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铃薯生产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不仅损坏植株茎叶,影响产量,还直接损害块茎,降低质量,甚至使块茎腐烂,造成很大损失。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1晚疫病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严重的一种真菌病害,传播速度很快,被群众称为"雾打"。晚疫病最适宜的发生条件是温度为10~25℃,同时田间有较大的露水或降雨,即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蔓延。先在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像被开水浸泡过,几天内叶片坏死,干燥时变成  相似文献   

2.
以26份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技术,对樱桃番茄抗晚疫病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材料对晚疫病的抗性,以期为抗晚疫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6份田间抗晚疫病材料中,8份含抗晚疫病Ph-3纯合基因,6份含抗晚疫病Ph-3杂合基因,其中TL32、TL101不仅对晚疫病有良好抗性,还含有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2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产量高、抗晚疫病性强、适宜贵州山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系,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威宁县对21个马铃薯品系(种)作田间抗病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1个品系表现为高产、抗晚疫病,产量与对照‘威芋3号’呈极显著差异,比对照增产84.3%~201.6%。经相关分析,不同马铃薯品系的晚疫病感病等级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45。  相似文献   

4.
李奎  王亚丽 《蔬菜》2015,(1):71-72
遵义县番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番茄晚疫病发生重、损失大、不易防治、防治效果差,针对遵义县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为种植户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防控巴东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比利时科技人员基于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降雨等)和晚疫病菌生长特点研发的预警系统,对湖北巴东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情况开展预测预报,结果发现,该系统可以科学有效地预测预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番茄的栽培与生产。对近年来不同地区番茄晚疫病发病率、减产情况、发病面积和暴发频率等特点进行了综述,并就气象因子与番茄晚疫病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形成、病原菌暴发的关系进行了重点阐述,发现不同地区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率、减产程度和发病面积明显不同,同一地区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设施栽培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率尤为严重。另外,还发现番茄晚疫病的暴发与气象因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治番茄晚疫病苗效果好近几年来,番茄上的晚疫病特别严重,就连番茄苗期也开始发病,多数发病为早、晚疫病,特别是晚疫病尤为严重。苗期发病主要是在离近地面的茎上,呈黑褐色腐败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严重的能引起植株萎蔫,如不及早防治,会造成较大损失。19...  相似文献   

9.
董敏 《上海蔬菜》2023,(4):41-43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会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作者以甘肃省徽县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组合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5 k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1 L/hm^(2)”处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最好(92.18%)、产量最高(39 400 kg/hm^(2))、商品薯率最高(85.4%);其次为“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2 kg/hm^(2)+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1 L/hm^(2)”处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为90.13%,产量为38 500 kg/hm^(2),商品薯率为83.2%。上述两种药剂组合可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建议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棚番茄晚疫病药剂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露地番茄的主要病害.但是,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增加,为番茄晚疫菌提供了越冬场所,菌源量不断累积,致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有逐年加重趋势,番茄晚疫病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1.
赵东 《蔬菜》2010,(2):38-40
晚疫病(Tomato late blight)是日光温室番茄常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性杀菌剂防治,使得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对以上药剂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导致多数日光温室番茄产区特别是连年种植区已经很难控制该病发生,为探索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的较理想的杀菌剂,2007年3月邹城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防治晚疫病杀菌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注意冬季及时擦干棚膜露水。冬天外冷内热,容易在棚膜上结露水,露水使光散射,棚内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实验表明,擦干露水比自然蒸发要增产20%~25%,擦干露水最关键。 2)防治日光温室瓜类白粉病不能用20%三唑酮乳油。如用此药则叶片老化,叶色黑绿,叶片发硬,植株矮缩不坐瓜。用5%的百菌清粉剂喷粉0.2kg/hm~2,效果较好。 3)日光温室种植黄瓜、西瓜一定要嫁接。在露  相似文献   

13.
晚疫病(Tomato late blight)是日光温室番茄常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性杀菌剂防治,使得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对以上药剂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导致多数日光温室番茄产区特别是连年种植区已经很难控制该病发生,为探索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的较理想的杀菌剂,2007年3月邹城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了防治晚疫病杀菌剂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番茄晚疫病研究培训班”于2003年11月24-28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7省市27个单位的3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著名蔬菜病理学家王添成博士做了“台湾番茄晚疫病菌种族的变换与寄主抗病性的利用”的学术报告,并讲授了4个专题:①番茄晚疫病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历史与现状;②番茄晚疫病菌的主要操作技术;③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④寄主抗病性的研究与利用。此外,还向学员们介绍了世界各国有关番茄晚疫病研究的最新参考资料。为配合课堂教学,学员参加了一系列的室内操作训练,并参观北京市农林科学  相似文献   

15.
科薯6号品质优良、效益突出,适于枣庄市种植。早春拱棚覆盖栽培常采用4、6、8垄的拱棚。选用一级和二级脱毒种薯作种,严格消毒、催芽、晾芽后播种。注意及时破膜防"烫伤",严密控制温、湿度;及时培土防变绿;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和环腐病;灵活确定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测定β- 氨基丁酸(BABA)、苯并噻二唑(BTH)、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J)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剂和适宜浓度,将抗病诱导剂与杀菌剂混合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4 种抗病诱导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无抑制作用;盆栽试验中,4 种抗病诱导剂处理能够导致马铃薯植株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和产量增加,且随浓度增加,晚疫病抗性增强,其中BABA 诱导抗病效果最好,适宜浓度为50 μg · mL-1,防效为64.8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化学杀菌剂相比,BABA与杀菌剂混合处理效果更好,晚疫病最终防效高达81.28%,产量为2 911.08 kg ·( 667 m2-1。以上结果说明:BABA 能够较好地诱发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病性,田间防治推荐将化学杀菌剂与抗病诱导剂BABA 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BS-10和银法利(氟菌·霜霉威)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速度快,从出现中心病株到全部植株枯死仅17~24 d,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大,如不防治或防治不当,可造成减产2/3;试验所用药剂均不能完全抑制晚疫病的发生,相对而言,银法利防效优于枯草芽孢杆菌BS-10。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06、2008年采集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17份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和2006年采集于黑龙江省8个地点的46份菌株(均为A1交配型)为试验材料,利用21对EST-SSR引物,分别对菌株与采集年份以及菌株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地点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采集年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相同年份采集的晚疫病菌株与地理来源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10,属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位点MLB单倍型之一,该位点已知的各单倍型基因均具有保守结构域,属于同一个R3a基因家族。将R3a基因和源于MLB位点的R3a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它们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以马铃薯晚疫病鉴别寄主MaR10(含抗晚疫病基因R10)、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Katahdin(不含已知抗病基因)及其杂交一代为试材,得到R3a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再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开发出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连锁的两个RGA-CAPS标记: RGA-600和RGA-1000,这两个标记距离R10基因0.25cM。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的RGA-CAPS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R10,属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位点MLB单倍型之一,该位点已知的各单倍型基因均具有保守结构域,属于同一个R3a基因家族。将R3a基因和源于MLB位点的R3a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根据它们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以马铃薯晚疫病鉴别寄主MaR10(含抗晚疫病基因R10)、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Katahdin(不含已知抗病基因)及其杂交一代为试材,得到R3a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再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筛选,开发出与马铃薯抗晚疫病主效基因R10连锁的两个RGA-CAPS标记:RGA-600和RGA-1000,这两个标记距离R10基因0.2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