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6种具有对小麦赤霉病有防治作用的杀菌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效和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院10%苯甲·多抗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为80.93%~81.36%,是小麦赤霉病防治首选药剂,使小麦增产22.29%~25.07%,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9.55%、76.67%,为小麦赤霉病防治补充药剂。  相似文献   

2.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钵栽培和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新型高效复配小麦专用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并对小麦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 6 5 .3 %~ 92 .7% ,鲜重防效为89.0 %~ 93.5 %。除草药肥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提高产量。盆栽试验增产 9.15 %~ 14 .5 % ,田间试验平均增产率为 9.15 %~ 14 .5 %。  相似文献   

3.
兴化市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江苏省兴化市主栽小麦品种的氮磷钾肥利用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兴化市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的吸氮量为2.51~2.58 kg、吸磷量为0.46~0.52 kg、吸钾量为1.89~2.20 kg,氮肥利用率为26.14%~31.85%,磷肥利用率为3.06%~5.40%,钾肥利用率为13.97%~26.64%。  相似文献   

4.
小麦施用缓控释肥、配方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缓控释肥、配方肥对小麦的增收效果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缓控释肥、配方肥可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亩穗数增加3.1%~5.9%,穗粒数增加1%~8.3%,增产3.8%~13.4%.亩产值增加156.8、119.3元,亩收益137.6、126元.  相似文献   

5.
为防控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本试验针对7种小麦全蚀病防治的药剂和施用方法开展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7种用药方式均能对小麦全蚀病起到防控作用,且对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1.49%~20.29%。其中,芽孢包衣加芽孢返青期灌根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增幅为20.29%,亩产570.69 kg。其次为MK2处理,增幅为18.81%,亩产563.66 kg。其余增幅在11.49%~16.14%,亩产为528.90~551.01 kg。全蚀病防治药剂可有效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对小麦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春麦播前拌种技术要求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必须做好春麦播前拌种,预防小麦病虫害发生。1.1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1.2防治小麦黑穗病,可选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硒元素在小麦籽粒中的转化效果,探索外源硒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629"、"小偃60"为供试品种,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硒制剂,研究喷施外源硒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制剂增加了小麦产量,籽粒硒含量大幅提高。2017年试验,"小偃60"小麦单产增加3.3%、籽粒硒含量增加29.9%,"中麦629"单产增加0.2%~8.6%,籽粒硒含量增加21.4%~74.1%。2018年试验,"中麦629"小麦籽粒、精粉、全粉、麸皮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3.8%、98.4%、92.1%和138.3%。叶面喷施硒制剂后,"中麦629"小麦籽粒拉伸面积较对照增加12.4%~24.7%,稳定时间延长51.4%~76.4%,面筋指数提高6.9%~25%。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是固始县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10%~20%,重发年份损失达40%~50%。同时赤霉病病菌分泌产生的毒素对人畜危害较大,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已对固始县小麦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为生产提供可靠依据,特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施用硒肥对小麦籽粒含硒量、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溶液的施肥效果,在豫东潮土上进行了小麦喷施亚硒酸钠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比对照喷清水可增产小麦1691.4~2443.2 kg/hm2,增产率13.6%~15.2%,每公顷净增收益2653.2~3820.8元.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的处理小麦籽粒中硒的含量均比喷清水处理高,可提高硒含量0.07~0.14 μg/kg,提高幅度为124.1%~148.3%,其中喷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达到15mg/kg时效果最好,表现为籽含硒量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净增经济收益最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沿淮流域水稻土区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磷钾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年3地试验,小麦施氮肥增产率为33.8%~76.7%,施磷肥产量相对提高1.8%~8.1%,施钾增产0.4%~10.2%,平均增产55.1%、4.6%和4.2%;小麦产量与施氮量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生产水平下,沿淮水稻土区冬小麦适宜施肥量为: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播量差异较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小麦播量和不同用量吡虫啉拌种田间试验及室内农药残留测定,研究了其对麦蚜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量的70%吡虫啉WS对麦蚜的防效为83. 10%~98. 58%,持效期长达整个小麦生长期;在麦蚜种群数量上升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随吡虫啉拌种量和小麦播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为12. 32%~31. 06%,增产率为42. 57%~63. 77%,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随小麦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增产率随吡虫啉拌量或者小麦播种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子粒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明确了小麦播量225 kg·hm~(-2)和70%吡虫啉WS 420 g·hm~(-2)用量对麦蚜防控作用和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小麦全生长期蚜虫的经济安全有效用量。  相似文献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杨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2-4823
[目的]了解市售小麦和玉米中矮壮素的残留现状。[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小麦和玉米中的矮壮素的方法,并对产自4个不同省份的玉米和小麦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小麦和玉米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小麦中矮壮素添加浓度分别为0.5~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达96%~103%,变异系数为2.6%~4.3%,玉米中矮壮素添加浓度为0.5~1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达92%~98%,变异系数为2.0%~3.7%,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1 mg/kg,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所测4个省份玉米和小麦样品中矮壮素的残留量水平均低于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0.01mg/kg)。[结论]为市场小麦和玉米中矮壮素残留监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层土壤水分含量适宜是小麦播种后发芽出苗的基本条件.据笔者研究,在准北地区生态条件下,小麦发芽出苗最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为18%~20%.小麦出苗所需耕层土壤最低含水量因土质不同而标准不同,粘土类为16%~17%,壤土类为14%~15%,沙土为12%~13%,低于这个标准,小麦播后会因水分不足而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不整齐.因此,需要抗旱造墒播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影响。[方法]对120个小麦品种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处理前后的小麦几丁质酶活力,分析低温对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常温下45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5~0.8,42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在0.8~1.1,几丁质酶活性小于0.5和大于1.1的小麦品种仅占所测定小麦品种总量的27.5%。低温培养后所有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范围为0~1,74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0.2,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61.7%;37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2~0.4,仅9个小麦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升高了0.4以上,占所测小麦品种总量的7.5%。[结论]低温条件诱导了小麦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从而抵抗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6%福立种衣剂防治麦类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福立种衣剂防治麦类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按种子量0.12%~0.25%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防效为99.00%~99.80%;防治小麦散黑穗病防效为92.20%~97.50%;防治燕麦坚黑穗病防效为79.80%~92.10%。小麦较对照增产61.30%~69.00%;燕麦较对照增产90.20%~93.5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施用微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微肥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促进小麦增产.施用硼肥穗粒数增加1.6~3.4粒,千粒重提高1.4~2.0 g,亩增产39.0~57.8 kg,增产率8.5%~11.4%;施用锰肥穗粒数增加1.4粒,千粒重提高1.2g,亩增产32.6 kg,增产率7.1%.  相似文献   

20.
进入5月份以来,不少农民朋友就小麦出现"黑粉"的问题进行询问。小麦散黑穗病发病范围遍及河北省主要小麦产区,涉及多个品种。田间病穗率一般在1%~2%,严重的达3%~5%。为解决农民朋友对此病的众多疑问和困惑,本刊特邀石家庄市植保站的有关专家对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机理及防控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