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灌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当灌水均匀系数Uc≥70%时,灌水器流量偏差的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可概化成一线性的累积频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及灌水量,求出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受灌水量影响的产量.通过对水的费用、产品价格、灌水均匀度、灌水量对作物的影响程度、环境污染等要素进行经济分析,从而对竹料镇滴灌系统的节水增产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滴灌系统的设计依据分析I─—paiWu滴灌系统是根据作物需水量要求,把水直接遭到作物根层,与地面灌溉和喷灌相比,它是最有效的灌溉方法。滴灌均匀度不仅取决于水力设计,而且与滴头制造偏差、滴头堵塞状况、作物种植密度、根层深度、滴头间距和滴水点土壤水分分布...  相似文献   

3.
开展不同水氮梯度对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和堵塞率等水力性能研究,对干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以南疆阿克苏地区冬小麦、复播玉米生育期内的滴灌带为研究对象,应用滴灌带水力性能综合测定平台对滴灌带进行检测,探究不同水氮处理下滴灌带长期使用(12个月)后灌水均匀度及堵塞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水量,灌水均匀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高肥水平的灌水均匀度均最小,氮肥施用量是造成滴灌带堵塞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灌水均匀度回归预测模型,可知灌水均匀度随平均流量偏差的增大而减小,平均流量偏差Δ---q对灌水均匀度Cu影响较大.高水低肥和中水中肥处理下的灌水均匀度均达到80%以上,说明滴灌带"一带两用"在适宜的水肥配比下可以满足作物的水肥需求,该技术可节约滴灌带使用量,减少亩投资,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滴灌省水、增产、节能、省工、省投资是它的主要特点,滴灌更重要的独特优越性还能做到对同一块地内的不同作物因有不同种植期和不同灌水时间、不同灌水量的要求,能分别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山西省阳城县上李村群众则巧妙地利用滴灌技术的这一独特优越性,在同一块耕地内,大做集  相似文献   

5.
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滴灌比地面沟灌节约用水30%~40%,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滴灌的温室地温相对来说要比传统地面灌溉的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湿度较低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一般果菜类可以增产10%~20%。  相似文献   

6.
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安装好的滴灌设备,使用时只要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自行灌溉。滴灌比地面沟灌节约用水30%~40%,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大大减轻。滴灌的温室地温相对来说要比传统地面灌溉的高,有利于栽培作物早长早发;湿度较低,有利于减轻病虫害发生,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一般果菜类可以增产10%~20%。  相似文献   

7.
正滴灌技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实现高效利用水和化肥的一种农业科技技术。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这种技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滴灌技术具有适用作物广、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不受地域限制等一系列发展的优势,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前景。由于丘陵地区在地理上大部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滴浂     
(1)滴水滴灌,是一项比其他灌溉方式更能省水增产的灌溉技术。它将水和化肥通过管道系统和滴头,一滴一滴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层,从而给作物生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
滴灌系统滴孔出水量均匀度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确定滴灌系统各参数及地表坡度对滴孔出水量均匀度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制了滴孔出水量均匀度计算程序,设计了坡度为3%的支滴灌系统。在恒定水压下,进行滴孔出水量均匀度试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所编制的程序能够很好地模拟坡地滴灌滴孔出水量均匀度,为丘陵漫岗地区滴灌系统设计提供了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10.
滴灌是近些年来各地试验推广的一项灌溉技术。它比地面灌具有明显的增产、省水、省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品质量等多种效果,滴灌工程发展的较快。为了对已经建成的滴灌工程投资效益进行合理性分析,现仅就一些调查与试验资料,对一些重点滴灌工程进行评价与提出经济效果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11.
滴灌施肥技术是国内外公认的一项高效灌溉和高效施肥技术。滴灌施肥技术与大田灌溉相比节省灌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劳动力,提高作物产量。针对作物滴灌施肥水肥高效的现状,综述了滴灌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增产效果和水肥利用率状况。从实时灌溉与施肥、水肥一体化与专用肥应用、作物的宽窄行栽培3个方面分析了粮食作物滴灌施肥高产高效的可能机制。结合生产实际阐述了粮食作物滴灌施肥存在的3个问题:滴灌施肥系统滞后、肥料进入施肥系统的时间缺乏科学依据、滴灌规格和滴头压力选择缺乏依据。并对今后滴灌施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滴灌在果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绍东 《排灌机械》1999,17(2):50-52
一、滴灌的好处滴灌也叫滴水灌溉,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将定量的水以点滴或微细流方式流注到作物根部,供作物直接吸收,使灌溉水基本不渗漏、不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起到灌溉质量好,提高果实质量、节水、节能、增产的作用。根据有关对滴灌果园试验成果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滴灌较地面灌增产4%~16%,比不灌增产420~43o,比地面灌节水650~760,节能65%~759/0,省184%~87%,滴灌时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959/0。二、滴灌的作用利用滴水灌溉可以保证果树年周期发育过程各个物候期的适量用水。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大棚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李家墩,邮:430064,电话:027-880346II)研究设计了大棚微滴灌系统自动施肥技术及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吸泵、吸肥器、过滤器等组成,由输水管和内镶式滴灌输水,肥、水共灌,水均匀地分布在内钓式滴灌带上直接滴灌在作物根系附近的局部土壤中。所以它具有如下特点:(l)省工、省力、省水该大棚微滴灌系统自动施肥装置在使用时,只需打开阀门,就能完成灌溉作物根部附近土壤,滴灌水均匀度较高,可节省大量的人工与水源。(2)保持水土地表不产生积…  相似文献   

14.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一套设备将水加压、过滤,再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管),将压力水和溶于水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直接地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5.
滴灌也叫滴水灌溉,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水技术之一,它将定量的水以点滴或微细流方式流注到作物根部,供作物直接吸收,使灌溉水不渗漏,不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起到灌溉质量好,提高果实质量、节水、节能、增产的作用。根据有关滴灌果园试验成果,在同样条件下,滴灌较地面灌增产4%~16%,比不灌增产42%~434%,比地面灌节水65%~76%,节能65%~75%省工84%~87%,滴灌时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95%。利用滴水灌溉可以保证果树年周期发育过程各个物侯期的适量用水。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苹果在花芽分化期,土…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棉花田间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需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 ,从土壤 -作物 -大气连续体的角度对该技术下影响棉花耗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找到了膜下滴灌比沟灌省水的依据 ,同时发现对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改善需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合理分配 ,提高叶面积指数 LAI,从生理上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条件、农工技术素质、自动化控制技术、作物种植模式和水肥耦合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滴灌技术的适应性问题。生产数据显示,盐碱地上采用滴灌技术得到的节水效率远低于非盐碱地上的效果;当前自动控制滴灌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控制设备不适应其工作环境,人们对相应的管理要求认识不准;目前滴灌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便于实施水肥耦合灌溉制度,有利于作物大幅增产。  相似文献   

18.
影响滴灌系统能否取得增产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系统的设计,二是系统的用水管理。本文提出了为达到最大的成功和最小的失误的宽行作物滴灌的水管理程序,其关键在于在灌水季节开始之前确定一个全面的管理方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同时还要设计一个根区及为达到这一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棉花田间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田间需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角度对该技术下影响棉花耗水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膜下滴灌比沟灌省水的依据,同时发现对棉花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改善需水量在各生育阶段的合理分配,提高叶面积指数LAI,从生理上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塔里木灌区主要种植作物.通过对该灌区历年滴灌面积、常规灌溉与滴灌棉花灌溉定额、单产及单方水效益等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棉花实施滴灌后每公顷可节水1 200 m3,计144元;到"十一五"末,滴灌比常规灌溉可节水约1亿m3;每公顷可使籽棉增产215 kg,计1 182.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