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黄花叶病,以前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不是主要病害,故一直没有引起农民和农技人员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耕作制度及小麦种植品种的改变,该病在黄淮海麦区发展迅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许多地区,成为当前导致春季小麦黄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病严重地块病株率在90%以上,减产50%以上,小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发病规律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为害严重时可导致小麦绝产绝收。目前虽仅知该虫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但其为害不可轻视。1.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隙,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和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  相似文献   

3.
农药植保篇     
正解淀粉芽胞杆菌可作为生防菌剂防治小麦黄花叶病为探索新型生防菌剂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解了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幼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6.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7.
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严重,且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成为制约沈丘县小麦大面积增产的障碍因素。针对沈丘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的现状、危害程度,提出了采取合理轮作等10项应对措施,以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名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土壤真菌传播的病毒病。据近年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平舆县发病田产量损失率为I4%~22%,2008年达到21.5%,2009年由于干旱发生较轻,损失率仅为6.5%,2010年普遍发生,面积达到10000hm^2,发病田产量损失率高于20%,严重田块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小麦黄花叶病在黄淮海麦区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春季小麦黄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或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单一侵染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与小麦品种、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播种时间均相关。病毒的自然传播介体都为禾谷多黏菌,它是禾谷类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内的一种弱专性寄生菌,病毒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小麦病株分蘖少,主茎成穗率低,穗小、粒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70%以上。介绍了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致使麦苗萎蔫枯死,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顺垅为害,喜阴暗。高龄幼虫活泼,无假死现象,受惊后后退爬行。有夏滞育习性,滞育时间长。成虫趋光,卵单粒散产,有聚集趋势。其为害症  相似文献   

12.
正激发子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获得抗病性,具有有效性、持久性和广谱性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合作,研究了新型激发子寡糖·链蛋白(阿泰灵)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免疫诱抗作用,为该激发子的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人员选用小麦黄花叶病感病品种"矮抗58",在室内将消毒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利用价值,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稳定性、农艺性状、主要品质特性和其他主要病害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N12、N13、N14和N15抗性稳定,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及穗粒数多、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通过回交育种技术,成功地将抗黄花叶病毒病基因转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已育成的1个兼抗黄花叶病和白粉病新品系04T19,以及聚合Wax基因、Pm基因与抗黄花叶病毒病转基因的材料6株,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均较N12、N13、N14和N15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黄花叶病近年来在我国的浸染面积逐年扩大,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大难题。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原雪峰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揭示了小麦黄花叶病毒基因组RNA1不依赖帽子结构翻译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为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控制提供了潜在靶标和分子策略。近日,国际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相关成果。论文通讯作者原雪峰介绍,小麦黄花叶病毒RNA1翻译调控的进化方向是翻译水平的适宜调控,  相似文献   

15.
正眼下,小麦即将进入播种期,对小麦危害最大的小麦全蚀病要趁早防治,从根源上防治效果最好。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该病一旦传入,蔓延迅速,很难根除,发病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减少,根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小麦病苗返青迟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河南农科院小麦所技术人员来到农开项目区项城查看小麦苗情。今年项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面积广,病情也较重。发病小麦发育缓慢,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如何应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呢?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分子育种室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主要原因及其配套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在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的同时,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满足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的需求,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粒寄生率达到82.1%,卵拉校正寄生率达到80.4%,平均防效为72.13%,向日葵平均增产率26.42%,在黑龙江省应用螟黄赤眼蜂能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  相似文献   

18.
取食空心莲子草的3种野螟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报道鳞翅目螟蛾科的空心莲子草野螟、缘黑黄野螟、空心莲子草小野螟在长沙地区取食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其中缘黑黄野螟为中国新记录种,空心莲子草野螟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这3种野螟大量取食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的蔓延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对3种野螟的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简要记述,并提供了成虫及其雌雄外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19.
正问:田里种植的扬麦11号有梭条花叶病毒病发生,局部地段麦苗发黄,请问用什么农药防治?答:问题中所说的"梭条花叶病",应是小麦黄花叶病,该病为病毒病,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带毒传播,麦苗染病后无特效药可以治疗。该病在偏低温度条件下显症较重,冬暖春寒的年份病害显症时间长,病苗受害较重,病株叶片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可发生死苗。今年冬暖,问题中所说的田块,应及早加强管理,促进麦苗生长,有利于病苗存活,  相似文献   

20.
共转化法剔除转基因小麦中的bar基因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利用PCR检测了268株转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复制酶基因T3代植株,初步筛选出只含有功能基因(WYMV-Nib8基因)而不含有筛选标记基因(bar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植株28棵,为转基因小麦的安全性种植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验证,探讨了叶片涂抹除草剂结合目的基因PCR检测筛选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