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1团为发展农业经济,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2001年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hm~2。该团原大豆收获主要靠通用联合收获机来完成,虽然解决了大豆的机械收获问题,但由于大豆的果荚结位较低,采用通用联合收获机收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割茬高,低位荚不能全部收  相似文献   

2.
<正>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等3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 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 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积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农机市场专用大豆收获机较少,一般采用稻麦联合收获机改进后进行大豆收获作业,机手选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考虑作业需求。需要熟悉了解当地种植情况。一般种植面积较大时,可选生产率高的大型收获机,最好配有大豆挠性割台,即具有大豆专用割台;  相似文献   

4.
收获机割台高度无触点式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为了适应收获大豆的需要,JD1075型联合收获机配有200系列大豆挠性收割台,并装有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降低割台高度,减少大豆收获损失,提高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并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原割台高度传感器为塑料壳体及触点式结构,在大豆收获作业中传感器壳体不仅容易破碎,而且触点易磨损而损坏,影响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正常使用,使可靠性下降。因此有必要对其割台高度传感器进行改进,研制新型无触点式传感器。1 触点式传感器存在的问题JD1075型联合收获机割台高度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的结构为触点式,由壳体、转臂、覆…  相似文献   

5.
改装见效益──E512收获机前轮加宽(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农场农机科计仁忠,甄鸿翔,周伟,陈真广,纪军)E512联合收获机配置挠性割台收获大豆能在地势变化平缓情况下较好地随地面仿形,保证稳定的割茬高度,并比普通小麦割台降低割茬,减少漏收损失。但在“三...  相似文献   

6.
一、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等三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m,每幅正好收割四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积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cm,因此控制割茬在4~6cm内,不会出现“马耳茬”。但有时易出现积堆现象,这时可将割台的底部拖板进行调整。(2)减少抛枝、掉枝损失。抛枝主要是由于拨禾轮转速不当(…  相似文献   

7.
大豆收获机械是多年来大豆主产区农机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收获难度大,损失也大,收获期短,炸美落粒严重。据调查,只收割损失一项,最高可达10%,而其中约80%的损失发生在割台,造成丰产不丰收。割台损失主要有炸荚、掉枝和漏割。炸荚:大豆在成熟期收获时,茎秆受到割刀和拨禾轮的碰撞、打击和振动,豆荚破裂,豆粒崩落,是割台损失最多的一项。掉荚和掉枝:收获时碰撞落地的、未能送到割台台面就落地的豆荚以及由拨禾轮拨板挑出去的茎秆等。漏割:指割后仍留在割茬上的(马耳美)和由于倒伏而漏割的豆荚等。因此,收获大豆时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进步,谷物联合收获机使用率不断提高,割台作为收获机重要装置对收获质量有显著影响,但国内传统收获机在收获作业中对割台智能化控制存在明显缺陷,导致实际工作中产生较高割台损失,严重限制高效低损收获机的发展,因此提高割台智能化水平以降低割台损失成为研究重点.结合割台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割台仿形和高度智能...  相似文献   

9.
正4LZ-2.0型履带式大豆联合收获机成果简介4LZ-2.0型履带式大豆联合收获机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机械化收获,配备适于小地块大豆收获的专用割台、轴流脱粒滚筒和高效清选系统,整机采用轻量化设计,通过性能好,脱粒间隙、风机转速、鱼鳞筛开度等关键作业参数可调节。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收获作业,可兼收小麦、水稻。  相似文献   

10.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  相似文献   

11.
用青贮收获机收青贮饲料,在收获机进地、开趟、割秆、压扁切碎、青贮物料抛出、装车运输等各项作业环节中都会发生损失,如撞倒茎秆、打落果穗、割茬高、物料抛出等。机械收获要求在作业中总损失应控制在3%以内。青贮机收获作业中,由于拨禾轮、割台调整不当,使割台不稳,忽上忽下,也会造成割茬高,打落果穗而增加损失。为减少损失,应做好如下的操作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省份,大豆收获一般多采用小麦联合收获机改装进行,专用大豆收获机和大豆专用割台使用较少,致使河北省大豆收获机械化程度低且收获质量比较差。为了提高大豆收获质量,以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雷沃谷神GE70小麦收获机为基础,对该机改装收获大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给机手改装和使用小麦收获机收获大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4GD-2型大豆收割机4GD-2型大豆收割机由黑龙江省农机工程研究院研制,该机与8.8~13.2千瓦小四轮拖拉机配套,适用于垄作大豆的收割,为对行夹持式低割茬大豆收割机。特点是:割后作物割茬低,采用软夹持确保不破荚、不掉粒,损失率小。主要技术参数割茬...  相似文献   

14.
一拖(洛阳)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一种籽粒联合收获机,现已投放市场,它将取代玉米摘穗机械。2005年10月,安徽省灵壁县娄庄镇孙健购买了一台一拖(洛阳)收获机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作业中对机器的基本参数进行了检测,测得该机效率为45~75hm^2/h,破碎率〈2%,损失率〈1%,掉穗率〈3%,割茬高度〈10cm。  相似文献   

15.
小麦联合收获机倾斜喂入室(又称过桥)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严重的会使割台始终呈左低右高的倾斜状态,影响了收获质量,降低了收获机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变形原因。主要是机手对割台仿形机构的结构、性能和调整不熟悉,或没按其特定操作方法和使用规程操作所致。 小麦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割台以仿形板着地,借  相似文献   

16.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40N系列大豆挠性低割装置是为减少大豆机械收获损失而设计的,是在总结我省国营农场和乡、村多年来豆收机具的改装经验的基础上,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的国情而研制成功的新型大豆低割部件。 该装置有三种系列产品,其中4DNB—5.7型与北大荒—6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4DNE—4.2型与E512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40ND—4.0型与东风—5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 该装置是自 1981年6月至1982年12月由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设计,依兰收获机械厂试制,并于1983年1月通过省级科研鉴定的科研成果。同年荣获省政府科研成果二等奖。自1983年至1985年三年内已推广使用了591台,产值达174.42万元,上交税金3273万元,利润24.2万元,大豆增收了2332.8万斤,收入人民币699.84万元。1986年又推广了234台,四年合计推广825台。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谷物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因割台高度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减少割茬高度过高对后续播种环节的影响,利用传感器监测地面起伏变化,设计了一种基于PID调控的割台高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角度传感器的地面仿形监测机构与割台高度反馈机构,标定并拟合出割台高度与传感器电压信号的线性关系;加装集成式电磁比例阀替换原有割台控制电控换向阀,并进行PWM控制试验。同时,分析了整套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电液控制原理,并进行了多组田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地面仿形的割台高度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稳定的响应速度和理想的控制效果,在平原地区作业时相较于传统人工控制割台的方式有明显的优势,能适应平原地形环境下5~11km/h收获作业速度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后续无人驾驶谷物联合收获机的研发设计提供了割台装置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用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作物,推进其机械化收获提质减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食用豆种类多、地域分布广、种植模式多样,其高效收获装备较为缺乏,是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板技术问题。结合国内外食用豆产业发展现状、当前联合收获技术研究成果和食用豆机械化收获的特殊性,在对现有联合收获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食用豆生产的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策略。主要措施包括综合考虑宜机化品种筛选及配套种植农艺、联合收获各环节协同作用和机手收获技能减损。利用以上手段可有效降低收获割前损失、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和清选损失,同时通过集成应用低损收获割台、高效脱粒清选和物料低损输送技术,可大幅降低食用豆联合收割机作业损失率,减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使再生稻收获机在加宽割幅降低碾压率的同时不降低收获机作业效率,设计了附加切割器,使再生稻收获机共具有3组切割器,作用分别为:割台切割器在保证穗幅差的前提下进行穗头收获,附加上层切割器将要还田的茎秆提前分段切割使其尽快还田,附加底层切割器用于指定高度的留茬作业.以Y两优911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再生稻收获机与普通收获机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