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时间、空间角度探究热水处理后合欢种子的初始吸水位点及水分的动态移动过程,揭示其内部水分相态的变化,为合欢种子吸水特性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对始温80℃热水处理后的合欢种子,用称重法确定种子吸水曲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观察初始吸水位点及水分在种子体内的移动规律,同时结合横向弛豫时间T2,探究吸水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其含量、比例的动态变化。【结果】1)合欢种子吸水曲线呈“S”型变化,吸水前期(0~4 h)种子吸水率缓慢增加;4~12 h进入快速吸水阶段,吸水率增幅较大;吸水12 h后进入缓慢吸水期。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水分最初从种孔进入种子,然后通过3条路线移动:沿着种皮两侧的维管束向合点端移动;通过种皮与子叶的缝隙向下(合点端)移动,同时进入子叶的外侧;水分通过胚根进入胚轴,由胚轴进入子叶并向合点端移动,但其移动速度明显慢于第二条。吸水初期(0~6 h),右侧种皮的吸胀面积明显大于左侧,之后随浸种时间延长,左侧吸水速度较快,吸胀面积与右侧无明显差异。2)核磁共振波谱图表明,合欢种子水分质量(X)与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峰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板栗胚轴的临界含水量,探索板栗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轴超低温保存技术,为板栗等顽拗性种子设施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山东济南的‘烟泉’品种板栗种子为试验材料,剥取其胚轴,使用硅胶快速脱水至目的含水量,测定不同含水量胚轴的萌发率。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分析不同含水量胚轴的热力学特征,根据胚轴含水量和对应热焓关系测算胚轴临界含水量。运用低温密封保存法保存板栗种子,采用直接冷冻法、程序冷冻法、玻璃化冷冻法和程序玻璃化冷冻法对不同含水量板栗胚轴进行超低温保存测定。【结果】1)含水量从初始的61%降至25%时,胚轴萌发率未明显下降;当含水量降至20%时,萌发率降至82.1%;当含水量降至10%,萌发率降至25.6%。2) DSC热分析显示,随着胚轴含水量降低,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热焓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二者显著正相关。当含水量降至25%时,结晶起始温度降至-37.2℃,峰值温度降为-44.1℃,热焓值降为5.0 J·g~(-1)dw;当含水量降至20%时,冷却结晶和加热熔融阶段均无结晶峰出现。3)以胚轴含水量和对应热焓测算,‘烟泉’品种板栗胚轴的萌发率开始显著下降的脱水临界含水量为23.9%。4)将板栗种子密封保存在2℃低温环境下6个月,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长度无显著性变化(P0.9)。5)在4种超低温保存方法中,程序玻璃化冷冻法和玻璃化冷冻法的胚轴萌发率高于直接冷冻法和程序冷冻法,程序玻璃化冷冻法效果最好。【结论】板栗胚轴含水量降至20%及以下会对胚轴萌发活力产生影响,属于典型顽拗性种子。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结合不同含水量胚轴萌发情况,可有效确定板栗等顽拗性种子的临界含水量,‘烟泉’品种板栗胚轴的临界含水量为23.9%。板栗种子在2℃低温密封保存条件下可有效保存6个月以上,其萌发率、根胚胚芽长度无显著变化。加入冷冻保护剂PVS2可提高板栗胚轴超低温保存后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樟子松幼苗在不同氮添加下的具体表现,以此确定最佳的氮添加量,进而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方法】以辽宁省铁岭县一年生樟子松幼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设置为未施加氮,试验组设置四种氮添加量,即10 g·株-1(T1)、20 g·株-1(T2)、30 g·株-1(T3)、40 g·株-1(T4),分析不同氮添加量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幼苗的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其中T3处理的樟子松幼苗苗高、新梢、地茎以及主根长最大;与对照组相比,T1、T2、T3、T4处理均能够提升樟子松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  相似文献   

4.
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方圆  杜艳  沈永宝 《林业研究》2006,17(2):103-106
于 2003 年研究了自然脱水过程中七叶树种子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七叶树种子对脱水高度敏感,为顽拗性种子。种子成熟采收时含水量高达 60.3%,种子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0 天后,含水量下降到 30.2%,此时种子生活力完全丧失。在脱水初期,种子发芽率有所上升,但随后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随着含水量的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上升,但当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出现异常升高。同时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脱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只有种子含水量在 53.7% 到 50.9%之间时出现例外。丙二醛(MDA)含量在脱水初期缓慢上升,在含水量下降到低于 50.9%时,丙二醛(MDA)含量快速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脱水时间的延长缓慢上升。当种子含水量为 47%–60%时,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这一含水量区间有利于种子生活力的保持。图 6 参 1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轮台白杏种子的最佳育苗方法,为高效科学育苗提供技术支撑,为揭示杏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台白杏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激素法、温汤浸种法、低温层积法、激素+低温层积法打破种子休眠,统计发芽率,将萌发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30 d后测定幼苗特性。【结果】1)GA3和温汤浸种处理不去皮种子,发芽率很低,表明轮台白杏具有种皮休眠特性。带壳轮台白杏种子经低温层积80 d才开始萌发,说明轮台白杏具有种壳休眠特性。2)在不同处理中,有两个处理方法发芽率及出苗率均较高,其中500 mg/L的GA3处理半去皮轮台白杏种子,发芽率高达94.00%,出苗率高达88.00%,种苗根系发达,不易徒长,育苗成本最低,每千株为276元,育苗效率最高。温汤浸种轮台白杏种子在50℃浸种全去皮轮台白杏种子30 min,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分别为98.00%和84.00%,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低温层积带壳种子120 d时发芽率最高为80.67%,所有低温层积处理出苗率低于70%,育苗成本较高,效率最低。3)先用激素浸泡种24 h,后层积综合处理发现,轮台白杏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氮磷钾不同施用比例对油松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可为油松育苗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施用比例分别为1∶0∶0(T1,CK);1∶1∶0.5(T2);1∶0.5∶1(T3);1∶1∶1(T4)共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T2与CK、T3相比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含量,T4与T2之间无显著差异;T2株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90%和30.09%,T2显著高于T3,T4与T2之间无显著差异;T2根、茎、叶、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74%、9.50%、61.02%、38.55%,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8.90%、19.94%、65.90%和55.58%,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34.23%、34.77%、82.31%和6...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T0(100%透光率)、T1(50%透光率)、T2(25%透光率)、T3(5%透光率)4种不同的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对1年生射干苗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T1、T2处理下,射干苗的株高、基径均有所增加,单株叶数、单叶长、单叶宽增大,但主根长与根粗减小,与对照呈显著差异,而以中度遮光(T2)最有利于生物量的增加;强度遮光条件下(T3)的单叶鲜重、单叶干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叶干重显著低于对照(T0)。2)随着遮光强度的加大,射干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以T2处理的效应最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呈现类似的变化。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射干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度遮光显著影响叶绿体的合成与发育,进而显著影响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盐分类型(中性单盐NaCl、碱性混合盐NaCl+Na2CO3和中性混合盐NaCl+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统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率,分析盐胁迫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分类型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不同盐分含量对其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霸王种子发芽率随盐分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对照条件下发芽率为95.11%;低盐分含量(5 g·L-1)种子发芽率为93.55%,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中盐分含量(10 g·L-1和15 g·L-1)种子发芽率有所下降,平均为77.11%;高盐分含量(≥20 g·L-1)种子发芽率呈断崖式下降,发芽率不足23.72%。霸王种子萌发的盐分含量阈值上限为20 g·L-1,超过此...  相似文献   

9.
白藤是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中重要的伴生藤本和非木质森林资源。为探究白藤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采用赤霉素(GA3)浸种对白藤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芽率以50 mg/L的GA3溶液浸种处理最高(91.82%),该处理能提高白藤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以400 mg/L GA3溶液浸种处理最高(83.18%,16.67),20 mg/L GA3溶液浸种处理最低(50.65%,11.50)。建议采用GA3溶液浸种与催芽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白藤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 <0.05),均表现为辽宁种源>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 <0.05),辽宁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均大于其他2个种源,水分利用率(WUE)表现为黑龙江种源>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o)、PS...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子萌发特性,采用实验室发芽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储藏方式、晾放时间、烘干时间、烘干温度对青冈栎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方式、不同烘干温度对青冈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显著,-4℃时低温冷藏的种子发芽率为0,明显低于沙藏的种子发芽率71.4±8.3%;不同晾放时间对青冈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很大,晾放5d后,发芽率只有未晾放的55.9%,15d后发芽率为0;在50℃时烘干时间对青冈栎种子发芽影响没有表现出规律性,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从60±7.1%到70.5±2.9%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烘干温度对青冈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烘干温度从30℃增加150℃,青冈栎种子发芽率从69.2±5.9%降低到150℃时的7.5±3.5%,不同烘干温度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就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条件对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 Pers.Lesch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箭毒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5℃,40℃高温是箭毒木种子的致死温度;周期性光照不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但全黑暗条件可以促进胚芽的生长;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70%,最佳含水量为40%;在室内自然摊放条件下,12周后发芽率减半,约18周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箭毒木对热带干性季节性雨林生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濒危现状主要是由于滥砍乱伐和森林被破坏造成.由于箭毒木种子具有顽拗性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进行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活植物迁地保护为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梭梭种子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方法】对新疆22个不同地区的梭梭种子在室内进行发芽实验,并对种子表型粒径、粒厚和粒径粒厚比与种子地理、气候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1)粒径最大值为哈巴河县,最小值为巴里坤县;粒厚最大值为克拉玛依市,最小为福海县;粒径粒厚比最大值为福海县,最小为托里县。2)种子粒径、粒厚、粒径粒厚比、发芽率及发芽势之间差异均显著。变异系数表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变异幅度较大,粒径变异幅度较小。粒径、粒厚、粒径粒厚比、发芽率和发芽势在各地区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00%、11.72%、10.40%、16.00%和18.05%。3)地理、气象因子与梭梭种子萌发及性状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对发芽率等指标选择评价,阜康市、托克逊县和托里县的梭梭种子发芽率最大,表现较优,可以考虑作为梭梭种子育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现银杏叶用林的绿色施肥、有效施肥,提高叶产量的同时促进叶中总黄酮和总萜内酯的积累。【方法】以3年生截干银杏林为研究对象,设置T1(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T2(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T3(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微生物菌肥、T4(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微生物菌肥、T5(微生物菌肥)、CK(不施肥,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配方肥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截干银杏林叶绿素荧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用于截干银杏林的施肥模式。【结果】5种施肥模式下截干银杏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T4处理对新梢长、新梢数量、叶片数量和单株干叶质量的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0%、91.1%、50.7%、61.6%,T2处理有利于单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贮藏温度对南京椴种子耐贮性的影响,揭示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探寻种子适宜贮藏温度,为南京椴种子贮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水量为9.80%的南京椴种子为试验材料,存放在室温(23~27℃)、4、-5和-40℃等4种温度条件下开展种子贮藏,对贮藏0、180、360、540、720 d的种子分别测定种子绝对发芽率和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 O2-·含量、OH·产生能力与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协同影响南京椴种子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贮藏温度条件的种子发芽率均下降;随着贮藏温度的下降,种子发芽率显著上升;至720 d贮藏试验结束时,在室温、4、-5和-40℃贮藏条件下的种子绝对发芽率分别为43%、49%、60%、62%。贮藏时间延长导致种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种子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在贮藏前期,种子SOD和POD活性升高,后期均有所下降;种子O2-·含量、OH·产生能力和MDA含量整体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室温贮藏180 d时,南京椴种子仍可保持较高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温(4℃)保存和自然保存两种处理后,桢楠种子在恒温(25℃)和变温(15℃/25℃)条件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为阐明桢楠种子的萌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桢楠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自然保存的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不足30%,最高为27.3%,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不足40%,最高为37.0%,而经过低温(4℃)处理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6.0%;2)经过低温(4℃)处理后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内源激素含量GA3为417.17 ng·g-1,IAA为211.67 ng·g-1,ZR为47.69 ng·g-1,均高于恒温(25℃)下的GA3、IAA、ZR含量,GA3和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BA和IAA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在变温(15℃/25℃)条件下内源激素GA3/ABA、ZR/ABA、(GA3+IAA+ZR)/ABA比值均比恒温(25℃)条件下高;4)在恒温(25℃)条件和变温(15℃/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与GA3/ABA、IAA/ABA、ZR/ABA及(GA3+IAA+ZR)/ABA的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4℃)可以解除桢楠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变温(15℃/25℃)条件能够打破种子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复配药剂2%阿维菌素·6%氟吡菌酰胺在防治松材线虫病方面的潜力,旨在探索一种可能替代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新药剂新配方。【方法】将复配药剂2%阿维菌素·6%氟吡菌酰胺与5%阿维菌素和5%氟吡菌酰胺进行毒力药效对比。通过浸虫法进行室内杀线效果试验,分析3种药剂对松材线虫的致死效果。分别用3种药剂LC20(亚致死浓度)的药量均匀喷雾在灰葡萄孢上,观察在不同药剂处理下松材线虫在灰葡萄孢上的取食情况及松材线虫生长繁殖数量,计算亚致死浓度下松材线虫的繁殖速率。收集松材线虫卵于皿底,加入不同浓度药剂于培养皿,24 h后观察卵孵化情况,计算卵孵化率,并用蔡司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形态。将松材线虫与药剂混合置于梯度温度培养箱,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复配药剂2%阿维菌素·6%氟吡菌酰胺对松材线虫杀线效果。【结果】1) 3种药剂处理松材线虫24 h后,2%阿维菌素·6%氟吡菌酰胺、5%阿维菌素、5%氟吡菌酰胺的LC50(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020 8、51.153 6和21.607 1 mg·L-1,LC20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大量元素肥配施微肥和石灰对马尾松蓄积量、松脂产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探讨最佳施肥处理和肥料效应。于2017年,在广西横县镇龙林场对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进行施肥试验(6个处理:T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T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T3(大量元素)、T4(大量元素+石灰)、T5(钙镁磷肥+石灰)、CK(不施肥)),施肥后连续3 a测定林木蓄积增长量及松脂产量,分析6种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2.5 a内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蓄积增长量和松脂产量,尤其是施肥后1.5 a内肥料效应最好,其中T1处理效果最佳,蓄积量、松脂产量分别比CK分别提高34.53%、24.33%。马尾松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渐平稳趋势,肥料贡献率与之相反,尤其施肥后0.5 a和1.5 a间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差异显著。松脂产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在不同施肥处理呈不同变化趋势,施肥后3.5 a时T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4个品种核桃砧木幼苗进行抗旱性评价,旨在筛选适合干旱、半干旱核桃产区的优良抗旱核桃砧木。【方法】以4个常用核桃砧木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对其盆栽幼苗生长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条件下,核桃砧木幼苗间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鸡爪绵’的相对生长速率(R)、长期水分利用效率(RLWUE)、净光合速率(P_n)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最高,分别为0.92 mg/d、70.24 g/L、15.22 μmol/(m^2·s)和0.79。干旱显著降低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P_n和F_v/F_m,其中‘鸡爪绵’的降低幅度最小,分别为30.30%、22.78%和7.06%。干旱显著提高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LW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RIWUE)。‘核桃楸’的RLWUE增幅最大,为16.20%,其次是‘鸡爪绵’,为15.70%。‘鸡爪绵’的RIWUE增幅最大,为16.61%。‘鸡爪绵’‘香玲’‘核桃楸’和‘黑核桃’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99、0.68、0.48和0.07,表明核桃砧木幼苗抗旱性存在较大的品种间差异。【结论】‘鸡爪绵’和‘香玲’抗旱性强,且种子易获得,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黑核桃’和‘核桃楸’抗旱性弱,且种子较难获得,不适宜在干旱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圆锥绣球‘石灰灯’(Hydrangea paniculata‘Limelight’)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测定了种子大小、含水量、吸水率,并研究了贮藏温度与消毒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灯’种子不存在形态及物理休眠。种子成熟时胚发育完全,种皮透水性良好。初始含水量为4.3%,96 h时吸水达饱和状态,吸水率为37.7%;随着贮藏温度下降,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超低温(-70℃)处理下发芽率最高(12.7%),且污染率最低(41.3%);不同消毒方式下,75%C2H5OH处理组中,种子污染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以消毒90 s效果最好,种子污染率和发芽率分别为16.0%和17.3%;15%NaClO处理组中,虽然种子污染率与发芽率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但处理3 min的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22.7%和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