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快速准确监测森林病虫害是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的研究和实践,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研究展望。研究表明: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1)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研究不足;2)影像纹理信息挖掘不充分;3)失叶遥感监测挑战大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1)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2)增强图像处理技术;3)加强病虫害生境因子的利用;4)构建病虫害遥感监测系统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高光谱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机理与操作流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高光谱影像监测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应用于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依托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这是当森林资源监测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林业资源调查研究中效率低的问题,探索利用卫星影像进行林业资源监测的方法。以云南楚雄州为研究区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纹理信息提取这两个时期的林业用地信息,最后分析两个时期的林地时空变化状况。提取林地信息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4.
World View-2遥感影像因具有多光谱波段和0.46 m空间分辨率,反映地物信息丰富、影像清晰等特点被各行业广泛使用。广西前期沙化监测采用的遥感影像均是空间分辨率为米级的影像,但监测工作效率与结果均不是很理想。文章对World View-2卫星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库建立、遥感图像判读及判读结果检验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结果认为,采用该遥感影像进行沙化监测具有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特点,总结了获取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技术流程.从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林木几何参数、提取森林生物量信息、监测森林病虫害和森林消防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动态.在讨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应用中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的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39-145
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信息。通过对2012、2013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信息提取,形成了一套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资源监测技术,并利用此技术对北京市森林资源开展了监测。经验证,卫星遥感对于森林资源监测的总体精度达到90%以上,为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方式提供了有利的补充,明显的提升了北京市森林资源监测的效率与水平,并可以为林政执法等其他林业业务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研究设计了海防林体系建设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为实现海防林资源快速动态监测和自动化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两个时段的卫星影像并经过加工处理,分析比较两个时期该区域的植被变化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计算出两个时段的具体数据,从该县近年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任务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消长的原因,首次尝试应用美国TM遥感卫星影像和法国SPOT卫星影像结合调查三北防护林的监测管理。通过该例研究和分析,为在三北工程建设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遥感数据进行工程监测和管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林地遥感监测,就是通过卫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某一区域使用林地情况进行监测,并制成遥感影像图。介绍了遥感监测主要任务、内容以及图斑的主要类型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林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克一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林地动态变化监测为目标,应用多期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辅以德国Rapid Eye、法国SPOT5和SPOT6、美国TM遥感影像;叠加占用征收林地资料、伐区作业设计、林木采伐许可证、林政案件资料、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题数据资料。通过目视解译与提取识别,检测林地和林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卫星遥感影像对林木采伐、占地、毁林开垦和森林灾害监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川东北地区的遥感监测,全面分析了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澜沧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区。该区域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严寒,地处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给林区职工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中因燃料消耗森林资源和其它不可再生资源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合理开发和利用优质廉价、环保的沼气能源,调整农村能源结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源的问题,促进林业职工增效和林区群众增收,改善林区环境卫生,有利于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果,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林地落界是为了掌握林地的现有状况,为林地的保护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很大幅度地提高了室内林地落界的精度。该文是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图,在目视解译的方法上,结合二类调查基础数据,通过建立高清影像的判读解译标志,提取六合区林地,得到南京市六合区林地分布图,与基于中分辨率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提取的林地分布图比较,并选取六合区龙袍镇为对象,分析比较了本次林地落界数据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林地变化率和林地小班的差值变化。结果表明:0.5 m分辨率的影像能够达到将林地落实到田间地块的目的;六合区龙袍镇林地落界由林地到非林地变化率是15%,林地小班差值D的均值为0.24,说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作为目视解译的底图,在林地地类识别和落界精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胡杨作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建群种与生态恢复的指示器,是遏制土地荒漠化和保护群落稳定结构的天然屏障.仅依靠人工调查对荒漠河岸林进行监测已不能满足当下维系塔里木流域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成为当下胡杨种群监测识别的重要手段.就沙漠干旱地区胡杨叶片色素高光谱遥感监测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了概括,并经过对有关论文内容的总结与数据的梳理,明...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在浙江省永嘉县采用高精度遥感DOM数据加地形矢量DLG数据生成三维影像,结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多项技术,进行了三维遥感影像辅助林权勘界工作试点并取得成功。文章阐述了三维遥感影像辅助林权勘界的具体数据处理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与常规勘界方法的对比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亚马逊热带雨林毁林遥感监测是目前最先进遥感体系。通过探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遥感监测及保护发展基本做法,以期为中国森林资源监测与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50年来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将近年来遥感监测病虫害的主要方法归纳为影像分类法和影像差技术法,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模型概括为3种主要应用模式:1)各类植被指数形式模型;2)采用所用通道的其他组合形式模型;3)各通道与生态因子的混合形式模型。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1)热红外波段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应用研究;2)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物理模型的研究;3)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4)高光谱、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调查所使用的遥感影像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影像分类技术随之发展成熟,这为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提供了较好的数据资源及技术基础。根据SPOT5遥感的高分辨率特征以及多光谱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工具提取森林资源特征,然后进行森林资源的自动提取。将自动提取的结果,结合其他小班区划条件人工进行修改,最终使数据达到资源调查所需要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百色市市、县、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的需求,从森林防火指挥需要出发,以森林资源多源数据(国家防火网热点监测数据、红外遥感影像、Google地图、地面调查数据和防火资源数据等)为基础,对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构架进行了设计,对系统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了长江中游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护岸护堤林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防护功能和目标 ,将护岸护堤林林种体系划为 4个三级林种和 1 2个四级林种。根据护岸护堤林的适宜性树种和灌草的选择指标 ,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 ,应用微机进行统计分析 ,选出2 8种乔木、1 7种灌木和 6种草本。通过对护岸护堤林结构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和功能的评价 ,提出建设护岸护堤林带应采用多树种、多带型和林农复合型等 ,为长江中游护岸护堤林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