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立体污染"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也是本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带,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立体污染的现状。剖析了产生农业立体污染的原因,指出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大量使用农用化学品是山西农业立体污染的主要因素。此外,地理条件的限制、公众环保意识差、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等也是造成山西农业立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带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构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新时期新阶段生态农业建设的新任务。目前,结合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优化布局,提出新阶段山西建设生态农业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议南疆干旱农区灌区节水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疆属极端干旱农业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典型的绿洲农业,以灌溉为主的绿洲经济,节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全面启动,节水已成为本区灌溉工程的重点。节水是由节水工程措施、田间节水措施、节水农艺措施、节水管理措施等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在本区目前节水大致分为:工程性节水和非工程性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5.
集水型生态农业与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是农业,其首要问题和最基本目标是解决农民脱贫。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脆弱,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重建与当地农民脱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适应该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重。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层结构以疏松的千枚岩和片麻岩为主,地质条件非常差,生态环境也相当脆弱。强烈地震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破坏和影响。本文针对地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新农村生态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县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山西省97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大类12项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县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把97个县份分别划分为强度脆弱、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三种不同脆弱等级。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十分严重,有52个属于强度脆弱,28个属于中度脆弱,17个属于轻度脆弱。  相似文献   

8.
结合辽宁省大凌河流域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特征,选取县级行政区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单元,在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对该区域的环境脆弱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同指标体系下的环境脆弱性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中度及以上强度脆弱区占整个区域面积的3/4,主要集中在流域东北部区域,而在研究区域的南部和西部的山区其生态环境以轻度和微度脆弱为主;区域内降雨量、地形地貌结构、植被覆盖率、农业发展产业结构体系、土地开垦程度、土壤物理性质等6项驱动力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川市地处长江上游,位于重庆西部,山地和丘陵面积90%以上,森林覆盖率23.2%,水土流失面积1212.31km2,占幅员面积77%,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是永川市经济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1999年,永川市被列为国家“坡改梯”示范县(市),即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县(市)。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建设保水、保土、保肥基本农田,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该区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业地域结构规划。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及分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区域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及特征,在分析脆弱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以甘肃省14个地区(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值。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分级,分区评述了不同脆弱生态环境区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研究对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广西是一个喀斯特特别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兼顾多方面的原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评价单元、评价指标及权重和评价方法的确定,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综合评价与聚类方法,对广西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三峡库区农村实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庭院生态模式尤为迫切。以农业庭院生产为例,结合库区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分析庭院经济发展条件和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在不同技术基础上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了庭院生态模式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水土流失剧烈,生态环境脆弱.以“产业富民强县,文化旅游兴县,绿色生态立县,科教和谐铸县,凝心聚力建县”五大战略为统领,坚持按照“山、水、田、林、草”进行流域综合治理,隆德县走出了一条以梯田建设、造林种草、生态修复、沟道坝系相结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之路,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而且构建起了隆德农牧业综合发展的基础平台.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隆德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晋陕甘宁地区处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又同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省区,分析研究和掌握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比较所选择的各项指标在全国的相对排序,并计算各“相对资产与负债”值;然后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认为,晋陕甘宁地区为农业发展的较强不可持续发展地区;其中,山西和陕西省为不可持续发展省,甘肃省和宁夏自治区则为农业发展的强不可持续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福建坡地永续利用的水土保持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是山地资源丰富的省份,其中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5%,而山地中又以坡地为主,由于坡地易于被侵蚀的特点,故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在分析坡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坡地永续利用的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丁艳  王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100-102,137
以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为例,分析了生态脆弱带水土流失对农业景观的影响,认为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及在其基础上过度的人类活动,从农业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两方面讨论了水土流失对生态脆弱区农业景观的影响机制和结果,最后指出发展生态农业和区域的水土流失整治共同进行,才是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揭示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其原因,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生态压力度—生态敏感度—生态恢复力(pressure-sensitivity-restoration,PSR)模型、量化分级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析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工具分析变量因素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 ①2000—2020年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206 5~4.594 8,呈现微度脆弱等级; ②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脆弱等级较高,东西部脆弱等级较低。此外,随着高程的增加,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减轻,中度和重度脆弱区面积比例减小; ③林地表现为潜在和微度脆弱等级,草地表现为中度脆弱,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以轻度脆弱等级为主,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重度和中度脆弱区; 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及生物丰富度指数。[结论] 受人口增长压力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等级提升。  相似文献   

19.
生态脆弱区域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缺乏与农业经济落后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优先发展支柱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战略思想与产业化阶段演替理论以及强化综合投入、建设资源基地、组建扶贫实体、调整人口与土地关系、加强科技进步、逐步推行土地流转制度等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汉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它已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从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基础出发,着重探讨区内农业生态问题的现状,并建议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