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分析了黔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天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在旅游发展中应积极宣传、倡导和发展可持续旅游,而生态旅游只能作为特定条件下可持续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去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社会经济、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森林风景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南靖半山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开发条件,指出森林人家建设、森林旅游产品上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加强森林经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通过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来实现其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旅游业的青睐。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然而在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安康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42-6943
分析了安康市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和现状,对安康市蚕桑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敏 《广西农学报》2013,28(3):81-84
分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指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意义,根据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具有民俗民风多样性、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提出发展南岭瑶族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型、务农参与型、民俗风情与节庆型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赵永峰  郑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5,(5):194-196,205
以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理论为依据,应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构建了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测度模型,以乌兰察布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轻度超载状态.为实现乌兰察布市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为研究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作者选择我国亚热带自然垂直生态系统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贡嘎山地区,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机会成本等方法, 首次评价了贡嘎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涵养水源价值为71.017 5亿元,保持土壤减少侵蚀价值为2.165 7亿元,固定CO2减轻温室效应的价值为4.261 4亿元,净化空气的价值为107.033 2亿元,4项合计的价值平均每年为184.477 8亿元;最后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在许多农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极开发农村旅游项目,能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符合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朱苏加  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09-12110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通过生态足迹模型从长序列时间尺度上,定量计算河北鹿泉市1995~2004年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该区域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足迹需求约6倍于生态足迹供给。可持续状态分为两个时期。1995~2000年生态赤字迅速增大,区域可持续状态呈恶化趋势;2000~2004年生态赤字缓慢减小,区域可持续状态呈好转趋势。进而追溯原因,提出有益于城郊型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钊  王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48-7351
综述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华蓥山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并在分析华蓥山生态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聂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147-2148
以山东省莱芜市王石门旅游村规划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索山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指出了河南省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金丹  方益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48-9250
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概念,指出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践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突出其在乡土文化城市化、产品开发单一化、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强调应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加大投资力度、拓展投资渠道,坚持"可持续旅游"的指导思想,并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黄丽  李克国  王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10-4811,4828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指出英武山村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就英武山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34-3435,3438
以张家界为例,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度量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生态足迹法显示2009年张家界市旅游发展规模不合理,旅游消费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法显示2009年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经比较,两种测度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立足点不同、测度的灵敏度不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的信息量不同、应用范围不同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建立认证体系、构建社区参与机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