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一套在盐碱地高效种植油莎豆的技术——耕层置换选种植油莎豆技术,不仅高产稳产,还解决了油莎豆收获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左辛  李丹  李靖阳  刘鑫  于秋月 《种子科技》2023,(1):45-47+50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正在不断优化与完善,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种植成效,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现阶段,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建设,我国着手研究相关作物,油莎豆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栽培过程中因技术应用不当出现偏差,降低了作物的综合效益,为此应做好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工作。文章分析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机遇,阐述了油沙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条件,从而与当前时代农业需求接轨,使油莎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北疆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油莎豆行业发展缓慢,但其营养价值高,是一种新型经济作物。我国耕地面积少,间作不仅有助于增加农田作物多样性,还可以提升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本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油莎豆,单作油莎豆,单作玉米,分析玉米、油莎豆的农艺性状、根系形态结构与分布特征、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模式增加了油莎豆的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SPAD值,提高了玉米和油莎豆根系的分布范围。玉米■油莎豆的土壤当量比LER=1.68>1,该模式模式具有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4.
油莎豆是多年生草本油料作物,原产于非洲,后经引进陆续进入我国部分地区。油莎豆一般都是生吃或者制成休闲食品。油莎豆含油量较高,可用于制油,也可以用于糖酒工业,其剩渣可用来做饲料,其茎叶是制造业和编织的好材料,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但是,我国对油莎豆并不熟悉,甚至很多民众还不知道此为何物,所以对油莎豆进行推广和知识普及很有必要的。而且现我国油莎豆制品种类较少,目前仅有油莎豆油较为常见,因此具有很大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5.
种业连线     
正行业资讯我国育成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中油莎1号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这是我国育成的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油莎豆原产非洲,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享有"生命之果"的美誉。油料所油料逆境生物学团队历经10年,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成功选育出油莎豆新品种中油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商丘市民权县野岗乡黄河故道召开"河南省油莎豆产业链关键技术研讨会",对目前河南油莎豆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瓶颈进行研讨,同时对该地种植的油莎豆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和机收现场评估。与会专家组按照测产程序进行了随机取样测产,该地示范田种植的油莎豆春播亩产干  相似文献   

7.
以油莎豆、枸杞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油莎豆油莎豆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以确定原辅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枸杞∶油莎豆∶水为1∶10∶70时为最佳料液比;当黄原胶∶单甘脂∶琼脂=1.5∶1∶1,以其总添加量为0.35%时油莎豆保健饮料的稳定性最好;添加0.10‰抗坏血酸对油莎豆保健饮料的护色效果最好;蔗糖的最适添加量为12.5%;在105℃条件下20 min时获最佳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中油莎1号"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据悉,这是我国育成的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油莎豆原产非洲,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享有"生命之果"的美誉。油料所油料逆境生物学团队历经10年,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成功选育出油莎豆新品种"中油莎1号"。该品种具有产量  相似文献   

9.
探究油莎豆在不同浓度自然盐碱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响应,揭示油莎豆在盐碱胁迫的耐盐碱机制与能力。本试验以‘中油莎1号’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采集自然盐碱土和农田土,分别按0%、25%、50%、75%、100%的盐碱土比例进行胁迫,观测油莎豆的生长发育、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代谢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大,油莎豆叶绿素合成受阻,其株高、分蘖数、结豆数、总粒重及生物量均显著下降;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在75%盐碱土比例下均显著上升;SOD活性呈先上升,在50%盐碱土处理下达到最大后下降。油莎豆在自然盐碱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出苗和分蘖期均显著延后,随盐碱胁迫程度的升高细胞膜脂过氧化逐渐加重,而油莎豆可通过提高体内SOD活性来缓解盐害,同时盐碱胁迫下油莎豆可通过调节脯氨酸与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增强植株从环境中的保水能力,以提高植株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师茜  高芳  田丽萍  薛琳 《种子》2015,(3):74-78
以不同含水量(2%,4%,6%,8%,11%,14%,17%)内蒙小粒油莎豆块茎为材料,常温密闭贮藏6个月,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油莎豆块茎活力的影响。通过对发芽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2%~4%含水量范围内的油莎豆块茎发芽率相对较高,块茎呼吸较弱,质膜完整性较好,SOD和POD活性较高。结果表明,油莎豆块茎含水量为2%~4%时,在常温下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28-5434
本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油莎豆资源和1份香附子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96个引物中筛选出24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扩增得到134个位点,其中9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0.15%。NTSYS聚类分析显示,供试油莎豆与香附子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0.41~0.46,供试油莎豆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92~1.00,以遗传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供试油莎豆与香附子聚成两大类。结果表明,供试油莎豆材料之间相似性较高,遗传基础相近,且油莎豆材料地域性不明显;莎草属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分析结果为后续研究莎草族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莎豆高油高产品种中油莎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莎豆新品种“中油莎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选育的高产高油品种,2017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3.
油莎豆新品种长粒型中油莎 3 号及圆粒型中油莎 4 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和中源浩丰农业科技秦皇岛有限公司参与,通过辐射诱变、提纯复壮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种方法选育的高产高油品种,2022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科学种养》2008,(5):18-18
“油莎豆”是北京农科院专家从非洲引进的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兼用新型经济作物,适应性很强,具有喜光、好气、抗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产量高、油质好、饼粕利用价值高等特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  相似文献   

15.
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新型经济作物,抗逆性极强,具有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发展的潜力。为明确其耐盐特性,本研究设置5个NaCl浓度(0、0.3%、0.6%、0.9%和1.2%),分析了NaCl胁迫对油莎豆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和0.6%NaCl胁迫下,茎豆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受影响程度较小;根系中膜受损程度指标物丙二醛(MDA)和氧化胁迫物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不显著,而渗透调节物甜菜碱(GB)、脯氨酸(Pro)的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整体上受到的盐胁迫伤害较小。而在0.9%和1.2%NaCl胁迫下,盐胁迫伤害十分明显,茎豆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为进一步鉴定油莎豆耐盐相关基因,利用RNA-seq技术检测了0、0.3%和0.6%NaCl胁迫下油莎豆根系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以及GO富集分析发现,24个主要与氧化还原、跨膜转运、几丁质水解相关的GOterms显著富集,涉及了15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中...  相似文献   

16.
以龙三油豆、龙四油豆、榆树油豆、紫花油豆和将军油豆为材料,分析了在低温条件下贮藏0~15d,不同油豆角品种的纤维素、维生素C、叶绿素、丙二醛(MDA)、蛋白质以及还原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油豆角耐贮性和品质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紫花油豆和将军油豆的贮藏时间为10d,超过10d以后,纤维素和MDA含量迅速上升;龙三油豆和榆树油豆的贮藏时间为5d,超过5d后,纤维素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比较大;龙四油豆为不耐贮藏品种,贮藏0~5d其MDA含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盐、碱胁迫对油莎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中性盐NaCl、Na_2SO_4与碱性盐NaHCO_3、Na_2CO_3分别按1∶2比例混合,测定油莎豆种子及幼苗经该盐碱溶液处理后的生长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胁迫80 mmol/L、160mmol/L、320 mmol/L和碱胁迫40 mmol/L、80 mmol/L、120mmol/L处理,均可抑制油莎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盐胁迫在低浓度下可促进油莎豆种子萌发,而中、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低、中、高3种浓度的碱胁迫对油莎豆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均强于对应浓度的盐胁迫处理。  相似文献   

18.
麦豆稻、油稻豆是川西平原研究成功的变麦(油)稻两熟制为三熟制的一种新的种植制度。据广汉点试验结果,麦豆稻三熟比麦稻两熟,每亩全年增产原粮30公斤,青饲料825公斤,大豆61公斤,纯收入增加52元。油稻豆三熟比油稻两熟,每亩减产水稻45公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垦科技》2012,(3):62-62
用料:圆蘑、猪肉、红辣椒、蜜豆、鸡蛋、水淀粉、蒜、葱、姜、食用油、盐、高汤;做法:1、将猪肉切成片,用水淀粉、蛋清、鸡精、盐腌制,红辣椒切丁,蒜切成片,葱、姜切成丝;2、锅内放油,倒入蒜片爆出香味,加入葱、姜,放入肉片翻炒,加入盐、高汤,加盖稍焖一会儿,倒入蜜豆、红辣椒、鸡精,勾薄芡即可出锅。  相似文献   

20.
四川9800万亩耕地中,稻田与旱地各约一半。我们从1984年以来,对几种稻田多熟新形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内容和方法 主要试验基地设在川西平原中部的广汉县,另在峨眉及安县各设辅助点,进行麦+豆—稻、油—稻—豆及麦+豆+甜玉米—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