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茎腐病,是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调查证明花生种由于收刨、晾晒不及时或贮藏保管不当,造成霉捂,是诱发花生茎腐病发病的主导因素,因此,群众有“种子捂了死到老”的说法。霉捂的花生种为什么能加重茎腐病的发生,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花生种霉捂后诱发花生茎腐病的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霉捂花生种带菌量的测定1、材料:供试品种,两年均用伏花生.1977年,试验用霉捂花生系临沭县夏庄公社农技站提供,对照种(不霉捂,下  相似文献   

2.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3.
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不同花生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别对10个花生品种(系)的16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把10个品种(系)按生态区分别划分为3类: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系)、综合性状中等品种(系)和综合性状较差品种(系),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主成分分析合并因子不同,综合得分值及排序有较大差异,聚类结果也有所不同。不同花生品种(系)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所有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冀9814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表现也最稳定。  相似文献   

4.
1984~1990年,通过调查和研究,得出花生病毒病的主要流行规律是;病害的发生与花生播种期、苗期降雨量呈负相关,与5~6月气温、蚜虫迁飞量呈正相关,花生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花生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花生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17个花生品种室内接种结果表明,J11和金花1012为高抗黄曲霉品种,而莒南2号和抗青9号为高感黄曲霉品种.鲁花8号和花选9号对网斑病抗性较好,群育101和金花1012抗性最差.对多个花生品种的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进行测定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既有内切酶活性也有外切酶活性,且均可通过病菌诱导活性增加.通过比较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网斑病、黄曲霉发病程度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抗网斑病和黄曲霉的程度成正比.说明花生几丁质酶是与花生抗网斑病、黄曲霉病密切相关的一种抗性相关(PR)蛋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花生网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的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指导田间病害防治。调查显示2011年辽宁各花生产区网斑病病田率为100%,病叶率32.9%~66.5%,病情指数11.1~35.5。葫芦岛、阜新、锦州发病较重,沈阳次之,铁岭发病最轻。不同品种花生网斑病病情严重度依次为四粒红>白沙1016>花育20>黑花生>白花生。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花生网斑病时间流行动态,并以此推导出病害流行阶段,病情指数增长最快为0.99/d。研究发现四粒红感病性较强,可成为流行学研究的良好试材。  [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系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室1988年利用贺粤1号×A.monticola(四倍体野生种)F5代品系作母本,粤油92(栽培种)作父本进行复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生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果型美观等优良性状,在2000~2002年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三年荚果平均产量3711.90 kg/hm2,比对照桂花17(3286.35 kg/hm2)增产425.55 kg,增产率12.95%;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花生品种萌发期耐盐性比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份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浓度下花生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不同花生品种种子萌发特性不同,随盐浓度的升高,花生种子盐害率增加,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降低;同时依据不同盐浓度下花生品种耐盐性及其相关萌发指标差异,确定0.5%~0.7%盐浓度可作为花生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筛选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花生品种耐盐性分为四类,其中高度耐盐型品种6个,分别为花育25、花育36、365-2、海花1号、豫花9号和花育28。高度敏感型品种3个,分别为花育33、白沙1016和粤油85。  相似文献   

10.
1986、1990—1992年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212份芝麻品种(系)对花生条纹病毒的抗性。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显著,发现3个高抗品种,2个发病较轻的品系,参试10个芝麻推广品种均不抗病。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花生品种改良与花生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品种改良对花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花生品种改良及花生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花生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产量为9225kg/hm2高产花生群体特征,结果为:(1)花生LAI符合Y=0.2354—0.0489x 0.003x-0.00002X3。LAl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峰值期LAI在5以上。3以上LAI维持60d,4以上LAI维持40d。(2)全生育期LAD为331.7m2/d/m2,其中产量形成期LAD为263.5m2/d/m2,占全生育期的79.4%。(3)LIR在幼苗期一般不超过50%。结荚期前后是光截获的高峰期,LIP在90%以上。(4)群体和荚果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y群体=1600/(1 247.8937e^-0.0857x),y荚果=920/(1 456343.0006e^-0.1545x);群体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64d,最高速率为35.5g/m2/d,荚果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84d,最高速率为35.5g/m2/d。  相似文献   

15.
高产花生理想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须要借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理想株型研究。本文以花生往年高产创建的株型等相关参数,提出了花生高产理想株型以期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和花生高产攻关,进一步促进我国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16.
本规程规定了花生生产的产地环境、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适用于广州市地区花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花生科技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年均种植花生约240hm^2,单产1551kg/hm^2,总产380kt,出口250kt,居世界第三位,是主要的花生输出国,花生主要分布在科尔多瓦省,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6.3%,主栽品种为1~3个佛罗兰娜型小果,匍匐型花生,O/L比值为1.4~1.5,于11月上旬机械播种,来年4月上旬机械收获。肥料以牲畜粪便和作物秸杆还田为主,不喷施农药,属于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花生农场主,加工厂和外贸出口实现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其花生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最大花生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其他出口国家比较,具有出口品种多样,产品结构合理,产品深加工能力强,出口价格竞争力较强等特点。本文概括了主要花生出口国的出口特点和主要进口国的市场特点,对中国花生出口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花生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对田间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花生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后其出苗率降低,出苗速度缓慢,幼苗的健壮度降低,根系数量体积减少,根干重降低,各生育期相差2~5d,总生育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花生PEPC基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花生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控制花生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出了PEPC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的长度为728bp.将该PEPC基因片段反向插入pCAMBIA1301-35S双元表达载体,构建了带PEPC反义基因的双元载体并进行花生的转化,目前已获得转基因植株,收获T1代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