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为田间使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褐飞虱提供参考。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稻茎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鱼藤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10.7791、14.9197、21.4638 mg/L,毒力最高的为藜芦碱,LC50分别为0.7688、1.1852、1.4366 mg/L。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藜芦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 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 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幼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  相似文献   

5.
<正>烟粉虱Q隐种是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入侵烟粉虱,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对多种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为了解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控制烟粉虱效果的影响,多位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在实验室条件下,调查了经吡虫啉叶面处理和灌根处理两种不同施药方式处理后,烟粉虱Q隐种的存活率、丽蚜小蜂的存活率和寄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在烟粉虱对吡虫啉的室内抗性发展动态及其生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室内吡虫啉汰选法,对烟粉虱种群进行了连续14代的抗性筛选,结果显示,在筛选初期(1~6代),  相似文献   

7.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8.
<正>烟粉虱该虫小飞翔力强,露地栽培蔬菜防治难度较大,应采用连片统一防治,可在早晨每667平方米用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克加2%的阿维菌素乳油20毫升,或20%的吡虫啉乳油20毫升加2.5%的功夫菊酯水乳剂30毫升,或5%锐劲特1500倍液等喷施。  相似文献   

9.
<正>为探讨棉花粉蚧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了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显示,40mg/L噻虫嗪处理24和48小时后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对烟粉虱和烟蚜防治具有共同增效作用的桶混药剂组合,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分别与噻虫胺、噻虫啉和噻虫嗪桶混后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系数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桶混组合,然后进行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2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有增效作用和6组桶混组合对烟蚜有增效作用,其中5组桶混组合对烟粉虱和烟蚜具有共同增效作用。当鱼藤酮与噻虫胺按有效成分3:20、14:25和13:25,与噻虫嗪按有效成分63:10和133:1配比时,对烟粉虱和烟蚜同时具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6%鱼藤酮微乳剂与20%噻虫胺悬浮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在70%、90%、92%、88%以上;6%鱼藤酮微乳剂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桶混,药后1、3、7、10天对烟粉虱和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86%、91%、90%以上,其速效性优于6%鱼藤酮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持效性优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增效作用显著,为烟粉虱和烟蚜的田间农药减量化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西葫芦银叶病的发病原因.公认的看法是由B型烟粉尾——银叶粉虱(B.argentifolii Bellws & Petring)危害引起的。其唾液分泌物对植物有毒害。且具内吸传导性。即有虫叶不一定有症状表现,而在以后的新叶上表现银叶。银叶粉虱虫口密度、虫龄、西葫芦品种及光照条件均影响银叶症状的表现。试验采用10%吡虫啉3000陪液、5%锐劲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3000倍液、10%除尽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常用生物杀虫剂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常用生物杀虫剂对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为中草药蚜虫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印楝素、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丹参桃蚜、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值分别为9.125、0.730、1.135 mg/L;其次为印楝素,LC50值分别为103.425、2.318、2.483 mg/L;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较低。阿维菌素、印楝素是防治中草药蚜虫的较好药剂,进一步做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B型烟粉虱是近年侵入我国、为害许多作物的暴发性害虫,应用针对性强的高效农药,是一项控制其危害的必要手段。浙江省温州、台州、杭州等地农技部门,采用高含量吡虫啉和农用矿物油防治B型烟粉虱,对控制其发生、为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鉴于农用矿物油不仅对烟粉虱致死效果明显,而且比一些广谱性化学杀虫剂副作用小,在今后B型烟粉虱药剂防治中可广泛应用。现将农用矿物油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烟粉虱的鉴定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和2007年分别在济南、冠县两地对419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抗烟粉虱鉴定, 综合分析2年3点自然虫源条件下各品种的鉴定结果和各种抗性鉴定指标之间的关系, 发现大豆感染烟粉虱的数量虽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但特定品种的相对抗性表现稳定;筛选出滑皮豆等4个高抗和齐黄26等4个高感烟粉虱的标准品种, 确定了以烟粉虱若虫为调查对象, 以单叶感染烟粉虱若虫的平均数为抗性评价指标, 以标准品种该指标为参照, 当该指标<(a+d)时为高抗、≥(a+d)~<(a+3d)时为抗、≥(a+3d)~<(a+5d)时为中间、≥(a+5d)~ <(a+7d)时为感、≥(a+7d)时为高感, 其中d=(b–a)/8, a、b分别为4份高抗和4份高感标准品种单叶烟粉虱的平均数。同时确定了顶部叶片为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有效调查叶位, 中上部叶片为亚有限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的有效调查叶位。  相似文献   

15.
<正>烟粉虱是一种本地露地(非越冬型)害虫(王勇等,2007),但由于东台市青椒等越冬大棚寄主作物面积大,为该虫提供了非常适宜的越冬场所,因而自2003年传入以来为害从未间断,现已成为东台市大棚蔬菜、露地棉花等多种作物上的常发性害虫。为探索烟粉虱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笔者通过对大棚青椒上烟粉虱虫量构成进行调查分析,将研究结果有效应用于该虫的防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苗期不同叶位虫量构成调查及其应用①苗期不同叶位烟粉虱虫量构成。2007年2月初,笔者对不同叶龄青椒不同叶位上的烟粉虱卵、若虫和伪  相似文献   

16.
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对大蒜乙醇抽提物的生物活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荣泉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80-383
摘 要:本文采用室内测定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蒜乙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一定的拒食和毒杀作用,但其效果较差;而对烟粉虱具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和干扰作用。除处理后72 h 浓度为10 g?L-1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粉虱成虫的忌避作用较差外,各浓度抽提物对烟粉虱成虫的忌避作用均较好,其忌避率在69.44%-100.00%;该抽提物对烟粉虱的大田拒食率为54.83%和68.63%;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452和0.314。因此,可尝试以大蒜为原料研究烟草保护剂及在烟田利用大蒜作为一种忌避或驱避作物控制烟田斜纹夜蛾及烟粉虱。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pirotetrama)、TTP200SC、倍内威(溴氰虫酰胺10% OD)3种新型杀虫剂,对番茄地烟粉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施药处理在药后1~7天药效持续增强,7~21天药效逐渐减弱,药效持续期可达21天。TTP+螺虫乙酯,每公顷用量为199.5 mL+417 mL时,在药后1、3、7、14、21天,5个时间段都是效果最好的处理,当该处理施药7天时综合防效达到最好,若虫和成虫虫口防效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此时烟粉虱若虫虫口防效为93.06%、成虫虫口防效为92.19%。该施药处理对烟粉虱的综合防效及持效期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控制烟草烟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草烟粉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烟草烟粉虱的毒力顺序为: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鱼藤酮微乳剂,其LC50值分别为1.396 mg/L、5.083 mg/L、12.287 mg/L,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30.6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鱼藤酮微乳剂、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稀释2000倍液喷雾处理后,药后3d、7d、14d更正防效对烟草烟粉虱持效性较好,更正防效达70﹪以上。因此,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田未产生药害,烟草植株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绿盲蝽室内毒力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本文采用食料浸渍法,测定了15、20、25、30、35℃下,8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并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乙酰胆碱受体激活剂吡虫啉和啶虫脒、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氯离子通道激活剂阿维菌素和氯离子通道抑制剂氟虫腈对试虫表现为强正温度效应。温度对钠离子通道调控剂影响较复杂,高效氯氰菊酯为强负温度效应,氰戊菊酯基本不受温度影响,高效氯氟氰菊酯则具有弱负温度效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等其他杀虫剂均受温度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说明,除钠离子通道调控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效应较复杂外,其他杀虫剂温度效应均有较强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正烟粉虱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合作,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便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人员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