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0年新乡县春播单作棉田7万亩,棉麦套种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三项合计15万亩(按照规定棉麦套和麦茬花合理折算面积为12.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3斤,还收小麦170多斤。全  相似文献   

2.
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田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棉田种植单季和双季玉米诱集带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单季和双季玉米诱集带后棉田的物种数、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增加;棉田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增加,但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稳定性增加.种植双季玉米诱集带对天敌的保护增殖作用优于单季玉米诱集带.  相似文献   

3.
麦套棉田害虫天敌的生态效应及保护措施李明清,汤蔓筠,刘付森河南开封市植保站赵洪义,赵新建河南虞城县农业局476300毛景英,孙化田河南省植保站我省常年麦套棉种植面积85.33万公顷左右,约为全省棉田总面积的85.3%。研究害虫和天敌的动态关系,为今后...  相似文献   

4.
麦棉套种对棉花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棉区,棉田两熟栽培面积占15%以上,其中主要是麦棉两熟制,在种植方式上又以麦棉套种为主。因此直接和间接地对害虫及天敌因素产生了相联系的影响。为了掌握棉田生态环境控制害虫的作用,完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985年开始进行了单作与麦棉套种棉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聊城市是山东省传统棉区,以麦套棉种植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暴发期间,棉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推广,棉田面积有所回升。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减轻了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7.
麦套棉田使用Bt杀虫剂防治二代棉铃虫的关键郑彦周,高晓阳,王建怀,杨风琴河南新野县植保植检站473500河南新野县属汉水流域,常年植棉面积近3.33万hm2,且90%以上为麦套棉,如何利用麦套棉田害虫天敌种群多、数量大的优势,1994~1995年累计...  相似文献   

8.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施药水平下麦套春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揭示了(一)麦套春棉田麦收前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多样性及稳定性均大于麦收后;(二)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群落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棉铃虫大暴发年,单一使用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还难于达到控害的目的,合理施药(结合使用生物和高选择性化学农药)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常规用药要小,并能较有效的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麦棉套种很好地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因此,近年来在鲁西南地区发展很快,目前,汶上县麦套棉面积约占棉田面积的85%。在长期麦棉套种生态条件下,棉花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纯作棉田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主要害虫得到了控制,次要害虫却有回升1988~1990年我们在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2.
麦套春棉覆膜栽培.棉株性状次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而优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生育期晚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而早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因此。麦套春棉覆膜栽培能够超过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产量。麦棉共生期.降雨量少,小麦浇水次数多.麦套春棉覆膜栽培的棉株性状.与单作春棉覆膜栽培的相差较大。与单作春棉露地栽培的相差较小;降雨量多、小麦浇水次数少其差异则反之。麦棉共生期。作物层和耕层土壤热量不足.是影响棉苗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麦套棉田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2年~1995年,连续四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对麦套棉田的害虫及天敌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麦套棉田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5.
山东成武县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山东省成武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也是黄河流域棉区发展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代表县之一。回顾并总结全县蒜棉套种高效种植的发展现状,查找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蒜棉两熟高效种植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当地高效棉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其他产棉县建设蒜棉两熟高效棉田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成武县蒜套棉生产现状1.1种植模式和技术2018年成武县棉花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98%是蒜套棉,其余为纯春棉、麦套棉和瓜套棉。  相似文献   

16.
徐淮地区低产棉田的原因及对策李强,徐家安,陈萍,李卫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21李修喜,耿万发徐州市贾汪区耿集乡农技站徐淮地区地处黄泛冲击平原,两合偏沙性土壤较多,多以麦套棉和蒜套棉种植方式为主,产量在1050~1500kg·hm-2,部分棉...  相似文献   

17.
濮阳市地处豫东平原 ,黄河故道 ,常年植棉面积4.5万公顷 ,是河南省八大产棉地之一 ,濮阳、南乐相继成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但是近几年来 ,棉花生产出现严重徘徊下降的局面 ,究其原因 ,除受价格影响较大之外 ,主要受规模、气候、病虫、品种、栽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栽培现状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均种植棉花 ,在栽培模式方面有春白地直播棉、夏棉春播、麦套春棉、麦套夏棉、棉瓜套、棉菜套。以上几种栽培方式在各县区均有种植。总体为 :1.1棉花面积分散严重、规模小濮阳、清丰、南乐三县常年植棉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5 %以上 ,其它范县、…  相似文献   

18.
徐淮地区棉田主体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徐家安,朱国清,王阶祥,陈平,李卫华江苏徐州市农科所2211211模式和效益1.1棉、麦、菠菜、西瓜四熟180cm-带,播4行麦、套2行棉、1行西瓜、秋冬撒半幅菠菜。棉田秋分后在棉窄行内撒菠莱,棉花推株并垄后在其宽...  相似文献   

19.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麦套棉和麦茬移栽棉两种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茬移栽棉比麦套棉更加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苗病和黄萎病明显减轻,管理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