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9—10月对山西省主要苹果产区腐烂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苹果腐烂病总体发病率为24.5%;随着树龄的增大,腐烂病为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提高,6~10 a树的发病率为6.5%,病情指数为1.25;11~18 a树的发病率为18.3%,病情指数为3.41;19 a以上树的发病率为48.7%,病情指数为15.47。不同地区间腐烂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其防治方法主要为发病后刮皮、涂药。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治西瓜炭疽病,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露地和保护地西瓜进行西瓜炭疽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瓜炭疽病发生普遍,危害程度与地点、西瓜品种及栽培方式相关。研究明确了不同地区西瓜炭疽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各地发生程度存在着差异,平均发病率幅度为3.61%~45.5%,平均病情指数幅度为1.52~28.33,牡丹江地区和哈尔滨地区的双城市发生较重,佳木斯地区发生较轻。通过对西瓜炭疽病症状观测,明确了西瓜炭疽病对西瓜不同部位的危害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0月份达到高峰值,发病率为80%~100%,且高发病率维持至12月份;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65.5%〉中南部地区=51.44%〉西部地区:48.78%.不同海拔高度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呈现出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树在管理条件差的情况下易感染病虫害。轻者影响树体发育,果实品质差,产量低;重者造成树体衰弱寿命短,果实不能食用。黑龙江省李树的病虫害,主要有李子食心虫、蚜虫、红蜘蛛、李子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等。1. 李子食心虫。李子食心虫为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北纬40~50°地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相似文献   

6.
冰脆李是叙永县赤水河流域的地方李子品种,年种植面积较大。本文在对近几年来冰脆李发生大面积红点病的原因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冰脆李红点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危害的情况,于2017年对黑河地区的14块大豆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豆田的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嫩江县发病较重,而北安市、逊克县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其中九三管理局嫩江农场1队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在26.22%,病情指数17.68%。  相似文献   

8.
真菌病害是危害茶树最主要的病害类群之一,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秋季是茶园真菌病害的高发期,对此时期开展真菌病害调查意义重大。本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茶园展开了真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调查到危害茶树的真菌性病害6种,分别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其中,发病程度最严重的是茶白星病,分布频率和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97;茶炭疽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的分布频率均为100%,发病率分别为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30.5和18;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的分布频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本次调查明确了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对不同病害防治进行了讨论,为都匀市秋季茶园真菌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2月份达到高峰期;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对黑星病的危害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香蕉炭疽病在1~3月发病率较低,8~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河口县西部地区危害率较东部和中南部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危害率逐渐升高,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榆中县金崖镇无公害蔬菜产区以白菜、花椰菜为代表的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黑斑病、白锈病、软腐病和黑腐病的连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8年花椰菜黑腐病发病率高达39.50%~68.51%,病情指数高达15.50~29.54;白菜霜霉病逐年加重趋势最为明显,发病率从23.48%上升至62.45%,病情指数从6.49上升至33.45;白菜黑斑病发病也较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高达51.30%和21.40;白菜白锈病和软腐病相对较轻,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9.70和15.70。5种病害连年持续发生,对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自然病圃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果腐病的发病情况,为当地花生生产选择耐果腐病花生品种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开农308的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7.86%和10.31%;其次为开农1715,分别为26.42%和12.02%;中花12号果腐病最严重,果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1.06%和14.65%。不同品种各级果腐病占比情况表现显著差异;在以总荚果数为参照下,以开农308的各级占比最低,果腐病危害最轻,其次为开农1715,中花12号危害最重;以感病荚果数为参照下,中花12号3级占比最少,而5级和7级占比显著高于开农308和开农1715,开农308和开农1715各级果腐病感病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油酸花生开农308的果腐病发病较轻,其次是高油酸花生开农1715,中花12号花生品种果腐病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鹤岗地区玉米病虫害,于2014年对该区玉米主要叶斑类病害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鹤岗地区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7月8日开始出现,至8月19日发病率达到100%;整个发病率呈"慢-快-慢"的"S"曲线动态,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7月1日之前病情指数为0,到9月16日玉米成熟时达到最高,为47.2;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的整个发病率也呈"S"曲线状,病害明显症状从6月29日开始出现,至8月12日达到100%,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6月21日之前病情指数为0,到9月16日玉米成熟时达到最高,为22.90;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7月8日开始出现,至8月26日发病率达到最大值94.6%,病情指数随时间推移而升高,7月1日之前为0,到9月2日玉米成熟前达到最高,为11.58。根据Logistic模型分析,在鹤岗地区从始见病斑至7月22日以前是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7月22日至9月13日是Logistic增长期,衰退期是9月13日以后;弯孢菌叶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是出苗期为7月10日前,Logistic增长期是7月10日至8月5日,衰退期是8月5日以后;灰斑病病情指数的指数增长期是出苗期到7月29日,Logistic增长期是7月29日至8月12日,衰退期是8月12日以后。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山东省棉花主要病害的调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调查2008年山东省棉花主要病害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受播种期间低温多雨影响,2008年山东省棉花苗病普遍发生和危害较重;棉花枯萎病普遍发生,但病情指数大部分在10%以下,危害不重;棉花黄萎病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病株率为4.26%~96.7%,病情指数为2.66%~76.7%;棉花红叶茎枯病在山东发生相对较轻,且主要发生在鲁北地区。结合发病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干烧心”病,菜农又叫“夹帮烂”、“烂心子”。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发病日趋严重。1982年11~12月份,我们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危害情况、发病原因做了一些调查,初步总结如下:一、发病和危害情况据调查,1982年我省各地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病面积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据沈阳市等调查,发病率都在30%以上(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沈阳等六个市大白菜面积198736亩,发病面积为81008亩,占40.8%。  相似文献   

15.
段均团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3):67-69,78
青麸杨膏药病是青麸杨的主要枝干病害,病菌在枝干上形成膏药状病斑。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10-11月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病菌孢子靠风和蚧壳虫传播。一般树龄越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枝条生长年限越长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外来树种发病率高于当地树种;青麸杨与其他植物混栽发病率差异较大;栽植于低洼潮湿、通风不畅地段的青麸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增高。用桐油原液和5%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受温度及降雨量的影响,5月高温时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尤其是8月份病情开始大规模扩散,10月达到峰值,危害率达57%~77%;(2)不同栽培地区该病病情指数及危害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病情指数河口地区=2.15>金平地区=1.78>个旧地区=1.28,危害率河口地区=31.64%>金平地区=26.71%>个旧地区=26.00%;(3)低海拔地区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均基本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7.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相似文献   

18.
穴株数对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降低水稻鞘腐病的危害,以主栽品种空育131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调查水稻鞘腐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在29.7cm×13.2cm插秧规格下,鞘腐病病情指数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每穴4株时病情指数为6.9,每穴6株时病情指数为10.5,每穴8株时病情指数为10.9,每穴10株时病情指数为13.2。生产中建议选择每穴6~8株的插秧密度。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小麦扬花灌浆期 ,六安地区正赶上连续阴雨天气 ,小麦由于受气候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导致小麦赤霉病特大流行。高感病小麦穗发病率平均为 92 .88%,病情指数平均为 64 .3 9,其他较耐病小麦穗发病率 3 0 %左右 ,严重度 1~ 2级。针对病情 ,提出了选用抗病良种 ,做好超前预报和适时开展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玉米鞘腐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本研究通过测定交互接种蚜虫和层出镰孢后玉米鞘腐病的发病程度,初步确定蚜虫危害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不携带和传播层出镰孢菌,但蚜虫排泄的蜜露能够促进层出镰孢的生长;接种层出镰孢后再接种蚜虫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均较只接种病原菌的处理显著性增加;‘郑单958’和‘浚单20’接种层出镰孢后再经机械刺伤并涂抹松三糖溶液的处理发病率较只接种层出镰孢的处理分别增加了22.22%和11.33%,病情指数分别增加了9.12和13.03。表明蚜虫取食造成的伤口及排泄产生的蜜露会加重玉米鞘腐病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