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寒山区自然演替的逸生种扁穗雀麦单株性状与株重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看出研究性状对株重的回归相关性极显著,多元决定系数∑d=0.8350,表明影响株重的主要性状均包括在内;未结实分蘖枝叶片数、结实分蘖枝叶片数、结实分蘖枝数、总分蘖枝数和株产种量是影响株重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2.
非秋眠紫花苜蓿株系优选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茜  敖学成  傅平  陈艳 《草业科学》2009,26(11):82-85
以产种期的非秋眠苜蓿Medicago sativa选择优株为材料,对影响株质量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试验数据的总的多元决定系数较大,∑d=0.846 7,表明试验中选择的性状包括了影响生物量的主要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实分枝数、总分枝数、株高、产种量、分枝节数和分枝结实花序数与株质量相关性相对较强,是生物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非秋眠苜蓿在亚热带地区进行单株选择的主要性状。分析得出的株质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14.324 9+0.077 2x1(株高)+0.157 3x2(株总分枝数)+0.483 4x3(株结实分枝数)+0.011 2x4(花序长度)+0.068 7x5(分枝结实花序数)+0.032 3x6(主枝结实花序数)+0.000 6x7(茎粗) +0.170 2x8(分枝节数) +0.427 1x9(产种量)。  相似文献   

3.
昭觉自然驯化白三叶优株筛选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觉自然驯化白三叶的种植测定,经39个单株性状的筛选鉴定,选出13个优株,并对所选出的优株进行优株性状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优株的主要性状是:分枝节数、叶片数、小花种子数、分枝茎粗、分枝产种量和千粒重,表明昭觉白三叶驯化种存在性状的明显差异,存在可选性,为优株的进一步选择和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繁殖处理对兰引Ⅲ号结缕草分株繁殖建坪的影响。通过测定和分析各处理盖度、均匀度、叶片数、分蘖枝数等形态指标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确定建坪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为:搭棚匍匐掩埋法>搭棚直立法>无棚匍匐掩埋法>搭棚扦插法。试验证明搭棚匍匐掩埋法是兰引Ⅲ号结缕草分株繁殖建坪最快的方法。试验发现,繁殖方式并不是影响建坪快慢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也很关键。  相似文献   

5.
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多花黑麦草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穗长〉叶片重〉株高〉千粒重〉茎重。7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叶片重〉株高〉茎重。单株穗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其他性状的效应较小。提高多花黑麦草产种量,首先应着力增加单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和南荻为亲本,杂交得到种间杂交种F1群体(23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荻和南荻杂交种茎节数、叶片长、叶宽、主茎长、花茎长、花序长、株高、基部茎径、平均单分蘖干重、最大分蘖干重、分蘖数和单株重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度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1分离群体中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基部茎径外的其他11个农艺性状都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其中单株重、平均单分蘖干重、花序长、主茎长、株高、最大分蘖干重具有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说明杂种优势可以作为荻和南荻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花茎长、最大茎重能检测到1对主基因,叶片宽、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茎均重、单株重能检测到2对主基因的存在,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叶片宽(87.76%)>单株重(81.48%)>单茎均重(65.12%)>分蘖数(59.20%)>主茎长(49.87%)>株高(48.01%)>花茎长(47.75%)>分蘖最大茎重(37.19%)。产量相关性状中的单株重、单茎均重和分蘖数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适合于早期世代选择。这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数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单株重与分蘖数、单茎均重、主茎长和株高的相关系数最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利用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高玉2300、翔玉998、铁研53、五谷703、优迪919、翔玉198这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呈正相关,与茎重、叶重、单株鲜重的相关系数平均约达0.8,而与茎粗、单穗重、果穗数、穗粗呈负相关。指出在大通地区种植青贮玉米,提高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重要农艺学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中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茎节数、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株重5个性状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亲优势率30.65%~584.12%,其中分蘖数、单株重达到了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叶长、叶宽、花序长和单茎重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茎节数、株高、最大茎重由1对主基因控制;其他5个性状不存在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单株重与叶宽、分蘖数、单茎均重、最大茎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长和主茎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荻和五节芒杂交种后代中选择高产单株时应特别注重对分蘖数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土草种推广利用的先决条件是种子。本研究以日喀则地区16份穗花韭(Milula spicata Prain)居群为研究对象,结合22个环境因子对其7个结实性状进行巣式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探讨穗花韭居群间和居群内结实性状的多样性、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结果表明:7个结实性状在居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在37.30%~82.35%之间,平均为55.49%,居群间的变异是穗花韭结实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影响穗花韭结实的最关键结实性状是穗干鲜重、花序长宽和小花数,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温度和降水;7个结实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7.39%;16个居群在欧式距离为5时可划分为4个类群。本研究可为穗花韭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以19份BMR基因型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为母本,以3份BMR基因型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为父本,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分析了57个F1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4个农艺性状具有正向中亲优势;株高、中部叶片长度2个性状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主茎叶片数、叶片中部长度、叶片中部宽度3个性状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单株分蘖数、主茎直径、主茎穗长均表现为负向优势。各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合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主茎直径、主茎穗长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中部叶片长度、中部叶片宽度的遗传受基因的非加性影响较大;主茎穗长宜在早代选择,而株高、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主茎直径、中部叶片长度5个指标宜在高代选择。综合得出,BMR基因型高粱不育系以AMP454、AMP19、T98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筛选出配合力较高的杂交组合为AMP19×ZS-102和AMP454×ZS-102。  相似文献   

13.
对三种沙地类型草场飞播蒙古岩黄蓍结实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沙地类型决定着蒙古岩黄蓍结实量的高低,相对高度1~3m的平缓沙丘地适宜建立种源基地;蒙古岩黄蓍的结实枝高(X1)与结实量(Y)呈负相关,而结实枝数(X2)、株高(X3)、节数(X4)、侧枝数(X5)和地径(X6)与结实量呈正相关;X2、X6是测定其结实量和选种、育种的主要性状指标,结实直线复回归方程为Y=-2.62+0.04X2+7X6.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个紫花苜蓿材料及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草量因子的主要性状是叶片数、侧枝长,其次是侧枝重、节间数;影响品质性状的主要因子是粗纤维、粗蛋白质,其次是钙含量.30个紫花苜蓿材料根据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可划分为5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群.  相似文献   

15.
以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观测了不同氮磷肥料组合对其生长和克隆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茎生叶数、匍匐茎长、分株叶片数、分株根长、分株高在不同氮磷肥料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处理的基株叶片数、匍匐茎数、茎生叶数及分株根长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25片、7.23条、11.25片及4.32 cm;而对匍匐茎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土壤氮磷肥力条件的差异对短穗兔儿草的克隆繁殖特性存在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西昌生态区白三叶海法(hai fa)的自然演替地的随机抽样测定,得出每667m2产种量26.030 kg,千粒重0.58 g,成熟种子比率为91.87%,对分枝产种量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分枝产种量的性状是分枝结实花序、分枝总长度、花序小花数和分枝叶片数;综合测定表明经风土驯化自然演替后的白三叶海法适宜在西昌地区种植,并是建立白三叶种子生产的可选区域和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克隆植物矮嵩草在放牧选择压力下的风险分散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构件数量的季节动态、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概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家畜放牧试验设4个放牧强度处理,于1999-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内进行.研究表明,增加放牧强度会延迟部分分蘖抽秆开花,未影响所测其他性状的季节动态特征;每分株分蘖数、死分蘖数、叶片数和死叶片数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提高,秆及死秆数在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秆百分比、每分蘖秆质量及每分蘖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不放牧的对照处理中分蘖和分株死亡的概率大于重度放牧处理,在同一放牧处理中,分蘖死亡概率大于分株死亡概率,而分株死亡概率又大于源株死亡概率;构件较大的表型变化、分蘖的死亡以及贮藏资源共同构成了矮嵩草无性系风险分散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宜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在施肥水平、播种密度、管理水平一致的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对10个不同饲用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以研究其全株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及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全株干草产量居前3的分别是:奥玉3628、雅玉04889和成单30,但奥玉3628抗倒能力最差;(2)全株干草产量与生育天数、绿叶数、叶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绿叶数、叶片重、茎秆重呈显著正相关,所以选育生育期长,绿叶多,绿叶重、茎秆重且有一定高度的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3)雅玉04889和成单30全株干草产量、籽粒产量较高,株高较高,品质较好,抗倒性和叶片持绿性好,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康世勇 《中国草地》1999,(4):25-27,51
对三种沙地类型草场飞播蒙古岩黄蓍结实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沙地类型决定着蒙古岩黄蓍结实量的高低,相对高度1 ̄3m的平缓沙丘地适宜建立种源基地;蒙古岩黄蓍的结实枝高(X1)与结实量(Y)呈负相关,而结实枝数(X2)、株高(X3),节数(X4),侧枝数(X5)和地径(X6)与结实量呈正相关;X2,X6是测定其结实量和选种,育种的主要性状指标,结实直线复回归方程为Y=-2.62+0.04X2+7X6。  相似文献   

20.
对‘甘引1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ganyin No1’)种质的8个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数、茎叶比和穗重与产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株高、分蘖数、茎叶比、和穗重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