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良种繁育任务,一是加速繁育种子,二是保持良种的种性。按国家标准局批准的作物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繁育作物原种一般采取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年三圃制。自1987年我场被定为省级种子基地后,小麦的提纯复壮一般采用穗行圃和原种圃二年二圃制。这样生产原种的周期缩短,速度加快。1988年我场收获穗行圃556亩,除选部分优行进入穗系圃外,大部分经选择后进入原种圃。这样1989年收获原种圃1万亩,穗系圃559亩,穗行圃579亩。在二年中原种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增加了效益。但  相似文献   

2.
为发挥小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典型性,减少小麦品种在大田生产过程中机械混杂、天然杂交和不良栽培管理等因素,造成品种种性变劣、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必须不断地进行选优提纯工作,以满足小麦生产上源源不断的用种需要。介绍了小麦三圃制生产原种的程序及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原种的选择、生产原种的程序及技术、快速繁殖原种的方法及技术等内容,以为小麦三圃制生产原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三圃一田"是指小麦穗行圃、穗系圃(原原种)、原种圃和良种田。目前和田地区普遍采用三年三圃制,即穗行圃、穗系圃、(生产原原种)—原种圃(生产原种),供应  相似文献   

4.
良繁“一圃制”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良繁“一圃制”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赵玉巧,赵英华(濮阳市种子管理站,濮阳 457000)(安阳市种子管理站)赵虹,范和君,曹锡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鹤壁市种子管理站)我国自50年代引进苏联良种繁育技术,采用“三圃制”生产原种,在农业生产上发...  相似文献   

5.
小麦的原种生产主要以“三圃制”为技术依托,其主要技术程序是单株选样,分系比较,混系繁殖。这种方法对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度相当有效。大通县的小麦当家品种是互助红,经大通县种子部门以“三圃制”提纯复壮后,纯度、产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使该品种在大通县及湟中大面积推广多年,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多年来小麦原种生产上采用的“三圃制”生产技术规程存在着繁育周期长、种性易偏移、操作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等局限性,易造成生产与销售脱节,三、四年后生产出的原种有的已进入淘汰期,造成生产上的浪费。为此,从1999年起,我市对豫麦41号、豫麦49号、豫麦58号、周麦H号等小麦推广品种的原种生产采用了“一圃制”的技术程序。实践表明,此种力一法是保持品种优良特征特性、加快小麦新品种原种生产速度、提高新品种繁殖系数、增加种子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加速了我市小麦种子产业…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一直是克州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2万余公顷。我站于2005年提出对新冬22号进行三圃提纯(穗行圃、穗系圃、原种圃)、二级供种(县、乡)、二代冬小麦(大田冬小麦代数不高于2代)进大田的目标,历时5年,已建立新冬22号穗行圃0.7公顷,原种圃2.5公顷,种子田564公顷,  相似文献   

8.
所谓“三圃”,就是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圃制”即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原种的一种繁育方法。在我国已推广应用了近50年,为广大农技人员所熟悉,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对尚在利用且出现严重混杂退化的品种,或当一个新的推广品种其遗传性尚不稳定存在诸多变异类型时,要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三圃制”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国外实行的较为科学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因“育、繁、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育种者种子如何贮藏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因此,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9.
喀什地区,地委行署决定从2002年冬播开始正式启用以"两圃提纯",县、乡两级供种为主要内容的"1-2-5"小麦种子工程。即:1万亩小麦要有1亩穗行圃,20亩原种圃,500亩一代扩繁田。到2005年,全地区小麦大田的纯度达到98%以上,并且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兰珍 《农村科技》2007,(12):15-15
任何一个良种,都不会永久地保持其优良的种性,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混杂、生物混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混杂退化现象.为防止良种混杂混化,稳定与提高种性,使良种在生产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应建立建全良种繁育体系与良种更换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子.自1973年以来,我站采用三圃制(穗行圃、行系圃、原种圃)生产正规的小麦原种,小麦产量逐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棉花抗虫品种原种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来源不同的8种华棉101种子进行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抗虫性及其他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圃制”方法生产的种子较好地保持了华棉101原种特性,其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原区试结果,而生产示范用种表现较差,尤其是纤维品质和抗虫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一、常规水稻原种生产1单株选择单株选择在原种圃、株系圃内当选株系、纯度高的大田或保存的低世代种子田中进行,有条件的在专设的选种圃中进行。抽穗期进行初选,做好标记,在成熟期逐株复选。当选单株的"三性"、"四型"、"五色"、"一期"必须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所谓"三性"即典型性、一致性、丰产性;"四型"即株型、叶型、穗型、粒型;"五色"即叶色、叶鞘色、颖色、稃尖色、芒色;"一期"即生育期。选株时禁止在边行或缺株周围进行。选择数量依下一年株行圃面积而定。一般每公顷株行圃需  相似文献   

13.
西瓜是异花授粉作物,种性极易退化,杂种一代制种繁殖条件要求高,技术复杂,难度大.因此,应特别重视亲本提纯,认真抓好制种的各个技术环节.亲本提纯与繁殖对原种提纯和亲本繁殖应坚持一个基地只生产一个品种,严格保证空间隔离条件,最好加用网罩或大棚进行隔离.原种生产采用三圃制,即在父母本原种繁殖田或纯度高的种子田,选择符合亲本特征的单株经雌雄花套袋自交的单瓜种植干瓜行圃;经严格选择的瓜行进入瓜系圃;再经过分系比较鉴定,选择优良瓜系进入原种圃.亲本提纯中首先应重视单瓜选择.选择植株形态、生育期、座果节位、单瓜重、果实外观(色泽、网纹、形状等)和果形指数、果皮厚薄、瓤色、质地、含糖量(瓜瓤中心和边缘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原种繁殖1.生产方式原种生产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无育种家种子时,可用"两圃法"或"三圃法"进行提纯复壮生产原种。2.用育种家种子繁殖原种(1)选地及隔离选择中性到微酸性pH5.5~7.0之间,含盐量在0.15%以下、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不重茬的肥沃壤土或沙壤土。空间隔离20米以上,防止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15.
详细描述了菜心种子扩大繁殖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原种生产基地的选择、隔离措施,原种生产的方法,原种单株、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嘲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以及对收获后种子的质量、检测规则等要求,为菜心种子生产扩大繁殖提供依据,确保生产出来的菜心种子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繁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基因抗虫棉Yc110 7、Yc10 0 9、Yc5 0 773个品系用自交混繁法和三圃制法生产的原种进行了抗虫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用自交混繁法生产的转基因抗虫棉原种纯度优于三圃制生产的原种。转基因抗虫棉的原种生产应突出自交的作用 ,以系谱选择为基本手段 ,配合抗虫性的鉴定和筛选 ,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建立起高水平的遗传平衡。  相似文献   

17.
我场从1960年开始进行小麦原种繁育工作。几年来繁育了大量的良(原)种,截止1965年8月底先后共推广了小麦良(原)种约87.6万斤。推广的种子,一般纯度和净度均为97.5—99.9%,发芽率为90—99.5%。据1961—1963年两年度在我场试验结果,原种比大田良种增产8.18%;1963—1964年度在我场和襄阳县两个公社生产队试验结果,比当地自选种子或一般种子增  相似文献   

18.
采用套袋中心繁殖法结合穗行鉴定提纯繁殖法,对玉米自交系进行防杂保纯繁殖,再用高纯度的自交系配制高纯度玉米杂交种,从而建立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繁育、制种程序.这种繁殖法首先搞好组合布局,准确选择提纯复壮的对象;引进高繁常备原原种亲本;一次套代繁殖多年使用原种一代;采取"中心繁殖法"结合"穗行鉴定提纯繁法"生产原种、二、三代(中间安排二代,外围安排繁三代);不用非"原种"亲本制种.  相似文献   

19.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小麦原种4级生产程序,包括穗行圃、原种圃、原原种繁殖田、原种生产等内容,以为小麦原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穗行圃是小麦种子生产的基础,本文依照GB/T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结合新疆小麦生产实际和穗行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总结了新疆小麦穗行圃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