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威胁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春红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1):117-118
"中国威胁论"自出现以来,便一直在国际社会大有市场,并不断变换着头脸。从最初的"黄祸论"到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国际社会已经出现了数次"中国威胁论"的高潮。为什么在中国力量增长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欧美国家"中国威胁论"论调的大肆宣扬,可以从历史、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找到答案。"中国威胁论"是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不和谐音,对此中国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积极灵活地应对。 相似文献
2.
3.
钟有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5):16-19,23
中国20多年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国己经走上“和平崛起”之际。中国为“和平崛起”正倡导并形成一整套适应世界潮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新睦邻政策.在这些国际关系新理念支撑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就能够使世界各国充分相信中国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4.
凌厚锋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1-4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新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应该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中国和平崛起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冯江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2):117-118
冷战以后文化等精神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硬权力”的新的权力源泉——“软权力”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一国必须具有“软”“硬”平衡的综合国力体系,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所以,中国要想走和平崛起的强国之路,也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软力量。 相似文献
6.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33-38
本文追溯近五百年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总结了他们成功崛起的四条规律。从建党98周年、建国70周年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我们正是顺应着这些规律砥砺前行,中国和平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重要认识和杰出贡献。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既要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建设一个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宽广胸襟承载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大国使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思想的内涵、提出背景以及崛起面临的国际条件作了阐述,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由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的国际战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要实现国内的制度创新和现代化,使和平崛起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提出了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立和谐世界的一整套国家战略。和谐理念是适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其中世界和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条件,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为此,我国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加速实现我国的和平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为线索,将高等教育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论述了引起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形式和内容不断演变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50年经验与教训的研究,将该段时间分为若干时期,并抓住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强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突现了“三个代表”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粮食安全对于中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孔子说管仲是个无礼之徒,但是他又认为管仲是个仁德之士。这样看来似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自相矛盾的,这正是孔子对管仲所做的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我们亦可以从中看出孔子的政绩观正是以“利民”二字为核心,在这个前提下,“仁”和“礼”相比较,宁可舍“礼”也要取“仁”。 相似文献
13.
张殿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3):106-108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互动的现实而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社会主义大业的复兴,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构建"和谐世界"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决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采取正确的战略抉择才会使中国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下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4.
按照西方比较通行一种的政治理论,即大家熟悉的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权力因公民委托而来,国家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也是国家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本文以“彭水诗案“为样本,阐述了上述法理。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空心化”看湖南省农村土地撂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4-5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而空心化加剧了农村土地撂荒。文章从湖南省农村空心化和农村土地撂荒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土地撂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湖南省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秀伟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80-81,86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进而确立了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即和平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成效,它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法治被看作是法制现代化标准的基本变相,从国家“依法治国”提出开始。中国就在不断探索法制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中国传纯观念中的人治思想以及“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使得法治之路犹为艰难。如何进行中国的法制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文章认为,应打破长期“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注重程序,以程序正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大势的宏观驾驭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准确把握,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自强精神。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努力实现和平地发展、开放地发展、合作地发展、和谐地发展。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在现有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晓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110-112
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新战略。但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了能源的制约,能源(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证国家能源(石油)安全成为了关系和平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战略性问题。中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加强同中亚的石油合作,可以解决中国石油短缺、对外依赖度高,进口单一的问题,是中国规避风险、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最具有意义的方法之一,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黑龙江)》2013,(3):45-45
主粮能基本自给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中国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品种进口数量合计是1077.5万吨,同比增长了294.5%。有人因此质疑中国粮食自给率能否守住95%的政策“红线”,甚至引发一股中国粮食进口“威胁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