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半夏是宁夏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野生半夏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半夏的人工栽培快繁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综述了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和人工种子技术等研究进展,半夏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株芽繁殖和块茎繁殖.人工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选种、催芽、遮阴、施肥、培土、控水、摘蕾、防治病虫害,目前对半夏块茎退化、病害控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应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提高其繁殖能力和产品质量,制定出一套符合GAP原则的SOP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半夏人工种子种皮基质配比对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人工种子最佳种皮基质配比组合,为半夏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半夏组培小块茎为试验材料,选择7种人工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制成人工种子,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下进行培养并测定人工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的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 [结果] 海藻酸钠(3.0%)+壳聚糖(2.0%)+活性炭(0.5%)+多菌灵(0.3%)+ 青霉素(0.02 mg/L)+ 苯甲酸钠(2.0%)+ NAA(0.20 mg/L)+ GA3(0.01 mg/L)+ CaCl2(2.0%)为最佳种皮配比组合,萌发率达到84%。[结论] 复合型半夏人工种皮具有抗菌、防腐、萌发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3.
自1988年起,我们对沂蒙山区野生半夏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在多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野生条件下能白花授粉结实的半夏单株,这种半夏经人工驯化栽培,1个1.5g的半夏块茎1年可以结种40~50粒,从而解决了半夏自然结实率低、生产上无种可用的难题,为提高半夏繁殖率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半夏小块茎悬浮培养及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半夏小块茎悬浮培养过程中诱导和继代的最佳培养基,并对小块茎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为半夏生物碱的生产及其次生代谢物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在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增殖半夏小块茎,并建立未分化小块茎的液体悬浮培养体系,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块茎中鸟苷、肌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结果】以块茎、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半夏小块茎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0.5mg/LNAA+1.0mg/L6-BA和MS+0.2mg/LNAA+1.0mg/L6-BA;小块茎最适继代培养基为固体1/2MS+0.6mg/LABA;小块茎的液体悬浮培养基为液体1/2MS+0.6mg/LABA。与栽培块茎相比,以块茎及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提高了4.46倍和2.07倍。以块茎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中,鸟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分别是栽培块茎的10.6和2.5倍;而肌苷含量降低,约是栽培块茎的1/3。以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中,鸟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分别比栽培块茎增加了1.1和1.9倍,肌苷含量约为栽培块茎的1/4。【结论】半夏组培小块茎可作为一种模式材料,用于半夏生物碱的生产以及鸟苷、肌苷和葫芦巴碱的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已有通过半夏叶柄、叶片和块茎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小苗的报道。但对半夏块茎接种前的消毒方法及经组织培养后的半夏体内生化方面的研究尚较少。本试验就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及试管苗块茎内氨基酸含量及体内酶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叶片、叶柄、珠芽、块茎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的激素组合,对荆半夏进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MS+6-苄氨基腺嘌呤(6-BA)2.0mg/L+萘乙酸(NAA)0.5mg/L是荆半夏叶片和叶柄的最佳激素组合;MS+6-苄氨基腺嘌呤(6-BA)1.0mg/L+萘乙酸(NAA)1.0mg/L是荆半夏珠芽和块茎的最佳激素组合。以荆半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繁殖系数最高。可见,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提高荆半夏繁殖系数,同时能缩短荆半夏的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组织培养半夏不同收获期的折干率和块茎大小,探讨组培半夏适宜的采收期.结果表明,9月中下旬是组培半夏收获加工的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8.
半夏种茎规格对产量、品质及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采取小区试验方法,按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种茎直径≥2.0cm、1.5 cm≤种茎直径<2.0 cm、1.0 cm≤种茎直径<1.5 cm、种茎直径<1.0 cm 4种规格种植,以块茎鲜重产量、总生物碱含量与种茎规格大、中、小的关系为考察依据,研究半夏不同规格种茎种植对块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茎规格的增大,半夏块茎鲜重产量呈直线上升,以种茎直径≥2.0cm的产量最高,为2.44 kg/m2。净产量以1.5≤种茎直径<2.0 cm的最高,为0.98 kg/m2;总生物碱含量以1.0 cm≤种茎直径<1.5 cm的最高,为0.302 mg/g,二者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考虑到兼顾块茎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半夏种植以种茎直径为1.0~1.5 cm的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即可。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水洗后,装入编织袋,脚穿  相似文献   

10.
林地套种半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是一种常用中药材,由于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国内年需求500~600万kg,2003年缺口40%),野生资源受市场紧俏高价刺激常被采挖者"满门抄斩",人工栽培发展缓慢,因而,目前半夏的市场价攀升到38~40元/kg(且多为药厂直接到产地收购),预计2~3年内半夏的价格将升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根据不同居群半夏种茎种子在生产中的表现差异和适应性差异,采用不同半夏块茎种子,通过3个阶段引种试验,从中选优,选育了能适应当地农业气候环境、产量和质量优良、性状相对稳定、经济性状好的种子,并应用于生产,为当地和陇东南半夏产区引种选种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新一代烟碱类广谱型低毒杀虫拌种剂在糯玉米种子包衣上的最适用量,采用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70%锐胜种衣剂包衣对糯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0%锐胜1g/kg包衣可显著提高糯玉米种子的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1.5g/kg包衣较明显地增加玉米根系重量及根数量,根干、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9g和0.30g。建议,生产上使用的包衣剂量为1.0~1.5g/kg。  相似文献   

13.
半夏的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传统中药半夏的小块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对适合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于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利于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0.5mg/L。试验表明,应用本项组织培养技术大批量生产优质半夏种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半夏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其相关的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半夏种源缺乏,种质退化,是半夏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原因。笔者对近年来其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半夏组织培养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培养材料、培养条件、培养基、添加物以及培养途径等。对组织培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半夏人工种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半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本文对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组织培养、成分分析进行综述,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叶半夏为传统常用中药材,有超过1 000 a的药用史。自然状态下繁殖效率较低,野生资源不足,因此人工繁殖半夏以满足社会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半夏块茎生长特点及传统组织培养操作获得了半夏的"丛生块茎途径",并考查了增殖条件、继代次数、变异情况、诱导分离基质等特性,结果表明:以Ms+6-BA1.0 mg/L+NAA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0 g/L进行继代培养,前22代半夏丛生芽保持约15倍的增殖倍数,可作为扩繁的材料,同时需及时剔除变异组培苗,得到的丛生块茎种植于细沙或蛭石中,60 d后断水促使倒苗,筛除基质后即可得到大量栽培用单颗半夏块茎。  相似文献   

17.
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本文对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组织培养、成分分析进行综述,为半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能够治疗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生用外治痈肿痰核。还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咽炎、淋巴结炎等多种疾病。半夏为浅根性植物,生长气候温和、湿润,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15~26℃条件下最适宜半夏生长。清水县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半夏生长,小拱棚半夏种植技术每年面积达到2万多亩,  相似文献   

19.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等,是一味传统常用中药材,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近年来对旱半夏的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但由于野生资源缺口大,导致市场价格逐年上涨,需求逐年增长,增幅很大。兴义市旱半夏人工种植主要在高海拨冷凉山区,种植面积近千亩,旱半夏种植初具规模,为了提高旱半夏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适宜兴义市冷凉山区的人工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以块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人工栽培旱半夏要获得高产.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