m2)的密度合格苗产量最高,成本最低;田间苗床播种育苗比营养袋播种育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大,但朱砂根为常绿植物,建议在生产上推广营养袋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秃杉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播种育苗芽苗移栽方法,温床出苗率达7.68%,第2年苗木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高、径生长量分别为20.7和0.373cm。试验总结了育苗技术要点和苗木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花梨木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播种时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不同的播种时间对花梨木发芽、成活及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温水浸种和冬季播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冬播种子的平均发芽率达32%;花梨木冬播苗1年生平均苗高120 cm,平均地径0.5 cm,分别是春播苗的1.33倍和1.43倍。因此,花梨木进行播种育苗采用温水浸种和冬季播种,苗木的生长要好于春播苗。为今后花梨木的播种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闽楠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腐熟有机肥∶钙镁磷肥=70∶20∶5∶5。不同浓度GGR6叶面喷施处理后的闽楠大田苗,其苗木根长5 cm的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20 mg/L GGR6液连续喷施苗木叶面3次,可使苗木5 cm的Ⅰ级侧根数比对照增加80%以上,苗木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5%以上,苗木地径生长比对照增加1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河沙、草木灰、锯末配成的三种栽培基质为试验材料,以黑壳楠、楠木、闽楠为供试品种,采用露天播种育苗的方式,研究不同基质对三种樟科植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壳楠在河沙中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生长情况最好;楠木和闽楠在河沙+草木灰的基质中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复合肥、N肥、透光率对1年生高地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因素对苗木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复合肥,影响因素最小的为透光率;筛选出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植株密度15 cm×15 cm、透光率50%、不施N肥和复合肥时藤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15.
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闽楠造林质量,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正态分布等方法研究了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可作为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正态分布分级法,得到2种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的分级标准。通过调查统计不同育苗圃地闽楠轻型基质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1年生闽楠轻型基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35cm、D≥0.35cm;Ⅱ级苗,35H≥20cm、0.35D≥0.25cm。  相似文献   

16.
七溪岭林场闽楠1年生苗与3年生苗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闽楠造林苗木年龄与造林效果的关系,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相同立地条件下,裸地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和裸地栽植3年生闽楠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造林3 a、4 a后林木树高、直径、鲜物质总质量等因子的分析,研究2种培育模式的效果及其机理。结果发现,栽植3年生闽楠苗与栽植1年生苗具有显著差异。因此,3年生闽楠容器苗造林具有较大的生长优势和显著的培育效果,优势苗木直接影响闽楠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研究了容器规格、肥料种类和育苗基质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鲜重、全株干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容器规格和育苗基质对容器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的各个组合处理进行分析,半年生桢楠的容器育苗最佳组合为8 cm×12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80%森林土+20%的火烧土作为育苗基质,其次是10 cm×14 cm的容器规格,施用5%有机肥作为基肥,采用100%森林土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8.
楠木人工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楠木撒播与条播及遮荫与不遮荫的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楠木苗木生长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从3月上旬~4月上旬;幼苗期,从4月上旬~6月上旬;速生期,从6月上旬~10月上旬;生长后期,从10月中旬~12月中旬。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木出苗率有一定影响,条播出苗率高于撒播;对苗木高和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2种地类条件下闽楠造林的效果及其制约因素,以江西永新县七溪岭林场裸地和林冠下栽植1年生闽楠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标准地进行分析2种林地条件下的幼龄林时期闽楠的生长情况及环境因素对其作用;结果显示2种森林地类条件下,造林效果差异显著;林冠下栽植闽楠树高生长有优势,但其直径生长量和生物总量明显不如裸地下栽植的闽楠。因此,裸地栽植闽楠容器苗具有显著的培育优势,光照是闽楠生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