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农林业的发展与种子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优良种子的检验标准除了种子含水量、发芽率、净度和纯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就是种子的活力。在生产中,常用标准发芽法测定发芽率或发芽势作为种子的好坏的指标,在多数情况下它与田间出苗率存在正相关,而且发芽率总要高于田间出苗率,这是由于标准发芽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率是关系制种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活力是种子在田间条件下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即种子的田间成苗力,通过对种子活力的检验,能准确预测种子在田间形成正常幼苗的能力。但在实践中由于种子活力试验持续长,应用不方便,我们试图通过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率与活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指导繁种实践,现将研究结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棉种发芽率低的原因1.成熟度差①栽培因素棉花生长期间,肥水过大,棉花徒长,田间荫蔽,导致棉花贪青晚熟,种子成熟度差,红籽多,健籽率低。②气候因素棉花花铃期突遇干热风危害,铃  相似文献   

4.
衡量农作物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种子发芽率,发芽率也是种子质量判定的重要依据。发芽率的降低不仅对玉米大田的出苗长势造成直接影响,还给制种企业和种植农户带来经济损失。种子的成熟度、病虫害、湿度、温度等是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合适筛选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强化田间科学管理等,成为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确保玉米增收、增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范围内影响棉花种子饱满程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质量的优劣关乎农户的切身利益,田间出苗率是影响棉花苗齐苗壮进而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棉花丰产丰收的首要条件。通过分析影响种子成熟度的各个因素,找到改进的措施及方法,为生产、加工、储藏高质量的棉花种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瑛 《现代农业》2014,(1):61-61
<正>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决定着田间播种质量,发芽率高,出苗全才能保障高产。一、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相关因素1.种子的成熟度和饱满度成熟度和饱满度是决定种子生命力的基本因素。完全成熟的种子生命力强,反之则弱。在制种过程中由于干旱缺水、施肥量低等因素造成玉米种子饱满度差,也会使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研究表明,成熟度高的玉米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也高,其抗冻能力强、抗冻时间长,经贮藏后其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的少,幼苗的株高、叶片数、茎宽、鲜重和干重,都随着种子成熟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于瑛 《现代农业》2014,(3):49-49
<正>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决定着田间播种质量,发芽率高,出苗全才能保障高产。一、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相关因素1.种子的成熟度和饱满度成熟度和饱满度是决定种子生命力的基本因素。完全成熟的种子生命力强,反之则弱。在制种过程中由于干旱缺水、施肥量低等因素造成玉米种子饱满度差,也会使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研究表明,成熟度高的  相似文献   

8.
明确温度、培养方式、盐分胁迫对何首乌种子发芽的影响,可以为何首乌种子发芽率检验及田间播种提供参考。采用培养皿法培养种子,统计发芽率。结果表明,何首乌种子在25℃时,发芽率最高;在盐胁迫条件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低盐条件下,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暗培养比光培养发芽率高,纸间比纸上发芽率高。何首乌种子发芽率检验时,应选择在25℃,无光照条件下,双层滤纸间培养,在发芽试验第9天,作为计算种子发芽势的天数。播种育苗田盐分浓度不能高于3 g/L,过高则影响何首乌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9.
种子活力是种子质量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决定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并长成正常幼苗潜在能力的总称。它影响着种子发芽、田间成苗、健康状况、抗逆能力及子代产量等。然而在种子实际生产经营中,活力这一指标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就导致种子活力下降、发芽率低的因素作简要剖析,并提出提高种子活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在室内采用沙培进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其中,用NAA+GA3拌种,棉花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18.3个百分点;用SNP拌种,棉花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31.2个百分点、2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正> 1 试验目的1.1 通过试验检验不同的砂床及同样的砂床经过不同处理后是否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产生影响。1.2 通过试验寻找出最适宜棉花种子发芽的砂床。  相似文献   

12.
室内棉花种子发芽试验表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种子的发芽几乎没有影响。特别是在恒温18℃的条件下,对棉花种子发芽率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分别用国欣诺农公司种衣剂和先正达公司产品包衣的棉花种子试验,它们发芽率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目的是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可比较不同种子批质量,也可估测田间播种价值。发芽率检测看似简单,其实它检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精细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受种子休眠、成熟度、含水量和扦样方法、净度分析、试验处理、人为因素、发芽床的水分与氧气含量、药剂处理等因素的影响,种子发芽率检测常存在误差。为减少种子发芽率检测误差,要在确保种子正常成熟和适宜含水量的前提下,精准调制设施设备,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操作程序,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7年个别棉花品种室内试验发芽率达标,但田间实际成苗率严重偏低的现象,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田间出苗的根本原因是种子发芽过程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胚根难以顶出发芽孔,或子叶和根从合点端露出,造成畸形苗或死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生产的种子对超甜玉米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及产量的影响,以‘迪甜6号’为试验材料,对3个年份(A1为2010年;A2为2011年;A3为2012年)、2个产地(B1为平遥,B2为海南)生产的种子进行了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种子生产年份对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产量4个指标影响较大;除产量外,种子产地对其他3个指标影响不是很大。‘迪甜6号’的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随着种子生产年份的久远均呈现下降趋势。种子生产年份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生产地点各处理间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两处理间交互作用不明显。种子生产年份、产地对单穗重影响不是很大,各处理单穗重依次为A3B1>A3B2>A2B2>A1B2>A2B1>A1B1。种子生产年份与产地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二处理间交互作用显著。处理A3B2产量最高,为14235 kg/hm2。‘迪甜6号’田间出苗率与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单穗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组织试验,分析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发芽率和发芽势相关性较好,发芽率和出苗率相关性一般,发芽势和成苗率相关性极佳。最后得出结论,种子发芽势对田间出苗率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作物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温度、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为棉花适宜播期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以棉花种子为试材,进行温度、湿度双因素室内发芽试验,逐日计数并计算发芽率。棉花种子发芽较为活跃的时间段为第1~4天,累计发芽率较高的温度是25℃和30℃,湿度是20%和40%。利用数学方法对适宜棉花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进行预测,得到相似的结论。棉花种子发芽期间,湿度以15%~40%为宜,温度以26℃左右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种子由于在调运、轧花、脱绒、加工、储藏、销售、拌种诸多环节中存在着各种隐患,势必造成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1造成棉种发芽率较低的主要原因1.1棉花种子(籽棉)在拉运过程中,人为挤压,机车的碾压,会造成棉子的破碎,影响发芽率。1.2棉花籽棉在轧花脱绒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加工种子棉规范操作时,出现较高的棉子破碎率,容易造成发芽率降低。1.3毛籽在堆放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造成雨淋发热、发霉,而影响种子发芽率。1.4棉种在加工过程中,残酸、活化剂超标、种温过高也会影响发芽率。1.5加工设备搅拌槽、离心机、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赤红壤、赤红壤+泥炭土(1∶1,V/V)、泥炭土3种基质及50%、75%、100%田间持水量3种含水量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种类和含水量处理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赤红壤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增加,但幼苗在实验期内全部死亡;在赤红壤+泥炭土基质和纯泥炭土中,随含水量升高辣木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且100%田间持水量严重抑制泥炭土中辣木幼苗生长;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辣木种子发芽率最高、达65%,幼苗株高达33 cm,辣木幼苗小叶片数量达30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质种类、基质含水量、基质种类-含水量交互作用均对辣木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和小叶数有显著影响。赤红壤+泥炭土在50%田间持水量时有利于辣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