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水培法研究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 ̄320nm)胁迫下油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与希尔反应活性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静态数据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所导致的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及Hill反应活性降低,使得Ce+UV-B组各项指标虽低于CK,但明显优于UV-B组。动态曲线显示,Ce减缓了UV-B胁迫期各项指标的下降趋势,加快恢复期的上升速度,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通过对Chl含量、Hill反应活性与Pn的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Ce对UV-B辐射胁迫下Hill反应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调节具有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且对Hill反应活性的调节作用大于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用水培法研究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 ̄320nm)胁迫下油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与希尔反应活性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静态数据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所导致的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及Hill反应活性降低,使得Ce UV-B组各项指标虽低于CK,但明显优于UV-B组。动态曲线显示,Ce减缓了UV-B胁迫期各项指标的下降趋势,加快恢复期的上升速度,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通过对Chl含量、Hill反应活性与Pn的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Ce对UV-B辐射胁迫下Hill反应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调节具有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且对Hill反应活性的调节作用大于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铈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原初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原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3.34kJ·m-2和T2/11.76kJ·m-2)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光能转换效率(Fv/Fm)及传递能力(Fv/F0)降低,且对低剂量胁迫的调控效果优于高剂量,即以上指标Ce+T1T1,Ce+T2T2,Ce+T1Ce+T2。从光合原初反应的能量分配看,Ce(Ⅲ)能促使大豆叶片吸收光能的总量增加,加快内囊体膜上光电的转换和电子的传递,降低UV-B辐射伤害而导致的过剩激发能积累,从而消除过剩激发能诱发的膜脂过氧化对光合器官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法研究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320 nm)胁迫下大豆"台湾292"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显示.20mg·L-1 ceCl3处理提高了大豆幼苗叶片自由水含量,Ce(m)+uV-B组自由水/束缚水值高于uV-B组.动态曲线显示Ce(Ⅲ)缓解了uv-B辐射胁迫期大豆幼苗叶片含水最的下降,促进恢复期含水量的提升.UV-B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两种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同,使得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而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下降.Ce(Ⅲ)处理对UV-B辐射表现出拮抗效应,即减弱了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同时促进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Ⅲ)改善了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调节大豆幼苗叶片含水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20 mg·L-1 CeCl3处理有效防御了UV-B辐射对大豆幼苗水分代谢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0.15、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与叶绿素含量及PAL活性;UV-B处理虽使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及PAL活性增加,但增幅小于前者,且叶绿素含量降低;La+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与PAL活性变化同UV-B处理组近似,唯增幅大于(叶绿素降幅小于)后者。表明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与PAL活性,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0.15 W·m-2 90.45 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乙醇酸氧化酶(GO)、谷氨酰胺合成酶(GS)、过氧化氢酶(CAT)和H2O2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 mg·L-1CeCl3能够有效提高GO和Gs:UV-B处理使GO和GS提高,植物的光呼吸速率增加;Ce+UV-B组GO、GS和CAT高于UV-B组,H2O2含量低于UV-B组.研究表明,20 mg·L-1CeCl3通过提高GO、GS和CAT活性进而增强光呼吸代谢,耗散过多的光能;通过对植物体内H2O2含量的变化,检测是否受到环境胁迫,利用Ce(Ⅲ)缓解植物所受的UV-B等强光逆境胁迫,具有积极的环境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0.15、0.45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max)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与叶绿素含量及PAL活性;UV-B处理虽使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及PAL活性增加,但增幅小于前者,且叶绿素含量降低;La 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与PAL活性变化同UV-B处理组近似,唯增幅大于(叶绿素降幅小于)后者。表明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叶绿素含量与PAL活性,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镧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影响:Ⅱ类黄酮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法研究了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 W·cm-2,0.45 W·cm-2)胁迫下大豆(Clycine max)幼苗类黄酮成分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g·LM-1La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类黄酮含量但不改变其成分;UV-B处理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增加但机理与La(Ⅲ)不同,低剂量UV-B(0.15 W·cm-2)下大豆幼苗类黄酮成分无变化,而高剂量(0.45 W·cm-2)下其成分产生调整,合成更多种类的黄酮类物质;La(Ⅲ)UV-B处理组类黄酮含量同对应的UV-B处理组近似,惟在各自对应时段的增幅前者大于后者.表明La(Ⅲ)具有提高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闫生荣  杨春和  张跃群  花海蓉  孙家峰  蒋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60-15462,15534
[目的]为稀土农用拓展及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大豆幼苗(Glycinemax)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对UV-B辐射和稀土的响应。[结果]UV-B(T1-0.15W/m2和T2-0.45W/m2)辐射下,大豆幼苗叶绿素(Chl)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在胁迫期(1~5d)逐渐下降,在恢复期(6~11d)上升;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先增(1~5d)后减(6~11d)。20mg/LLa(Ⅲ)减缓了上述指标在胁迫期的下降/上升趋势,加快了恢复期的上升/下降速度。[结论]La(Ⅲ)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能提高叶绿素和IAA含量,改善活性氧的新陈代谢,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ABA积累,且对低剂量紫外辐射(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紫外辐射(T2)。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 ̄320nm)胁迫下油菜幼苗光合量子效率与羧化效率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所导致饱和光光合速率(Ps)、饱和CO2光合速率(Pm)、表观量子效率(AQY)与羧化效率(CE)的降低,使得Ce UV-B组各项指标虽低于CK,但明显优于UV-B组。动态曲线显示,Ce减缓了UV-B胁迫期各项指标的下降趋势,加快恢复期的上升速度,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通过对AQY、CE与Pn的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低剂量UV-B辐射胁迫下Ce对AQY调节对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大于CE。高剂量下则是CE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条件下增加UV-B辐射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以大豆东农47和东农48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干旱条件下增加UV-B辐射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两个大豆品种的光合色素含量都显著降低;增加UV-B辐射也使两个大豆品种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但差异显著性不同;干旱条件下增加UV-B辐射对东农47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表现拮抗作用,但对东农48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室外条件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测量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低辐射(T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4%、3%;高辐射(T2)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9%、10%、7%,其中,叶绿素a差异达显著水平。类黄酮的含量也随着UV-B辐射天数延长而显著增加,T1、T2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9%。[结论]葡萄对UV-B辐射增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UV-B辐射可能不会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浙春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NaCl胁迫下,施加外源甜菜碱对大豆苗期的光合色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相对电导率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外源甜菜碱显著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了脯氨酸、丙二醛的积累,降低了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强了豆苗的根系活力,说明施加外源甜菜碱可以提高植株叶片的光合活性,增强大豆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缓解NaCl胁迫引起的伤害,进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UV-B辐射和施氮对满江红(Azolla)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以元阳梯田稻田满江红为材料,室内模拟UV-B辐射(0 kJ·m-2与5.0 kJ·m-2)和施N处理(无氮和0.06 g·L-1氮),研究其对满江红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0 kJ·m-2、无氮)相比,UV-B+N(5.0 kJ·m-2、0.06 g·L-1氮)、UV-B辐射(5.0 kJ·m-2、无氮)处理均显著降低满江红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其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下降。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的N含量与累积量,降低植株Mg、Ca的含量。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UV-B辐射导致满江红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总酚含量增加,UV-B辐射与N处理显著增强满江红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双因素分析表明,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满江红氮、总酚、MDA含量,提高SOD、G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 N处理显著增加AsA、MDA含量及SOD、GR活性; UV-B+N处理对满江红的生长系数、生物量、磷、钙、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POD、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综上,UV-B辐射增强会抑制满江红生长,导致满江红N含量与累积量增加,施氮不能缓解UV-B辐射对满江红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境紫外(UV-B)辐射对叶用杜仲叶片光合作用和活性物质含量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为叶用杜仲林的生态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紫外(UV-B)辐射强度处理[CK:+0;T1:+1.40 kJ/(m~2·d);T2:+2.81 kJ/(m~2·d)]下,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净光合速率、光合色素、次生代谢产物及自由基含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UV-B辐射强度增加显著降低杜仲叶片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a/b,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T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15±0.049)mg/g],T2处理的类胡萝卜含量最高[(0.036 0±0.001 6)mg/g];UV-B辐射强度增加显著降低杜仲叶片部分次生代谢产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和绿原酸含量,且最大变化值之间分别相差20.74、61.23、16.16和13.63倍,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部分次生代谢产物京尼平、黄酮、总酚和单宁含量,且T1处理的京尼平、黄酮、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1.21、1.11、1.34和1.37倍,总酚与单宁含量以T2处理最高,分别为(1.290 0±0.023 0)和(17.30±1.44)μg/g;UV-B辐射增强显著增加了MDA、H_2O_2和O_2·~-含量,且T1处理的MDA含量与O_2·~-含量较CK处理组分别高39.46%、70.48%;T2处理的H_2O_2含量较CK处理组高43.51%。[结论]UV-B辐射显著影响杜仲叶片光合参数及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等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环境UV-B辐射强度以提高叶用杜仲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