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地泥鳅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常常自然发生,形成泥鳅不同的种群在自然界同时存在。从引进台湾泥鳅进行养殖后,台湾泥鳅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夏花养殖当年上市、苗种培育成活率高等优势逐渐展现出来,使得各地养殖户养殖台湾泥鳅的热情迅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势;又因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国内更是畅销不已。台湾泥鳅当年养殖个体可长至100~200 g/尾,可以进行池塘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殖、循环水集约化养殖,养殖经验效益明显,与本地泥鳅品种比较其养殖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我国台湾泥鳅养殖规模发展较快,但内陆地区台湾泥鳅养殖相对较少,而目前鉴于台湾泥鳅的特  相似文献   

3.
台湾泥鳅以其生长快,又不钻泥,在南方省份倍受欢迎,在北方寒地稻田中养殖较少.2016年,黑龙江省穆棱市团结水库引进台湾泥鳅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取得了较好效果.15亩稻田产台湾泥鳅6300kg,亩产420kg,批发价22元/kg,产值近14万元,效益十分可观.根据养殖情况总结出寒地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技术,以供稻田泥鳅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收",并成为农民增产、增效的好技术,2016年亩产达到310kg,每尾规格超过50g,经过技术进一步的改良,2017年亩产可达200kg~400kg,亩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后北方高寒地区值得推广的稻鳅共作模式。过去黑龙江省稻鳅共作模式主要以养殖泥鳅、黑龙江花鳅、大鳞副泥鳅等地产土著鳅科鱼类为主,但因其生长速度慢、捕捞难等问题,养殖效果不理想。近两年,稻田精养台湾泥鳅开始在黑龙江省兴起,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实现了"鳅稻双丰  相似文献   

5.
陈志  巩伦江 《科学养鱼》2016,(11):34-35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分布于四川、浙江、台湾,辽宁、黑龙江等,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目前在内陆地区养殖前景良好,为了促进新疆昌吉州渔业经济的发展。2015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援赠新疆昌吉州16万尾台湾泥鳅苗种。在昌吉市、阜康市两个养殖场进行试验养殖,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6.
台湾泥鳅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台湾泥鳅在分类学上属于副泥鳅属、大鳞副泥鳅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日常管理操作容易、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相比本地泥鳅品种其优势明显,所以近年来台湾泥鳅养殖发展较快。2014年在珠三角该泥鳅养殖面积已超过1万亩,该养殖品种已得到广大泥鳅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2013年笔者开始培育台湾泥鳅苗种,现将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放养前准备工作塘口面积2~5亩,东西向、长方形,这样便于投喂、施药和起捕等操作管理。放苗前做好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7.
台湾泥鳅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该品种肉质鲜嫩爽滑,营养与本地泥鳅同样丰富。因其个体较大、生长快速而备受养殖户喜爱。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正准备投身台湾泥鳅养殖。生物学特征台湾泥鳅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本地泥鳅大;侧线完全;有须5对;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北方泥鳅是泥鳅中一个优质品种,仅分布于黄河以北的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是公认的高档名优水产品。2016年5―11月,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北方泥鳅的品种推广工作,并将科研所培育的优质鱼苗在济南地区开展了成鱼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泥鳅属于大鳞副鳅的一种,四川、浙江、台湾,辽宁等地均有分布。台湾泥鳅与普通泥鳅相比,在生长速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台湾泥鳅可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参考养殖品种。近两年来,江阴市月城镇水产养殖园开展了台湾泥鳅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17年的台湾泥鳅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本地泥鳅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养殖陷入种质退化(长不大)、病害增多等困局。这两三年来,台湾泥鳅以"个体大、病害少、生长快速"等优势在大陆一跃成为了明星品种,吸引着众多养殖者纷纷参与到其育苗和养殖的行列中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白蕉镇丰洲村的禾丰水产种苗场,去年年底也开始做起了台湾泥鳅苗的孵化和培育。禾丰的特别之处,是专门聘请台湾技术员朱政光坐镇苗场,孵化  相似文献   

12.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逐渐受到广东养殖户的青睐,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本文从台湾泥鳅的生长特性、养殖模式以及病害防治等多方面展开介绍,以期为台湾泥鳅养殖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台湾泥鳅是台湾水产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新品种,与普通泥鳅相比,具有适应高密度养殖、摄食旺盛、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势,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水产养殖者追捧和消费者青睐.2012年以来,台湾泥鳅逐渐被大陆少数南方水产企业引进养殖,并迅猛发展.目前,东北地区也有零星引进养殖,但未形成规模.为提高台湾泥鳅的认知度,方便引进养殖,本文对台湾泥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东北地区养殖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进泥鳅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济宁市大启发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台湾泥鳅新品种。通过台湾泥鳅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采用水生植物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保护了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台湾泥鳅的成功引进与养殖,极大地优化了任城区的养殖结构,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稳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养殖与繁殖台湾泥鳅的人较多。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相比其他泥鳅品种体形较大,易养殖,已被广大养殖者所接受。台湾泥鳅的缺点是易感染疾病,与其他泥鳅品种相比,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差,不管是苗种还是成鱼阶段,易感染寄生虫与细菌性疾病,易出现大量死亡。现将台湾泥鳅育苗时幼鱼阶段发生鱼鲺病的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台湾大泥鳅(学名:大鳞副鳅)开始进入大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台湾大泥鳅因个体大、长速快等优势迅速成为了大陆新兴的名优养殖品种,养殖热潮从南到北接力掀起。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是大陆较早引进台湾大泥鳅亲本开展人工促熟、催产、孵化和育苗的企业。目前,华轩水产已实现台湾大泥鳅苗种的人工规模化生产和成鳅商品化养殖。近日,该公司总经理张轩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台湾大泥鳅的养殖有些混乱,为带动鳅业良性发展,华轩水产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台湾大泥鳅良种良法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技术不成熟,多数养殖户从寸苗至成鳅的成活率仅有30%左右,养殖效益不高。2016年在宁夏海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台湾泥鳅养殖试验,总结养殖过程,以期为宁夏地区台湾泥鳅养殖提供成熟技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改良品种,又称"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具有个体大、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等特点,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的效果,养殖热潮已蔓延至全国。随着我国泥鳅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工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泥鳅的产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泥鳅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桦川县长江水产品养殖合作社,稻田泥鳅养殖50亩,实施稻田台湾大泥鳅养殖,台湾大泥鳅长势快,又不钻泥,当年规格达50g以上,产量15.5吨,总销售额达31万元,亩效益超过3000元,稻田台湾大泥鳅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