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稻鸭共生模式下鸭的饲养技术,包括鸭品种选择、育雏、适时放养、科学管理、疫病防治、及时收鸭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木旺 《农技服务》2014,31(8):166-166
本文对稻鸭共生技术应用过程中鸭子的育雏、补饲、管护、调教及鸭病防治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以后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贵明  刘绍斌 《农技服务》2012,29(8):972-973
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王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14-314
介绍了雏鸭笼养技术,包括鸭笼制作与消毒、雏鸭选择与接运、笼养密度与饮水开食、保温控光、合理饲喂、防控疫病等内容,以期为雏鸭笼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娟  章薇 《农技服务》2012,29(8):969
介绍了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鸭子在稻鸭共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泸县稻鸭共育技术,包括基地与稻鸭品种选择、水稻大田栽培、鸭子围养技术,以为生产无公害稻谷、生态鸭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汪丽 《农技服务》2012,29(8):967-968
介绍了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及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总结了苗鸭的饲养管理与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育雏的适宜环境、合理的饲喂方法、开水、开食、开青、驯水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鸭场选址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场址。但种鸭场场址应选择在水质良好、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建有隔墙,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种鸭场内不应设孵化场(间)。我国鸭的优良品种很多,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等,我省的临武鸭也是优良品种。饲养者应根据饲养模式的需要选择饲养对象,如稻田养鸭应选择中小型品种。二、保障供给无…  相似文献   

10.
雷静宇 《农技服务》2011,28(10):1479+1498-1479,1498
从选育好鸭种、放养时机、放养密度、肥水管理、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鸭的饲养管理、鸭常见病的防疫等方面介绍了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水稻抽穗才提上来,充分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田间的杂草及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对水稻起“按摩”作用,同时,鸭子不停的活动起到了增氧的效果,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及鸭肉,它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稻田养鸭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后者是当稻苗生长分蘖末期时,白天把鸭赶入稻田,晚上收上来,放鸭时间短,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需施用,另外,鸭的品种是一般的家鸭,不是专门役鸭。稻鸭共作技术由江苏省引智系统自日本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草原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同时引进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集多项国内、国际尖端肉鸭育种技术于一身,经过6个世代的精心选育培育出的优质瘦肉型鸭新品种。该新品种鸭通过对其祖代种鸭、父母代种鸭和商品鸭多批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小试、中试和群体实验和选育测定,结果表明,草原鸭父母代种鸭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目前国内外其他肉鸭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生技术种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顺荣  陈海云 《农技服务》2012,29(8):966+968
总结了"稻+鸭+萍"、"稻+鸭+萍+鱼"、"稻+鸭/牧草+鹅"3种稻鸭共生技术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施肥、雏鸭选择与训水、搭建鸭棚和防护网、稻田管理、鸭的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17.
池塘鱼鸭混养是渔牧结合综合养殖模式之一,养殖面积逐年增加。从池塘的选择建设、鸭棚建设、鱼鸭混养模式、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池塘鱼鸭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育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期内特点和鸭子喜水好动觅食生活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种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稻鸭共育互促、互补作用,最终达到稻、鸭双丰收。通过鸭子在稻田的活动觅食,起到除草、防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嬉戏、觅食、养身长肉的栖息环境,田内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降低了养鸭成本。鸭粪肥田、避免污染环境,并为水稻健壮生育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新技术》2001,(8):10-10
稻鸭共作技术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目前,日本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的农户已超过1万户,并成立了日本全国合鸭水稻协会。  相似文献   

20.
孙正  王宗银 《农技服务》2010,27(8):1047-1047,1065
从雏鸭的选择、鸭舍环境建设、饲养管理及日常管理,介绍了育雏时应掌握的饲养管理技术,保证成活率,让雏鸭能健康地生长发育,为养成鸭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