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
天津动物园于1994年底开始饲养白颊长臂猿,其中1只雌性(呼名唯唯)与雄性(呼名鲜鲜)于2000年9月份成功繁殖了第一胎白颊长臂猿。由于当时雌性产仔后对幼仔弃之不理,幼仔生命垂危,饲养员只好将幼仔取出放入新生儿早产箱内进行人工育幼并获得成功,这在我国华北地区尚属首例。此后,唯唯与  相似文献   

3.
大连森林动物园于2008年7月从南宁动物园引进1对白颊长臂猿,至今已成功繁殖3只幼仔。现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环境、日常管理、饲料配制及繁殖行为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以期为人工饲养下白颊长臂猿的繁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育幼方法、育幼技巧、生长发育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对上海动物园3只白臀长尾猴幼仔人工育幼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幼仔75日龄前摄取的奶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75日龄后随着摄取的饲料量增加而逐渐减少奶量,饲料和饲养环境循序渐进地转换对人工育幼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20日,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小湖的湖心岛上的母白眉长臂猿产下l只雄幼仔,其父亲是长臂猿另一“家族”白颊长臂猿,这是国内首次繁殖长臂猿的杂交后代。中国现有4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和黑长臂猿,它们在野外数量每种都不足100只,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于1996年开始饲养长臂猿,当初从国内引进5只雄性白颊长臂猿及1只雌性白眉长臂猿,当时它们均未成年,混养肘并未出现排斤现象。一年后1只雄性白颊长臂猿与白眉长臂猿产生感情,从此它们成双成对,形影…  相似文献   

6.
正南宁市动物园具有30多年饲养白颊长臂猿的历史,白颊长臂猿的成功繁殖尤其是在近几年取得显著成绩,使动物种群不断扩大。现园内白颊长臂猿种群存栏数为58只,其中成年白颊长臂猿40只,亚成体及幼体18只。但是,在白颊长臂猿能成功繁殖取得成绩的同时,在饲养管理上也存在不足,笔者通过多年对白颊长臂猿的饲养,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环境结构1.1笼舍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雄性白颊长臂猿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报道雄性长臂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笼舍设施、饲料喂养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以重量法测定 2头白颊长臂猿日粮组成和比例 ,谷物饲料占总量的 5 2 63%。实践证明 ,生活集小群 ,过冬采用小气候保温房 ,有利于白颊长臂猿适应西双版纳勐 仑山地区生活  相似文献   

9.
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及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的方法,对3只被遗弃的麋鹿幼仔进行人工育幼和驯化,在6个月的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每天牛奶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麋鹿的生长发育指标,麋鹿幼仔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同时,采取渐进式断奶及成兽带教幼仔采食饲料等方式,取得了麋鹿幼仔人工哺育和驯化的成功,为野生动物的人工育幼和麋鹿的人工育幼提供可借鉴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天津动物园1只雌性金丝猴与1只雄性金丝猴于2009年4月26日繁殖1只雄性幼仔。由于当时雄性金丝猴干扰使得雌性金丝猴将幼仔放弃不顾,最终无奈取出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在185日龄时幼仔因患胃溃疡几近穿孔抢救无效而死亡。现对整个育幼过程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载了我园用母山羊代替白唇鹿喂养幼仔的全过程。初步认为母羊是鹿科动物亲仔的好妈妈。精心的饲养管理 ,认真的观察记录 ,及时处理好育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人工育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福州熊猫世界于2018年对一只初生被遗弃的小熊猫幼仔和由于母兽频繁叼仔导致颈部受伤的31日龄小熊猫幼仔进行全人工育幼,通过细致的育幼工作,两幼仔顺利成活,至今发育良好。本次试验对小熊猫初生幼仔首次采取辅助喂养初乳,并挑选PetAg新生幼犬乳粉(ESBILAC,美国产)喂养幼仔。在全配方乳粉饲喂期,制定基础日乳量占体重比值的17%~25%并结合日体重增长来合理控制乳量,配合细心的护理并控制环境温度适宜,人工育幼期间两仔健康且发育良好。本文并对育幼过程中辅食的添加、受伤幼仔的护理、消化不良的治疗以及人工育幼情况下幼仔生长发育变化等进行详细介绍。成功育幼经验总结可为今后小熊猫的人工育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10月,昆明动物园对1只小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育幼,提供适宜的育幼条件,采用兔奶与人工乳制品相结合饲喂,终于获得成功.同时结合前几年昆明动物园小熊猫人工育幼失败的教训及其他动物园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小熊猫人工育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的饲料配给,精心的护理,特别是饲喂适合的动物乳汁可大大提高人工育幼条件下小熊猫幼仔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在药物治疗患有严重腹泻的1头约13岁白眉长臂猿和2头约1.5岁白颊长臂猿幼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患病长臂猿的日粮组成,即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乳酸菌酸奶,每天进行2次投喂,3头患病长臂猿先后在食用21天后,都恢复了健康,且食欲旺盛。  相似文献   

15.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是一种饲养难、繁殖难的灵长类动物。昆明动物园自70年代开始引种饲养,经过20多年,已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1995年8月首次繁殖时,因母猿哺育幼仔能力差,幼仔出生不足1小时即遭遗弃,经人工哺育未能成功,一周后死亡。1996年10月23日,另一母猿(约14岁)产下一幼仔(呼名“贝贝”),产后不到1小时,也将幼仔遗弃,幼仔经完全人工哺育成活,至今已两岁半。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幼长臂猿人工哺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2日,天津动物园一对白颊长臂猿首次繁殖成功,2001年8月29日,第二胎繁殖成功,幼猿出生后均被母兽抛弃,经人工哺育。2只幼猿均已成活,并且发育政治。经过连续2年人工哺育,成功地摸索了一种幼长臂猿人工哺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0年9月2日,天津动物园一对白颊长臂猿首次繁殖成功,2001年8月29日,第二胎繁殖成功,幼猿出生后均被母兽抛弃,经人工哺育.2只幼猿均已成活,并且发育正常.经过连续2年人工哺育,成功地摸索出一种幼长臂猿人工哺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收集重庆动物园人工饲养的4只北白颊长臂猿和1只黄颊长臂猿血液样本用以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共检测了24项血常规指标和2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和成年黄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有部分不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内,表明不同年龄、性别和物种可能影响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本试验是健康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国内首次详细检测,为国内圈养长臂猿血液标准值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对长臂猿的饲养繁育、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黑猩猩的饲养管理、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黑猩猩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希望对黑猩猩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迟俊 《野生动物》2014,(3):277-281
对东黑白疣猴的饲养、繁殖和人工育幼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黑白疣猴的饲养环境需求,安全越冬的温度要求为18℃以上,对东黑白疣猴饲料的组成和日粮配制进行了阐述,对常见疾病预防给出了建议;对东黑白疣猴的发情、交配、妊娠和产仔等行为进行了描述,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东黑白疣猴幼仔1-10月龄身长、尾长、臂长、腿长、头围、肩毛和尾毛的长度,对东黑白疣猴幼仔1-150日龄的外部发育特征做了描述;对人工育幼东黑白疣猴的环境、育幼方法、疾病防治、人工乳的配制给出了建议,并对其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