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是日本本土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日本赤松(P.densiflora)最严重的病害。病原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曾重新发现于美国枯死的欧洲黑松(P.nigra)和欧洲赤松(P.sylvestris)上,使人们担心它有可能在北美及欧洲(通过木材产品的贸易)成为流行性病害。 鉴于该病在日本对森林的破坏,以及在温室对松苗进行的试验结果,所以欧洲  相似文献   

2.
日本赤松(Pinus densiflora)和日本黑松(P.thunbergii)原产日本,自然分布广泛。但自40年代的后十年来,由松材线虫致死的松树遍及日本西南部。Mamiya和Kiyohara曾把这种线虫描述为B.lignicolus,但1981  相似文献   

3.
辽宁发现松材线虫新寄主植物和新传播媒介昆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从2017年5月开始,相继又在丹东市、抚顺市、本溪市等地发生松材线虫病,经国家林业局和辽宁省指定检测实验室分离鉴定,在我国首次确认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为松材线虫的自然感病寄主,在我国辽宁省首次确认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日本在松树萎蔫病的调查过程中,Mami-ya和Ende于枯死松树中发现一种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Buhrer)Nickle极相似的线虫,它的雌虫和幼虫的尾部有一明显的指形突与B.xylophilus不能交配,被定为新种—Bursaphelenchusmucronatus(Mamiya et Ende),即拟松材线虫。据日本报道,拟松材线虫分布范围比  相似文献   

5.
引言松材线虫引起的松萎蔫病是日本松林的最大威胁。自本世纪初,在九州地区首次发生以来,全日本的乡土树木赤松Pinus densiflora和黑松P.thunbergii Parl中,已传播有这种毁灭性的流行病。松苗接种线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实发病初期出现的薄壁细胞死亡及其数目的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6.
由松材线虫Bursaphclenchus xylophilus(Stcine et Bwhrer,1934)引起的松枯萎病,广泛蔓延在全日本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 Sjeb和Iucc)黑松(p.thunbergii parl)的林分中。在日本,首次发生松枯萎病要追溯到本世纪的初期。森林昆虫学家Yano(1913)报道了九州岛的长崎松树死亡的情况,但当时对病因不清。至1930年初,在整个九州和本州的Seto Inland海沿海,受害面积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等5种有害生物在贵州省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结合贵州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 Mamiya et Enda、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et Zhng、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ng、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 5种松树病虫在贵州的潜在风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为高度危险,萧氏松茎象、云南木蠹象、纵坑切梢小蠹属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8.
……既然松材线虫能传播到伐倒木和濒死树上,那么松材线虫未必就是死树的主要原因。……最近在明尼苏达、洛瓦和威斯康星的一次松材线虫调查中仅在被各种森林害虫和病原真菌危害过以及松褐天牛定居过的澳大利亚松(Pinus nigra)、班克松(P. bank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是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主要危害针叶树种,尤其是松属(Pinus spp.)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d.)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因其耐海雾、抗海风、可在海滩上生长等特性,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大量栽植,总面积约159300hm^2。研究证明,黑松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度感病树种,一旦松材线虫入侵,后果是毁灭性的,将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lignicolus Mamiya et Kiyohara)首次发现于日本枯死的松树体内,据报道该属线虫有记载的计20种,而于树干内寄生的现象,还是首次发现。目前在日本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松树病害,1971年以来,几乎每年的枯损量均在100万立方米以上。1982年,仅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的费用即达71亿826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5200万元),占日本政府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总预算的95%,是日本当前森林病害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11.
2019年4-7月在辽宁省抚顺市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枯死、濒死树取样调查,发现树体内含有线虫,经形态学比较、测量以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樟子松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的变种,我国早期的接种试验表明樟子松为人工接种感病树种,但始终未见樟子松自然感染现象,此文是我国自然条件下樟子松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对松材线虫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由此看来,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另一个是以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我国由南向北逐渐扩张并危害新的寄主。对辽宁省凤城市样地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受害情况调查,利用显微镜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的方法对病原线虫进行综合鉴定。结果发现:凤城市样地中半枯和枯死红松体内均存在松材线虫,且87.7%以上为扩散型3龄幼虫,其分子鉴定结果与NCBI数据库中松材线虫的ITS和28S多个序列均完全相同,综合判断枯死红松中的病原线虫为松材线虫,由此确定松材线虫在我国自然条件下侵染红松。  相似文献   

14.
引言 保护松林免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侵害,在日本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七十年代,曾大规模使用几种农药杀死线虫的媒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近几年,报道了采用性激素控制天牛的二种方法。用乙醇或百草枯注入松树主干,以诱杀天牛。此外,树干注射和土壤施用一系列化学药剂控制松材线虫引起萎蔫病的方法也有发展。 本文阐述了另一种控制方法,即利用线虫的天敌线虫捕捉菌Arthrobotrys sp.喷洒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松材线虫(Bursophelenc-hus xylophilus)在香港地区出现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马尾松(Pinus masoniana)和湿地松(P. elliottii)的"骤死"症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被认为是该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在香港地区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非常迅速,1年完成2-3个世代.由松材线虫为害引起的松树枯萎是香港地区近年来导致松树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严重威胁松属Pinus植物的健康。生防细菌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方式杀死松材线虫,如产生毒素、分泌胞外蛋白酶消解线虫体表组织、干扰线虫行为模式以及捕食线虫与动员真菌捕食线虫等。围绕上述几种主要作用机制,介绍生防细菌杀线虫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杀线菌株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指出生防细菌杀线虫的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杀线虫机理研究与松材线虫病生防细菌制剂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 Ⅰ.序言日本对松树枯萎病有一些防治方法。该病系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Lignicolus及日本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所致。据信,利用天敌消灭松材线虫,防止松树枯萎病的发生是个可行的方法。当在研究线虫对松汁是否显趋化性时,偶然发现了捕食线虫的真菌。该真菌Arthrodotrys sp.在琼脂培养基上对松材线虫有捕食性,是线虫天敌的候选者。这与Mamiya和Tamura二人在日本松天牛蛹室中发现的Dactylella Ieptospora相似。  相似文献   

18.
日本松材线虫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期开始,日本松林就不断受到松材线虫的危害。1970—1972年发现病原体松材线虫及其媒介松墨天牛后,便开始防治松材线虫的重点研究,并发现了导致松树枯死的强有力的传染病实体。1977年制定《松材线虫特别防除措施法》,采取了紧急防治对策。20多年来日本在防治松材线虫领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1997年日本全国森林病虫兽害防除协会编辑出版了《松材线虫》一书,这些研究成果可供我国防治松材线虫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侵染对松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及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日本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1934)Nickle]感染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酚类物质的影响.两种松树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发病过程中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伴随着酶活性的变化,各种苯丙烷次生代谢产物,如总酚、类黄酮的含量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湿地松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和酚类物质的积累上的变化比黑松要大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寄主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连地区日本黑松 Pinus thunbergii Parl,大面积枯枝 ,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也不是虫害和包括松材线虫在内的生理性病害所致 ,而是由于气候异常导致黑松代谢紊乱 ,生理失调 ,在灾变性气候条件下 ,部分组织受到破坏的非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