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已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也是病虫害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当前,稻飞虱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发生区域集中在华南、江南稻区,局部地区灰飞虱虫量偏高;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华南局部发生较重;二化螟经防治后,虫口密度下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发生程度接近常年。近期南方稻区出现了明显降雨过程,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各地植保部门需加强监测,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南方早稻大部处于抽穗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6月中旬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穗期病虫防控,"两迁"害虫田间虫口密度明显降低,但仍高于上年同期;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穗颈瘟在南方早稻区陆续显症,华南、江南稻区局部田块发生重。截至6月26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选择万载县作为试验地,对照组采用一般种植技术,试验组采用水稻丰产种植技术,对比两组试验地水稻农艺性状、经济产量、虫口数量变化,发现试验组株高、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鲜谷产量、干谷产量、每百丛虫口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水稻丰产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农艺性状,增加产值和产量,降低虫口密度,试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及西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两迁"害虫迁入量明显偏少,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情轻于上年,经防治,二化螟田间虫口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644万亩次,同比减少24.2%。但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降雨较前期有所增强,温湿条件利于水稻病虫发生,各地需保持警惕,密切关注田间发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及西南单季稻处于分蘖期。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两迁"害虫迁入量明显偏少,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情轻于上年,经防治,二化螟田间虫口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5644万亩次,同比减少24.2%。但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降雨较前期有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技术水平,促进水稻杀虫剂科学安全使用,近日,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作物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组在江西省南昌市联合举办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加人员广泛。既有来自全国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水稻主产省植保技术推广人员和农药企业技术人员,是一次产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华南南部早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早稻处于分蘖期,西南单季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据各地监测,5月份稻飞虱在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迁入虫量较多,稻纵卷叶螟在西南北部、江南局部稻区诱蛾量高,二化螟在华南北部、江南稻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于上年同期,纹枯病和稻瘟病在南方稻区扩展速度快;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154万亩次,同比增加9%。下阶段华南和江南地区将有明显降雨过程,天气条件也利于水  相似文献   

8.
天津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6年对天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上升原因及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冬季出现暖冬,春季和秋季雨水偏少,灰飞虱越冬基数增加,春季繁殖系数增大,虫口密度逐年上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插秧期,结合药剂防治,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二化螟是水稻田间为害严重的鳞翅目害虫。目前对二化螟有效的防治手段依赖于化学农药和Bt蛋白。最近,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飞和南京农业大学肖花美团队合作,发现利用二化螟特异性miRNA,可以培育出高抗二化螟的转基因水稻。非编码RNA是生物调控发育的关键环节,其中miRNAs是物种进化上最  相似文献   

10.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重庆、浙江、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部门发布今年水稻螟虫发生趋势预测信息,其中重庆、浙江等省份水稻一代二化螟偏重发生;湖北大部分稻区水稻一代二化螟将大发生;湖南水稻一代二化螟冬后基数偏高,江西水稻一代二化螟灯下蛾量是去年同期的3.9倍,防治压力大;广西一代三化螟发生总体上与上年持平,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重庆市据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的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记者从黑龙江省植保站了解到,由于今春低温多雨,水稻二化螟化蛹羽化进度明显拖后,较常年晚7~10天。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降水较多,气温略高,对水稻二化螟化蛹羽化及幼虫孵化有利。加之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为二化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马力克(环虫酰肼5%悬浮剂)是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登记在水稻上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由于其钻蛀为害,且对传统的有机磷产生抗性,较难防治;近几年不少区域,水稻二化螟也对新型的酰胺类杀虫剂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因而在个别区域二化螟为害严重。为了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对水稻壮苗分蘖和高产丰收影响较大。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等药剂对水稻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受江苏通联植保公司等有关公司企业的委托,我们于2014年8月下旬在江苏南通通州区二化螟发生较重的骑岸镇进行了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多种新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和应用技术试验,这次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根蚜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情况1998年 5月在绥阳镇西山村桂花且首次发现根蚜为害水稻旱育秧 ,此后陆续在全县 14个乡镇均有发现 ,近年来其发生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当地水稻旱育秧主要地下害虫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 (苗床 )在 6 0~ 10 0hm2 ,约占凤冈旱育秧苗床面积 8%~ 12 %。 1998年 5月 13日在花坪镇勤勇村调查 ,虫的密度为 15~ 30头 /株 ;1999年 5月 16日在永和镇永华村调查 ,虫口密度为 2 0~ 40头 /株 ;2 0 0 0年 6月 4日在何坝乡官庄村调查 ,虫口密度为 2 5~ 45头 /株 ,从田间发生来看 ,凤冈根蚜发生高峰期为 5月上~ 6月上旬。2 为害症状与形态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方部分水稻产区二化螟危害有加重趋势,为提高水稻二化螟发生区域综合治理水平,有效控制其带来的危害,从农业防治、生物防虫、物理诱杀、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二化螟综合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种粮农户提供多种可参考、可借鉴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小麦叶蜂不同虫口密度时,小麦千粒量和产量下降情况,建立了虫口密度和亩产量损失量间的回归模型,确定了小麦叶蜂22头/m^2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农药市场情况,将目前防治水稻二化螟农药分为不适用、适用性降低、适用性较好与将可以引入稻田使用的几类,从毒性、抗药性、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旨在为合理用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分别发布水稻二化螟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根据各地水稻二化螟调查监测结果,结合虫源基数、化蛹羽化及气象、栽培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水稻二化螟在哈尔滨、绥化等主要发生区为中等发生,局部蛾量较大、落卵量高的地块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区域有继续向东、北扩散的趋势。防治建议:1.农业措施。将枯鞘、枯心、枯穗等二化螟的被害株及时拔除,减少虫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在湖北省潜江市联合举办水稻病虫草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一是观摩防控施药新技术示范。培训班观摩了水稻新型种衣剂壮苗防病虫和秧苗高剂量药剂处理对二化螟田间防治示范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