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力在不同生产环境中会表现出较大的变化。了解可导致这种差异的条件及其影响,有助于协调为获得更佳生产性能的支出。良好的开端必不可少,易受攻击的1日龄雏鸡对这些复杂条件的反应会有所不同。繁殖包括遗传和育种;种蛋包括重量、贮存时间和胚胎所处发育状态,因此每一个标明的因子是一个组合体。1日龄雏鸡会对环境做出反应,并且做得越好,其将会感到越舒适,  相似文献   

2.
对某海兰种鸡场免疫禽流感疫苗60日龄和180日龄后的种蛋所生产的供应给周边的10个蛋鸡养殖户的雏鸡,采用4个不同日龄免疫禽流感H5N1Re-4-5疫苗及不免疫5种方式。随即选择同批的9个不同日龄的雏鸡各20只,进行采血,利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H5Re-4-5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种鸡免疫6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高,雏鸡首免在7~14日龄时免疫效果好;种鸡免疫18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低,雏鸡首免在7日龄前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最佳的雏鸡质量和最高的孵化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孵化机和出雏器内创造的环境条件。当这些条件能够满足种蛋胚胎发育的需求时,种蛋内容物转化为胚胎以及胚胎的发育都会达到最佳状态。结果是我们将能够孵化出高质量的1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4.
饲养蛋鸡也和养殖其他畜禽一样,如何节省饲料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养鸡生产中不但对雏鸡要满足供应,而且对育成鸡既要满足营养需要,又要限饲控制体重,还要准量投料、如何做到科学投料。且能迅速简便的计算出各时期投料数量?现将简易计算法介绍如下: ①10日龄前的雏鸡:这种雏鸡的每只日用料量=日龄+2。如7日龄的雏鸡,只鸡日用料是7+2=9(克)。 ②11—20日龄的雏鸡:只鸡日用料克数=日龄+  相似文献   

5.
养鸡最大的开支是饲料 ,约占总费用的 70 %左右。因此 ,在饲养蛋鸡生长中如何节省饲料就成为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下面简要介绍计算出各种时间投料数量的方法。 1 10日龄前的雏鸡 :只鸡日用料克数 =日龄 2。如 8日龄的雏鸡每只鸡用料是 8 2 =10克。 2 11~ 2 0日龄雏鸡 :每只鸡日用料克数 =日龄 1。如 14日龄雏鸡 ,每只鸡用料是 14 1=15克。 3 2 1~ 5 0日龄的雏鸡 :每只鸡日用料和雏鸡日龄相等。如2 5日龄的雏鸡 ,每只鸡用料量为2 5克。 4 5 1~ 15 0日龄的鸡 :只鸡日用料量为 5 0 (日龄数 - 5 0 )÷2。如 15 0日龄的青年鸡 ,…  相似文献   

6.
饲养7日龄雏鸡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条件,7日龄对雏鸡的很多指标都有重大影响,在饲养中这个阶段特别重要,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水:雏鸡进舍后2 h进行初饮,进雏2 d内给予凉开水,第3天开始饮用凉水,在初饮时加入少量葡萄糖,以缓解鸡体脱水,雏鸡进入育雏舍,要检查水盘是否有水、漏水.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来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对影响人工育雏成败的诸因素作一粗浅分析. 一、先天因素的影响: (一)不健康的种鸡群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鸡,不仅雏鸡体弱多病,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也参差不齐,如某鸡场在1976年8-9月同品种不同品质种蛋孵出的雏鸡,在同等管理条件下。发育情况显然不同(表1)。表1 单位:克出壳体重 10日龄 20日龄 30日龄 34.8 52.7 129.0 150.3 37.1 73.0 175.0 270.0 (二)种蛋保存不妥、种蛋污染,种鸡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这样的种蛋孵出的雏鸡体质虚弱多病。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瘦素受体在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均有表达;随着胚胎及个体的发育,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健康而有活力的1日龄雏鸡是任何孵化厂取得成功的基础。可以在胚胎还在蛋壳以内时就为每一批孵化的成功进行操控。对孵化厂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可显影响产出的肉鸡。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几十年里,商用孵化场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孵化率的最大化.然而,1日龄雏鸡的质量对家禽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和保持出壳雏鸡的质量,出壳后的环境条件与出壳前的环境条件同样重要.从出壳直到抵达养鸡场,雏鸡不能采食和饮水,这一阶段可能长达72h.之所有有这么长的时间,其理由是雏鸡出壳时间的差异、出壳期、加上雏鸡处理、暂存和运输到养鸡场所需的时间.众所周知,禁料和禁水对雏鸡质量是有害的.产生这一影响的一个原因是在无饮水供应时雏鸡会在此阶段出现脱水.失水过多引起的脱水可以通过测量体重损失来确定,它可提高雏鸡的死亡率,或对随后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接种马立克氏病“814”疫苗后雏鸡对新城疫免疫的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先用马立克氏病(MD)"814"疫苗进行胚胎免疫或一日龄雏鸡免疫,然后进行新城疫(ND)Ⅱ系弱毒疫苗免疫。试验结果表明,"814"疫苗对雏鸡免疫系统从机能方面讲是安全的,胚胎免疫组和一日龄雏鸡免疫组与对照组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现代白羽肉鸡的主要特点是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少。但只有满足了肉仔鸡生长发育的各种需要,肉鸡遗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本文研究了影响肉仔鸡生产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1育雏早期的管理肉鸡生产性能的好坏,与雏鸡的质量有关。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孵化后期受精蛋在出雏器中产出的大量的热量,容易导致雏鸡脱水。要保证雏鸡的质量,首先要控制好出雏器和孵化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雏鸡的热应激。现代肉鸡第1周末体重的遗传潜力可达到180g,如果种蛋来源于刚开产的父母代鸡群,体重可能稍轻。只要第7日龄体重可达到150~160…  相似文献   

13.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日龄小,饲养难度大,易发生死亡。养好雏鸡,加强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0~2周龄肉用雏鸡如何从内源(卵黄囊)营养转变为外源(饲料)营养,以及外源蛋氨酸(Met)和胱氨酸(Cys)营养水平与体组织内该两种氨基酸营养的相关性。试验用600只爱拔益加(AA)鸡,平均为10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0~2周龄雏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20%、0.25%、0.30%、0.40%和0.80%的DL—蛋氨酸,以及0.15%、0.20%、0.30%和0.40%的 DL—胱氨酸,观察1,3,5,7,14日龄雏鸡体内卵黄囊、肝脏和血浆等组织中相应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2周龄雏鸡的营养特点是,1~3日龄的营养完全来自于卵黄囊,5~7日龄是卵黄囊营养转变为饲料营养的过渡期,8~14日龄的营养已完全来自饲料;1~7日龄期间,雏鸡的卵黄囊、血浆和肝脏中的蛋氨酸含量不受日粮中蛋氨酸水平的影响;但14日龄时,血浆和肝脏中的蛋氨酸含量随日粮蛋氨酸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这一结果证明蛋氨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对0~2周龄雏鸡的重要性。由于胱氨酸不是限制性氨基酸,故雏鸡对它在日粮中的变化不敏感,在雏鸡组织中的含量也未见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咸阳市某鸡场的饲养管理和孵化设备等条件均较佳,但近年来,该场应用自产种蛋孵化雏鸡时,胚胎死亡较多,孵化率偏低(70.1~73.2%);出壳雏鸡早期(5日龄以内)死亡严重。为查明原因,进行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 雏鸡的出壳速度,是指雏鸡从啄壳到完全出壳所需要的时问。雏鸡的出壳时间,是指雏鸡出壳时的胚胎日龄。过去人们认为,雏鸡的出壳速度、出壳时间只受种蛋的来源,品质及孵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本次观察却表明,雏鸡的出壳速度与性别有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7.
发育中的胚胎主要依靠卵黄囊提供能量。随着胚胎生长和卵黄使用的增多,卵黄囊的体积逐渐减小。在孵化期间,卵黄转化到胚胎里面,使胚胎有更多的发育,这样在出雏时卵黄就只留下很少一部分。孵化经验告诉我们,1日龄的雏鸡出壳时体内的卵黄只有2-3克而不是12-13克,是要依靠合适的孵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春季不同运输温度条件下的雏鸡质量,制定春季雏鸡运输温度标准。试验选取"京红1号"小日龄、中日龄、大日龄种蛋孵化的1日龄商品代的健康雏鸡各135 000只,每个种蛋日龄设计一个单因素重复试验,每个试验设计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 200只雏鸡。5个试验组运输温度范围分别为25.0~25.9℃、26.0~26.9℃、27.0~27.9℃、28.0~28.9℃和29.0~29.9℃,试验期为3个月。结果表明:小日龄种蛋和大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7.0~27.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8.9℃;中日龄种蛋所孵雏鸡最佳运输温度范围为26.0~26.9℃,适宜运输温度范围为25.0~27.9℃。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症状 2004年8月,武义县桐琴镇某饲养户饲养艾维茵肉雏鸡3800羽,饲喂某预混料厂生产的配合料(玉米61%、豆粕34%、预混料5%),1日龄出现个别雏鸡死亡后,整群雏鸡有20%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消瘦,粪便呈石灰样,腹泻,肛门周围羽毛粘着石灰渣样物,两脚皮肤干瘪脱水,跗关节肿大变形,行动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中旬,济宁某种鸡场连续孵化3批种蛋,孵化期间均发生大批胚胎死亡,出壳的雏鸡表现弱雏,成活率极低。经询问种鸡饲养状况和观察死亡胚、死亡雏鸡的症状,确诊为种鸡维生素B2缺乏症。送检的死亡胚胎和1日龄死亡雏鸡症状基本相似。胚胎多在孵化后12-14天死亡,死胚颈部弯曲,足肢缩短,关节变形,水肿,比相同日龄的正常发育胚要小。死雏的特征性症状非常明显,即所有的雏鸡均无绒毛,只在胸部、背部、颈部等部位无规则地出现疏密不一的棒状羽,短而粗,有的羽毛紧贴于皮肤呈结节状。多只死雏表现典型的“鹦鹉嘴”,嘴尖而短,喙部向里侧弯曲,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