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钟花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钟花花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用95%乙醇和1%盐酸在45℃条件下浸提7h,效果最佳。pH值对金钟花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显著;Na+、Cu2+、Ca2+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Zn2+对其影响显著;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好,抗还原能力较差;葡萄糖、蔗糖等食品添加剂对金钟花花瓣花色苷无影响,柠檬酸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连翘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连翘花瓣为试材,研究了其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和0.5%盐酸在45℃条件下浸提7 h,效果最佳。pH对连翘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显著。Na+、Cu2+、Ca2+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显著,Zn2+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显著。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好,抗还原能力较差。葡萄糖、蔗糖等食品添加剂对花色苷稳定性无影响,而柠檬酸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紫藤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取紫藤花色苷寻求一种好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紫藤花色苷的提取条件,并探讨其理化性质。[结果]用料液比1∶20,90%乙醇和1%盐酸在45℃条件下浸提3h,提取效率最好;花色苷色素溶液的颜色随着溶液pH值的改变而变化,金属离子Na^+、Cu^2+、Zn^2+、Mg^2+对花色苷色素颜色无影响;色素溶液的氧化性、还原性均较差;蔗糖、葡萄糖和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紫藤花色苷是一种有前途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4.
二月兰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花瓣为试材,研究了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5℃条件下,用75%乙醇+0.5%盐酸浸提5 h效果最佳。高pH值对花色苷影响显著,在酸性条件下花色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Na+、Ca2+、Mg2+对花色苷影响不显著;Cu2+影响较显著。花色苷的抗还原性、抗氧化性差。葡萄糖、蔗糖和柠檬酸对花色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红叶石楠叶片为试材提取花色苷,对其最佳提取方式及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料液比1:20、2%盐酸+75%乙醇作为提取剂,在50℃下提取8h提取效果最好;pH值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明显,在偏酸性条件下,花色苷具有热稳定性,光线的照射能加快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6.
7.
山楂花色苷性质稳定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蓝莓果实花色苷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并确定了蓝莓果实花色苷色素的提取工艺:提取溶剂0.5%HCl-50%乙醇,料液比1∶8,提取温度35℃,60 Hz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3次,每次20 min。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蓝莓果实花色苷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并确定了蓝莓果实花色苷色素的提取工艺:提取溶剂0.5%HCl-50%乙醇,料液比1∶8,提取温度35℃,60 Hz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3次,每次20 min。  相似文献   

10.
葡萄皮渣花色苷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皮渣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葡萄皮渣中花色苷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70℃,提取液乙醇浓度为60%,pH为0.5的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皮渣花色苷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对铜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的耐Cu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鸭跖草的富铜及生理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鸭跖草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Cu离子,而其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小,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鸭跖草根系和地上部Cu含量均显著增加。高浓度Cu抑制了根对Fe、Mn离子的吸收,但显著增加了其对Ca离子的吸收,Cu处理在短时间内能提高鸭跖草叶绿素和糖的含量,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而低浓度Cu处理则在短时间内可诱导谷胱甘肽(GSH)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姚玉霞 《特产研究》2002,24(4):40-41
对马舌菜、蓝花菜的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胡萝卜素及无机元素等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野菜营养丰富,为增加营养,改变餐桌花样品种,开发食用山野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田鸭跖草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跖草为一年生晚春杂草,从5 月中旬开始出土,出土时间为70 d ,到6 月中旬进入开花盛期,9 月份大部分种子成熟并脱落。研究结果表明,鸭跖草种子一般分布在0 ~5、6 ~10、11 ~15 、16~20 和21~25 cm 土层中,平均为9~18 粒/ 。最适的出土深度为2 ~6 cm ,最适的发芽温度为10 ~15℃。用左丹2-0 ~2-5 kg/h  ,在玉米4 叶期茎叶处理,防效可达74-2 % ~90-1 % ,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inn.)对Cd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鸭跖草的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恢复正常,茎、叶、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土壤Cd浓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恢复正常.鸭跖草各部位的干重在土壤Cd浓度为8 mg/kg时最大,在60 mg/kg时达到最低,在100 mg/kg时与未污染情况时相当.植物体内的Cd浓度和提取量随土壤中Cd浓度的增加,当土壤中Cd浓度为100 mg/kg时,鸭跖草根部、茎和叶的Cd浓度和提取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81、35、34 mg/kg,Cd提取量分别为98、30、30μg/株.研究结果表明,鸭跖草是Cd的耐性植物,可应用于Cd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技术或矿山废弃地的植被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鸭跖草在铀胁迫下的富集和耐性特征,探究其用于铀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通过设置不同铀处理浓度(25、75、125、175、275、375、485 mg/kg)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铀浓度为25~375mg/kg时,鸭跖草地上、地下部铀含量随着铀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分别达到最高值541.733、776.497 mg/kg。鸭跖草的铀转移系数、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035~0.698、0.08~1.444、1.674~2.56。选取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株高、根长4个生物性状值,分别计算其耐性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的耐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鸭跖草是铀的根际富集植物,而且对浓度介于25~485 mg/kg的铀污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根际富集植物在土壤修复方面的应用,认为植物提取的本质是利用植物将污染物聚集到体内,然后对污染物浓度高的植物进行灰化或消解等集中处理;鸭跖草根部体积小,且易于收割,而且其根系不发达,收割后对水土流失影响小,在其地下部分生物富集系数1时,可以考虑将其地下部分进行收割用于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致病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 和K 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1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1%,POD和APX的活性12h分别低于对照43.52%和39.74%.  相似文献   

18.
尚雨丝  杨萍萍  李欢  季喜梅  莫贵霜  雷培  陈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41-12541,12559
介于蓖麻叶片富合多糖、多酚等大分子物质,DNA的提取比较困难,文中总结性介绍了近年来提取蓖麻基因组DNA的几种主要方法:CTAB法、SDS法、磁性微球法、试剂盒法和酚一氯仿法等,并叙述了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优化改进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为蓖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扁桃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桃是珍贵的经济林树种 ,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药用、食用、观赏、工业用和农业用植物。介绍了扁桃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