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高酶活性的常温纤维素酶产生菌,试验采用纯培养的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在28℃下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土壤中的纤维素降解真菌进行筛选,以细菌18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后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种属,以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并对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株酶活性较高的常温纤维素降解真菌W14和DAZJ3,菌株W14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菌株DAZJ3为Oidiodendron tenuissimum;2株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初始pH值为6、以酵母膏为碳源、培养温度分别为35℃(菌株W14)和30℃(菌株DAZJ3)、培养时间为4 d,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可分别达到103.89 U/mL和158.36 U/mL。说明菌株W14和DAZJ3是两株具有较强应用潜力的常温纤维素降解真菌。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拟从腐朽木材和腐质土壤中获得1种高效的纤维素酶生产菌,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酶活性试验,筛选出2株纤维素酶产率较高的菌(菌株HS5、菌株1)。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菌株HS5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1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在固体产酶培养基中,以水稻秸秆为唯一的碳源,28℃培养4 d后,HS5滤纸酶(FPA)的酶活为306 U/g,羟甲基化纤维素(CMC)的酶活为592.2 U/g;菌株1的FPA酶活为214.2 U/g,CMC酶活为523.8 U/g,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紫外诱变处理得到产酶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为UR-07和URM-13。与原始菌株相比,UR-07的FPA和CMC酶活分别比原始菌株HS5提高了15.86%、16.68%,URM-13的FPA和CMC酶活比菌株分别提高了26.94%、19.03%。研究表明,经紫外诱变后,产纤维素酶真菌的产酶能力有所提升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两株菌株在纤维素酶的生产和纤维素类物质降解菌剂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月  杨翔华  洪新 《中国饲料》2005,(11):15-17
本试验从各种土壤及饲料中分离到12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测定滤纸分解度、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滤纸酶活(FPA)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筛选出6株对天然秸秆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改变其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的含量,发现随着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酶活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唯一碳源在4℃、pH=9的条件下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碱性土壤中的低温嗜碱性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离。结果共分离到5株较高酶活性的低温嗜碱性纤维素降解菌。经16S r 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X2(3)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酶活性为28.6 IU/m L;菌株X6-1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酶活性为24.65 IU/mL;菌株X4(1)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酶活性为26.02 IU/mL;菌株X3-1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酶活性为24.41 IU/mL;菌株X7-1在Blast-n中未找到其同源菌,酶活性为23.72 IU/m L。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产纤维素酶菌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11株分离自青海省东部森林的产纤维素酶真菌中,筛选出产纤维嗉酶性能优良的0143菌株,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培养特性,鉴定为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该菌湿固体发酵物的滤纸酶活力(FPA)为15μmol/min。0143菌株经亚硝基胍诱变后,获得突变株0143p,其湿固体发酵物FPA为20μmol/min,是原菌株的1.33倍。该菌无毒副作用,可应用于饲料中,作为饲料用酶源菌。  相似文献   

6.
牛粪中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在50℃条件下对好氧纤维素分解菌群进行了分离研究,共分离3株放线菌。3株菌对纤维素有不同程度的分解能力,其中放线菌SQ3纤维素酶活最高,CMC酶和FPA酶活分别达0.28IU,0.124IU。进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产酶性能研究。3株嗜热放线菌,其中一株为多孢菌,两株为形态相似的单孢菌。生长较慢的SQ3基丝由分枝发达的不断裂菌丝组成,气丝发达;孢子单个长在气丝上,孢子表面光滑;该菌能分解纤维素,液化明胶、水解酪素和淀粉,在35~60℃生长,pH范围为6.0~12.0,按《伯杰氏系统细菌学鉴定手册》初步鉴定为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sp.)。  相似文献   

7.
2株兼具除臭功能的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提高养殖废弃物堆肥效果和利用价值。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选择性培养基结合革兰氏碘液水解圈测定法,初步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经纤维素酶(滤纸酶FPA、内切葡聚糖苷酶Cen、外切葡聚糖苷酶Cex、葡萄糖苷酶BG)活性测定,筛选到2株(X-1、X-6)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其中X-1的纤维素酶活力较高,震荡培养4d后其FPA、Cen、Cex和BG的酶活分别为77.97、105.58、135.64和109.87IU/mL。结果表明,X-1、X-6对H_2S和NH_3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0%以上。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X-1为类芽孢杆菌属中的灿烂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utus),菌株X-6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烟酸芽胞杆菌(Bacillus niacini)。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9,(14):52-57
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刚果红染色法(透明圈法),CMC和FPA酶活检测,明确其产酶活性,滤纸崩解试验,确定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并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相应种、属。结果表明,从羊瘤胃液分离得到的H-7菌株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在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的同一分支上,相似性超过99%,初步确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其菌圈直径为2.01 cm,CMC酶活最高为0.18 U/ml,FPA酶活最高为0.44 U/ml,降解的滤纸条在第3 d就接近糊状。表明H-7菌株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史同瑞  刘宇  王岩  王爽  李丹  陈曦  秦平伟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794-2799
为从秸秆中分离出能够降解纤维的菌株,试验采取秸秆样品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室温环境下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培养基,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菌为黑曲霉菌,该菌在室温环境能够生长,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7.64。筛选菌在20 ℃环境下培养5 d酶活达到最高值,为42.18 U/mL。纤维素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20 ℃,在20~40 ℃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相对酶活力仍保持在90%以上。综上所述,本试验分离的黑曲霉菌株是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较高的酵母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探讨。试验从生境中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较高一株酵母菌,通过菌株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这株菌的耐酸性、耐模拟肠液性、产酶特性和抑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所筛酵母菌Y3为酿酒酵母菌,产纤维素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3.27 U/ml,纤维素外切葡聚糖酶酶活为2.22 U/ml,木聚糖酶酶活为4.21 U/ml,耐酸性、耐模拟胃液较强,而耐模拟肠液能力较弱,不能产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物质。试验筛选到酿酒酵母菌Y3是一株较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粮食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雯  卞静  付美涛  陈秀蓉 《草原与草坪》2012,32(2):78-81,86
从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中分离真菌菌株,以CMC-Na培养基,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平板培养基为指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初步筛选,然后,通过测定滤纸减重率和CMC酶活力进行复选,获得了3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F-3,F-25和F-22,表明高寒草地土壤中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从西农萨能奶山羊瘤胃液中分离出产蛋白酶的酵母菌株,并对其产酶能力进行测定。以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筛选,得到高产蛋白酶酵母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经形态学观察及2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5株产蛋白酶酵母菌,分别对各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菌株库德毕赤酵母Y1(时间48 h、接菌量3%、温度30℃、pH值9)产酶活力达229.89 U/mL,东方伊萨酵母Y5(时间48 h、接菌量4%、温度37℃、pH值9)产酶活力达212.63 U/mL,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16(时间48 h、接菌量3%、温度37℃、pH值9)产酶活力达208.44 U/mL,近平滑假丝酵母Y20(时间48 h、接菌量4%、温度37℃、pH值9)产酶活力达211.74 U/mL,单孢酿酒酵母Y21(时间48 h、接菌量4%、温度30℃、pH值9)产酶活力达209.96 U/mL。同时对五株酵母菌产水解酶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发现库德毕赤酵母Y1、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16、单孢酿酒酵母Y21具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达到14.38、15.34、15.63 U/mL;五株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果胶酶活性,其中单孢酿酒酵母Y21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达到15.18 U/mL;五株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均超过180 U/mL,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Y20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达到199.08 U/mL。试验成功分离出5株产蛋白酶菌。库德毕赤酵母Y1、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16、单孢酿酒酵母Y21具有较高的植酸酶活性。五株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一株对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以绵羊瘤胃、腐败的树叶、深层的土壤和堆肥的牛粪为分离源分离纤维素降解菌。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对4株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株纤维素降解菌对纤维素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其中来源于腐败的树叶的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的能力最强,其纤维素酶酶活可达到35.62 IU/ml,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初筛,滤纸失重和酶活测定试验复筛,从鹅盲肠筛选到1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真菌F67。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F67为草酸青霉,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2260。该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8 d,滤纸纤维素失重率达28.53%,滤纸酶活力(FPA)可达449.79 U/g。试验结果还表明,真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放线菌次之,细菌最差。  相似文献   

15.
王兴华  孙盈 《中国饲料》2012,(16):21-23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2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稳定的菌株F6,其CMC酶活为887 U/mL,滤纸酶活为210.72 U/m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4-2-2。将菌株4-2-2摇瓶发酵4 d后,产CMC酶活达3171.598 U/mL,滤纸酶活达1827.372 U/mL,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58倍和8.67倍。  相似文献   

16.
以里氏木霉40359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亚硝酸钠、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过平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稳定性好的菌株YB40359,FPA酶活力达到57.31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87.12%;CMC酶活达到142.60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8.66%,且遗传稳定性好,可以用作饲用纤维素酶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17.
为分离发酵黄芪菌株,试验采取黄芪样品接种营养琼脂,置30℃环境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筛选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4.03。在37℃环境培养36 h酶活力达到高峰,为32.16 U/m L。在低于60℃及pH值6.0~8.0环境纤维素酶较稳定,可保持酶活力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畜禽饲料添加剂益生菌,采用传统方法从藏鸡消化道分离芽胞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检测分离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植酸酶活性,测定分离菌株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对筛选到的具有优良胞外酶分泌活性和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藏鸡消化道中共分离到72株芽胞杆菌;不同菌株的产酶活性差异较大,部分菌株都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8株菌能够同时产生5种胞外酶;菌株CB-11不仅具有较强的产酶活性,而且可以同时抑制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谱较广;结合表型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CB-11确定为枯草芽胞杆菌。研究结果为天然益生菌资源的发掘利用及畜禽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蚕肠道产酶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家蚕肠道菌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微生态饲用添加剂的开发研究。从家蚕肠道中分离出30株菌株,并研究了它们的胞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产酶能力。在家蚕肠道中存在着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在分离到的30株肠道菌株中,产4种酶的有1株菌,产3种酶的有4株菌,产2种酶的有2株菌,产1种酶的有11株菌,不产酶的有12株菌。在产酶菌中,有9株菌株能分泌蛋白酶,能分泌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各有7株菌,有8株菌株能分泌淀粉酶。家蚕肠道菌中的各种产酶菌高达60%,表明了肠道菌在家蚕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界腐朽的玉米秸秆中分离出黑曲霉、青霉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筛选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谤变株黑曲霉M6.300和青霉B5.270,黑曲霉M6.300的滤纸酶(FPA)活力为3.79 IU/mL,比诱变前提高15.90%;β-葡萄糖苷酶(BG)活力为43.85 IU/mL,比诱变前提高11.98%.青霉B5.270的FPA酶活力为8.81 IU/mL,比诱变前提高5.26%;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为35.79 IU/mL,比诱变前提高7.93%.对里氏木霉、黑曲霉M6.300、青霉B5.270联合发酵玉米秸秆的接菌量的优化,结果表明,在里氏木霉、黑曲霉M6.300、青霉B5.270以5:3:3联合接种的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明显提高,FPA活力达13.85 IU/mL;CMCase活力达39.17 IU/mL;BG活力达46.79 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