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三唑磷40%微乳剂的制备。以起始外观、常温储存外观、热贮[(54±2)℃,14d]合格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得到三唑磷40%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三唑磷40%,乙醇6%,乳化剂DK90#14%,水余量,该微乳剂经(54±2)℃贮存14d,平均分解率约2.0%;室温贮存24个月,经时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威  郑明章 《植物医生》2011,24(2):39-40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阿维·杀虫单150mL/hm2+助剂微乳剂150mL/hm^2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后3d、7d、15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8.85%、94.23%和83.49%,防效明显高于40%毒死蜱乳油1200mL/hm^2、20%三唑磷乳油750mL/hm2和25%杀虫双水剂3000mL/hm^2。表明在供试剂量下,20%阿维·杀虫单+助剂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性和安全低毒性,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经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5%杀单·唑磷微乳剂、30%毒·唑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20%阿维·唑磷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等6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3龄前幼虫,药后15d,防治效果分别为91.3%、87.8%、83.0%、95.4%、92.0%和89.1%,与对照药剂50%甲胺磷乳油的防效82.5%相近。  相似文献   

4.
氟铃脲与三唑磷混用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铃脲与三唑磷混用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同一配方对不同龄期纵卷叶螟防效比较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每666.7m2用5%氟铃脲乳油20mL 20%三唑磷乳油60mL对稻纵卷叶螟4龄以下幼虫的保叶和治虫效果均在95%以上,优于5%氟铃脲乳油和20%三唑磷乳油单用的效果,两者混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磷微乳剂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混合使用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5%三唑磷微乳剂125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校正防效为76.3%~97.7%;15%三唑磷微乳剂100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5d的校正防效也在90%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新农宝)75mL/667m2的防效(67.1%)。  相似文献   

6.
20%三唑磷乳油是由青岛星牌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业防治水稻螟虫的高效杀虫剂。该产品经过多年的配方筛选,与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研制而成。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三化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水稻的产量。作者于2000年用20%三唑磷乳油对二化螟、三化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三化螟卵孵盛期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未发现对水稻有药害的现象,我们认为三唑磷乳油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价格便宜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  相似文献   

8.
经田间试验表明,30%喹硫磷·辛硫磷乳油(纵锄)1200mL/hm2、12%阿维·仲乳油(汇力)乳油900mL/hm2、31%氟腈、唑磷微乳剂(三拂)750mL/hm2、40%毒·辛乳油(惠螟)1200mL/hm2、20%阿维·杀单微乳剂(绿得福)1200mL/hm2等药剂,在水稻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期使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幼虫效果均在92%以上,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蒋勇 《植物医生》2012,(3):37-38
为筛选防治二代黏虫的优质药剂,选用15%毒·高氯乳油、5%氯氰菊酯微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等4种药剂不同剂量对二代黏虫2-3龄幼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毒·高氯乳油每667m^2剂量40mL、20mL。5%氯氰菊酯微乳剂每667n12剂量60mL、1.8%阿维菌素乳油每667m^2剂量40mL和80%敌敌畏乳油每667In2剂量60mL对二代黏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交替轮换使用以上几种药剂可有效控制二代黏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李国英 《广西植保》2005,18(3):11-12
试验结果表明:5%氟啶脲乳油用50g/667m^2,48%乐斯本乳油用100g/667m^2,20%三唑磷乳油用150g/667m^2,30%阿维。杀乳油用150g/667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分别达93.15%、88.22%、81.24%、80.12%,是取代50%甲胺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11.
葡萄透翅蛾1年只发生1代,且蛾,卵,实孵幼虫发生期高度集中,采用放过成虫,放任前期幼虫蛀入嫩梢,再在蛀往粗枝以前一举施药毒杀的策略,在孵化高峰适时喷施20%三唑磷乳油到1000-2000倍水的稀释液。结果表明,对药前12d内孵化已蛀干的幼虫杀虫率为90%-100%。  相似文献   

12.
三唑磷在竹笋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竹笋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建立了三唑磷的消解动态方程。竹笋样品经乙腈匀浆、净化后,在DB-1701色谱柱中分离并采用GC-FPD分析,当添加水平为0.01~0.1 mg/kg时,竹笋中三唑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0% ~101.5%,相对标准偏差在1.6% ~18.2%之间,以3倍基线噪音作为最小检出限,得到最小检出量为5×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 0.01 mg/kg。田间残留消解试验表明: 竹笋对三唑磷的吸收在施药后1 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药后30 d接近最低检测浓度0.01 mg/kg,半衰期为3.7 d,消解到0.01 mg/kg的时间为药后30.2 d,其消解方程ct=2.738 5e-0.186 t。建议三唑磷在竹笋上的安全间隔期应大于21 d。  相似文献   

13.
三唑磷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三唑磷的方法。结果表明,三唑磷的标准偏差为0.3076;变异系数为0.3853%:平均回收率为99.5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  相似文献   

14.
臭氧水对黄瓜和青菜中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臭氧水浸泡处理对黄瓜和青菜上6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发现臭氧水浸泡的去除效果优于自来水处理,在通臭氧30 min后,其对青菜和黄瓜中乙酰甲胺磷、二嗪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三唑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6.4%~65.2%和22.7%~75.4%,净去除率分别为6.8%~17.3%和4.4%~45.4%。对6种农药在臭氧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表明,臭氧处理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与果蔬种类、处理时间及残留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5.
6种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水稻常用杀虫剂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毒死蜱、三唑磷、灭线磷、丙溴磷、阿维菌素和杀虫双等6种杀虫剂在不同浓度和时期处理对旱稻孢囊线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中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对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药剂长期处理对2龄幼虫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刚分离的孢囊较预先孵化7d后的孢囊对药剂的敏感性低;三唑磷和灭线磷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具有刺激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旱稻孢囊线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土壤和水体中20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土壤样本通过乙腈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V(石油醚):V(乙酸乙酯)=9:1洗脱,GC-MS测定;水体样本用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净化,以V(甲醇):V(乙酸乙酯)=1:1洗脱,GC-MS测定。20种除草剂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2%~109%和77%~11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0.15%~16.5%和0.45%~16.3%之间,方法定量限(LOQ)在土壤中为0.01 mg/kg,在水体中为0.1 μg/L。用所建方法可同时检测土壤和水中20种常用除草剂,方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7.
唐涛  符伟  王培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3):222-228
基于同时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杀虫药剂较少的现状,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酰肼类、多杀菌素类、取代苯基吡唑类、缩氨基脲类、噁二嗪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及双酰胺类等9类16种杀虫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10%阿维·氟酰胺SC能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28d,药后7~28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85%~93.37%和80.40%~86.16%。60g/L乙基多杀菌素SC、1.8%阿维菌素EC、20%氟苯虫酰胺WG、40%氯虫·噻虫嗪WG、6%阿维·氯苯酰SC和10%四氯虫酰胺SC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而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81.13%~97.17%和62.17%~85.26%。240g/L氰氟虫腙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好而对二化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76.98%~92.16%和76.37%~80.98%。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7~28d防治效果分别为69.29%~83.61%和68.84%~82.95%。此外,5%丁虫腈EC和30%茚虫威WG分别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而20%三唑磷EC、40%水胺硫磷EC、29%杀虫双AS和240g/L甲氧虫酰肼SC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危害。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建议轮换使用双酰胺类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氰氟虫腙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8.
3种药剂对稻水象甲大田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2%乳油和三唑磷20%乳油等3种常见药剂对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的大田防治作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7d防效依次为94.58%、98.67%和100%。综合考虑,推荐阿维菌素2%乳油或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为湖南防治稻水象甲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