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资源危机与节水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当今世界水资源危机的现状,引起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认为发展节水农业是缓解不顾机的重要举措,并概述了节水农业的技术现状和节水农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黑河中游张掖市水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现状分析为基础,提出发展节水农业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本文提出发展节水农业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所基础;调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走工程节水、常规节水和高新技术节水之路,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紧缺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农业用水中的水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节水农业是解决中国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该文分析了中国当前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农艺节水、抗旱品种选育以及农业用水管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节水农业上的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分析中国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提出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对节水耕作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机械与装备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4个子系统分别作了论述,给出了这个技术体系的结构图,为各地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框架。应强调指出,这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整体,必须按当时当地条件,选择适用技术,组成适用的技术体系才能收到高产高效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西水资源现状与农业节水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是我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不仅水资源总量少,而且水体污染突出,农业用水效率低。农业是用水大户,在节水方面,应采取营造植被改善水环境、提高雨水利用蓄水保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130-135
本文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分析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先科技领域和几个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以河北省为例, 阐述了目前我国北方节水的关键。认为节水的关键在农业, 而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提出在发展工程节水的同时, 注重发展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 以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为先导, 与配套的节水栽培技术相结合, 实现小麦生产的节水, 这对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石麦15”和“石家庄8号”节水栽培实践论述了培育节水品种的可行性以及推广节水品种在农业节水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发展节水农业经验及其对西北干旱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干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节水农业的经验,对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农业具有借鉴意义。在概括总结国内外节水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已有经验对构建西北干旱区节水农业模式的启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雨养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速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建立节水农业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开辟新水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国际上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立国与发展的根本。农业规模的扩大对水资源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业节水技术,减少农业的用水量,以协调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实现国家实力的综合发展。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过程并不顺利,在推广节水技术时,通常会存在阻碍因素。对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过程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概括,研究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途径,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商丘试区多年研究成果与实践,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灾害形成的特点,提出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它通过治水、改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良种良法,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是水,重点研究了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即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以及实现节水农业生产分区的途径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