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发展我县蚕桑生产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但农民对养蚕消毒防病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蚕病危害严重,致使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广大蚕农说:“如今茧好卖,蚕难养”,这充分反映出广大蚕农的消毒防病知识贫乏。这种局面不扭转,将会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速度。为了实现1988年全县养蚕4万张,单产22.5公斤,总产突破90万公斤的目标,必须大力推广以专业化消毒防病为中心的养蚕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3.
王蕾  徐春秀 《中国蚕业》2005,26(1):39-40
1蚕桑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提出 近几年来,海门市桑园面积稳定发展,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蚕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增强行业竞争优势,这一课题摆在了广大蚕技工作者和蚕农面前.为此海门市蚕桑指导站和悦来镇农技站从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出发,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目标(667m2桑养蚕3张种,平均产茧100kg,收入1000元)进行技术研究,逐步在全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无病才能夺高产,而消毒防病是控制蚕病发生的关键措施.近几年,由于茧丝绸行情滑坡,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农防病消毒意识放松,养蚕环境中病原污染严重,造成大面积发病,严重影响蚕茧产质量.因此,增强蚕农防病消毒意识,积极采取防病措施,确保蚕茧稳定高产已经成为当前蚕桑生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安县围绕蚕桑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的目标,建立组织体系和示范基地,强化扶持政策,创新培训形式,建立5级联动的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大力推广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桑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蚕品种、蚕种催青自动控制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等,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推动、政策拉动全面推行蚕桑标准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海安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蚕桑生产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促进了全县蚕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环江县蚕病发生的主要情况,分析该县蚕病发生的气候、环境和蚕农管理方面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养蚕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合理规划生产安排、加强桑园管理、落实综合防病技术措施等对策,以期为该地区蚕桑病害防控,蚕桑生产技术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9.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钱广红 《江苏蚕业》2009,31(2):54-55
海安县南莫镇地处海安西部,属里下河地区,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全镇现有桑园466.9ha,蚕桑生产水平位于海安前列。近年来,我们以“建设百千万亩蚕桑丰产示范基地,巩固提升蚕业支柱产业地位”为工作中心,加强对基地的建设,强化管理,全面普及省力化的高效养蚕模式,实现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2008年,全镇共饲养蚕种3万张,生产蚕茧120万公斤,产值达2400万元,在茧价下跌的形势下,能够稳定蚕桑生产的规模,树立生产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简述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蚕桑生产情况以及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总结了东池村通过建设高产优质桑园园区、建立小蚕饲育中心、加强蚕桑生产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创新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延长蚕桑产业链等措施,提高了蚕农兴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了蚕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浙西山区开化县蚕桑生产成本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集栽桑养蚕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蚕桑生产效益决定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因而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蚕桑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蚕桑生产成本主要由桑园肥料、农药、蚕种、蚕药、蚕具维修折旧和养蚕用品消耗等物化成本和桑园培育管理用工、养蚕用工等劳动力成本两部分构成。近年来,由于蚕桑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工资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成本也有明显提高。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地理环境、生产习惯等因素与嘉湖重点蚕区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欣 《中国蚕业》2023,(2):44-51
服务蚕桑生产一线,给予养蚕农户有效帮助是蚕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基本职责。农技耘APP聚焦农业科技,是各类信息数据资源整合的资源库,其中的蚕桑专家“答疑解惑”助力打通蚕桑技术指导最后一公里。从蚕农关心的桑园管理、养蚕生产技术、桑品种、蚕品种、病虫害防治以及人工饲料养蚕、规模化养蚕等几方面着手,汇总分析了在线上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希望能够为蚕农及各级蚕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也为蚕桑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蚕桑生产中消毒防病主要通过贯彻桑园管理,蚕前、蚕中、蚕后消毒等技术措施来实现养蚕无病高产的目标,目前消毒使用最多的是漂白粉、硫磺、甲醛、石灰,然而以上消毒药品存在如下弊端:漂白粉的强氧化性、腐蚀性会加快养蚕设施设备及蚕室的损坏速度,同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氯严重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硫磺在使用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对人的呼吸系统会产生严重影响,它还属于公安部管控药品;石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扬尘,极易吸入,危害健康。甲醛的毒害作用是众所周知。蚕业科研生产单位、蚕业工作人员、特别是广大蚕农迫切需  相似文献   

15.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16.
村级蚕桑服务站成员是村级服务组织的骨干,是指导蚕桑生产和新技术推广的基层队伍,是县、片、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的立足点,是蚕桑技术部门联系广大蚕农的桥梁和纽带,是蚕农赖以信任的“土专家”。事实证明,村级蚕桑服务站成员在促进蚕农增加收入、落实“蚕桑西进”战略、推进“合同蚕业”机制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结合淳安实际情况就继续完善村级服务组织谈一些看法。淳安县的地域面积达4427km2,是浙江省的蚕桑重点生产县和“蚕桑西进”建设工程的排头兵。全县30个乡镇899个行政村,其中养蚕村610个。2005年全县有桑园面积64…  相似文献   

17.
严相顺 《四川蚕业》2002,30(4):34-35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 ,诱发蚕病 ,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大多数蚕农有了良好的消毒防病意识 ,能够做到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然而蚕期季季消、蚕病期期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 ,蚕农用药步入误区者甚多。1 蚕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1 重视养蚕期中的防病治病用药 ,忽视养蚕期前后的药物消毒多数蚕农忽视环境消毒 ,忽视蚕病的潜伏期 ,不重视预防。特别是春蚕期 ,不少蚕农心存侥幸心理 ,以为经过了冬天会把病菌冻死了 ,养蚕前不进行药消 ,而使用药物进行回山消毒的近似于零。养蚕…  相似文献   

18.
<正>大丰市是苏北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目前具有投产桑园2.1万亩。大丰市的桑园主要分布在新丰、刘庄、大桥、万盈等乡镇,区域化程度较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将蚕农养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1消毒不彻底养蚕过程中,因为缺少卫生制度,日常防病和规范操作意识差,蚕沙和病死蚕处理不当,导致病源扩散,形成消毒不彻底或交叉传染。另外,养蚕常与农  相似文献   

19.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出一套适合平果县蚕桑发展的省力化高效小蚕共育技术,平果县2014年在马头镇驮弯村建立了1个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示范点,该示范点在3年间为平果县新安、马头等6个乡镇的蚕农共提供健康小蚕8 885张,平均张种产茧量35.9kg,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实践得出,省力化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包括桑园肥培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控、蚕期的防病与消毒、小蚕精养技术以及小蚕售前与售后服务等内容。而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技术是小蚕共育成功的保障,叠框式小蚕共育是一种能有效促进新蚕区蚕桑生产,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的实用技术,有利于新蚕区蚕农养蚕的稳产、高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