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灰飞虱的持续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江苏省植保站今年5月上中旬普查显示,沿江、丘陵、沿海及沿淮部分地区麦田灰飞虱亩虫量甚至超过去年,列2004年以来第1位或第2位。目前正处于二代灰飞虱孵化期,对水稻生产威胁仍然巨大。为何灰  相似文献   

2.
麦田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灰飞虱不仅直接为害水稻、大小麦,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了解灰飞虱在越冬作物大小麦田的分布特证和合适的抽样技术,可以为春季防治灰飞虱从而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流行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麦田灰飞虱种群分布调查,并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回归法测定了浙江北部大小麦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灰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1172.84/ —X +37.46,n2=293.21/ —X +9.36,n3=130.3/ —X +4.16,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在每样方虫口密度5、10和15头以上时,分别取样70、40和20个样方。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灰飞虱传播水稻田两种重要的病害,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南通通州区连年重发,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部分稻区蔓延,潜在风险不可忽视。根据今年南通市通州区一代灰飞虱发生量、带毒率,以及水稻品种布局等综合因素分析,由灰飞虱传毒引发的条纹叶枯病呈偏轻发生,黑条矮缩病有潜在发生风险。一、条纹叶枯病发生趋势一代灰飞虱发生情况:今年秧  相似文献   

4.
《农药市场信息》2007,(12):38-38
根据5月上旬麦田一代灰飞虱虫量基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以及水稻感病品种种植比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大流行,流行程度将超过去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5月上旬麦田一代灰飞虱虫量基数、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以及水稻感病品种种植比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大流行,流行程度将超过去年。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灰飞虱田间爆发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玉米粗缩病发生的相互作用,降低粗缩病发病率和减少对玉米等作物产量损失,2008~2010年在麦田和玉米田系统调查了灰飞虱的发生消长规律,并设置11个播种期调查分析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结果表明:济宁市越冬灰飞虱虫量平均在75000头/hm2以上,大部分以2龄或3龄若虫在稻茬麦田越冬,越冬死亡率极低;初春后越冬若虫开始发育,5月上中旬始现一代灰飞虱成虫,下旬开始由稻茬麦田向旱作麦田和玉米苗田迁飞;6月上旬灰飞虱在旱作麦田密度达最大;6月中旬前后大量迁飞到玉米田;6月下旬随着温度和湿度升高一代灰飞虱大量死亡,部分迁到杂草上越夏,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播种期是影响粗缩病的重要因子。5月初至6月上旬播种玉米后,玉米多处于10叶以下的敏感叶龄期,在灰飞虱成虫扩散高峰期和传毒率较高的环境下几乎完全致病,6月20日后播种的玉米出苗后能够避开灰飞虱成虫扩散高峰,受传毒的几率明显降低。因此,根据气候资料及时预报灰飞虱发生数量和动态,确定玉米安全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在时间和空间上严格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为科学防控灰飞虱危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岳惠  丁永  郭金保  左磊 《种子科技》2011,29(11):36-38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是影响农业生产上夺取高产丰收的巨大障碍之一。我市自2004年灰飞虱大发生以来,连续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蔓延肆虐,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灰飞虱成为植保部门测报和农民防治的重点对象,灰飞虱危害逐渐地被农户所认识,水稻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获悉,9月下旬,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文娟博士率队赴广西兴安县湘漓镇,考察水稻田间稻飞虱危害情况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情况。通过对田间稻飞虱发生种类及发生量的调查,和水稻品种抗稻飞虱情况的调查;初步发现,今年褐飞虱发生量较去年较少,白  相似文献   

9.
太湖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太湖稻区水稻生产上新上升的重大病害,由媒介灰飞虱传毒产生.2004年麦田越冬代灰飞虱达123万头/hm2,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倍,带毒率30.2%,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5月底小麦田1代灰飞虱高达1500万~3000万头/hm2,比常年猛增150~200倍,水稻产量损失10%左右;在前中期不施药区内,香粳14等8个主栽品种产量损失率为21.11%~39.68%;春江06等9个具特异抗性的品种(系)产量损失率为0~5.16%,损失率比前者减少94.08%.采用优质、高产的抗性品种,加强虫情预、测报,推广治虫控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能经济有效地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2,20(2):116-116
小麦丛矮病 (NCM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 ,除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外 ,由于感病植株千粒重显著下降 ,致使种子商品性能大大降低。因此 ,对繁种麦田丛矮病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发生与危害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植株即染病。灰飞虱的发生规律是 :秋苗出土后 ,越夏的灰飞虱由杂草和自生麦苗转移到麦田危害 ,并随着取食在麦田内迅速扩散 ,导致麦苗大面积不同程度地发病。小麦植株冬前感病显著矮缩 ,分蘖增多 ,主茎及分蘖一般不能拔节抽穗 ;返青及拔节期感病的 ,即使能抽穗结实 ,也籽粒秕瘦 ,千粒重显著降低。麦苗感病越早 ,产量…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植保总站近期印发《山东省2013年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预案》,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切实做好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工作,确保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生产。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山东省植保总站预计今年全省灰飞虱为中等发生,鲁西南、鲁中、鲁南偏重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晚播春玉米及早播夏玉米田中等发生,套播玉米发生较重,直播玉米偏轻发生;水稻黑条矮缩  相似文献   

12.
天津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6年对天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上升原因及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冬季出现暖冬,春季和秋季雨水偏少,灰飞虱越冬基数增加,春季繁殖系数增大,虫口密度逐年上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插秧期,结合药剂防治,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周益军团队在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研究发现了水稻条纹病毒(RSV)影响介体灰飞虱后代孵化率的机制。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曾对江苏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该团队通过遗传杂交,发现灰飞虱后代的带毒情况取决于亲代雌虫是否带毒,病毒对灰飞虱后代孵化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证实RSV可在灰飞虱卵内复制积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 = -8.9742 -0.2484X1 +0.5705X3 -0.4806X4 +0.0309X9 +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 -0.28X2 -1.3136X3 + 1.7233X4 -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 = 4.1037 +0.64817X2-1.564X4+ 1.4128X6 + 0.1762X - 0.0238X8 +0.0752X9; 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 +0.3217X1 -0.4132X2+ 0.3418X4 +0.3458X5 + 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在对威海地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调查中发现灰飞虱多为长翅型,系外来迁移所致。灰飞虱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风向和阴雨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病毒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上危害损失重而难以防治的病害。为了探明浙江西北部地区新近大面积发生的玉米病毒病病原和灾发流行规律,研究提出防治技术。于2008-2011年对该病的病原、传毒媒介、发病流行规律、致灾因子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调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临安等地发生的玉米病毒病为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引起,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病害发生流行与介体灰飞虱发生量和带(传)毒率、气候条件、玉米品种抗病性、播栽期,以及水稻发病状况等具有密切关系;提出了病害防控对策和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发生危害,保障了玉米的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直接取食危害水稻,还是水稻主要病毒病的传播介体,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籼稻品种MR1523对灰飞虱表现较强的排趋性。为发掘抗灰飞虱新基因,本研究利用MR1523与感虫粳稻品种苏御糯构建了一个包含200个家系的F2:3分离群体,进行灰飞虱抗性鉴定。并利用120对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多态性SSR标记,构建了全基因组连锁图谱,进行抗灰飞虱QTL定位。结果分别在水稻第2、第5和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Qsbph2、Qsbph5a、Qsbph5b和Qsbph6 4个抗灰飞虱QTLs,分别位于分子标记RM526–RM3763、RM17804–RM13、RM574–RM169和RM190–RM510之间,LOD值分别为2.14、3.13、3.23和2.35,贡献率分别为12.0%、14.7%、17.4%和14.1%,各QTL的抗性等位基因效应均来自抗虫亲本MR1523。该结果为后续抗灰飞虱基因的精细定位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灰飞虱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以来,由于传毒介体灰飞虱发生数量和带毒率居高不下,每年都存在大流行威胁。2007年起,同为灰飞虱传播的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迅速加重,发生区域迅速扩  相似文献   

20.
<正>东台市水稻种植面积3.09万公顷,桑园面积1万公顷,稻桑混合种植面积大。近年来,由于水稻田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害虫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次数有所增加,所以水稻治虫与养蚕安全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如下:一、基本情况1.家蚕饲养东台市家蚕饲养主要以春、秋两季为主。春蚕通常在5月5日左右发种,月底饲养结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