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该文回顾与评价了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与对策建议,为制订今后一个时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战略提供参考。建议及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编制国家水土保持战略规划、成立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增加政府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水土流失防治保障生态安全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科学、高效的防治机制。回顾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水土流失防治政策变迁,考察体系框架下的福建水土流失防治机制,描述统计与计量分析水土资源禀赋等要素不同情境下的区域差异。分析表明,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与选择性经验借鉴,逐步构建了管制与诱致协同的国家水土流失防治政策体系;在此框架下,福建形成了与各区域资源禀赋和水土风情相适应的防治机制,水土流失累计治理面积总体非平衡非线性增长,各地区与全省当年治理面积Pearson(皮尔森)相关性、灰色关联度有别;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机制上的问题。建议加强产权经济和法治经济建设,加强和提升数据服务决策的能力建设;依法开展防治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建立健全依据科学、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障市场机制的稳健、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以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岑溪大隆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项目建设内容、水土流失特点,综合考虑了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按照预防保护与治理并重、工程与植物措施并举的原则,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并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和建成后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成果,验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作用,为华南地区山地风电场工程建设时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事实依据,为区域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崇信县于2014—2016年在散花沟、枣林沟和西沟3个小流域连续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 901 hm~2,治理后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8.2%,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基本形成,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项目实施中,崇信县创新性地探索出了符合地域特色、县情实际、群众意愿、政策导向的水土流失治理新思路、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夯实了农村经济基础,实现了"搞水保、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目标,使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了水土保持在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施最早的区域,通过多年的治理,形成了多模式并举结合产业引领的特色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科学地总结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分析其蓄水保土机理,以期对推动水土保持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退化草地、低质林地和老少边穷地区,取消农村两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包括农耕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退化草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水土流失区生态公益林补贴政策、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和老少边穷地区水土保持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为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加快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则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高岚 《中国水土保持》2004,(5):13-13,25
为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对水土流失治理产生的冲击,应探索新的省工、省时、科学的治理模式,坚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完善"四荒"拍卖、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治理的相关政策,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水土流失治理投资,走社会办水保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宁夏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成效显著。按照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特点、功能和效果,将宁夏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工程归纳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四大类,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效果。宁夏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经验是: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资源,规模治理;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因地制宜,分类防治;治理与修复相结合;坚持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综合治理提速增效。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我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大幅度拓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加快,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54万km2;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共审批各类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开发建设项目防治面积7万多km2;生态修复取得突破,全国实施封禁范围达到60多万km2;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水土流失预测预报能力增强;基础工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宣教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普遍增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总的目标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稳定减少2%,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提出了主要保障措施,明确了2006年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阐述了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 ,为客观分析和评价植被的作用和效果 ,以及正确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措施对板栗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板栗林土壤呼吸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采用IRGA法,对不同类型板栗林的土壤呼吸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开展为期1年半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样地的土壤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随着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年限的延长,其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影响更为显著。2)4个板栗林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无明显影响。3)样地Ⅰ和Ⅲ的参考呼吸R10分别为1.718和1.595μmol/(m2.s);而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样地Ⅱ和Ⅳ的R10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降低,分别为1.092和1.324μmol/(m2.s)。样地Ⅰ和Ⅲ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分别为1.927和1.899;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样地Ⅱ和Ⅳ的Q10均表现为略微增加。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把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土壤严重侵蚀地区一种潜在的固碳减排模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初步探讨,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付出与受益方财政补偿、生态保护区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矿产资源开采收入提取、水电发电收入提取等近期实施补偿的方式,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和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加快我国水土流失防治,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水土保持责任制的框架与思路(政府、企业、土地使用者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监测与考评体系的建立,以及责任制保障体系完善的初步探讨,为今后水土保持责任制的全面制定和落实提供依据,确保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农业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作用路径的影响,选择典型代表县域陕西省吴起县,基于农户行为的视角构建了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首先设定水土保持政策、农户行为、农业资源环境、农业产业发展、耦合状态的5个潜变量及其所对应的观测变量,根据对研究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的感性认识,提出了9个假设,在此基础上设计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揭示研究区水土保持背景下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政策显著改善了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条件(路径系数为0.62),政策与其生态目标相吻合,但对农户资源利用及产业经营的正向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路径系数为0.22),政策与农户行为间存在着激励不相容。在系统耦合过程中,农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系统耦合状态(路径系数为0.42),同时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而间接影响耦合状态(间接路径系数为0.61×0.35=0.21),农户生产决策行为构成系统耦合关系中重要的中介,成为影响系统耦合的关键;由于政策对资源利用的强制规定以及对农户行为的抑制作用,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产业发展未起到支撑作用(路径系数为0.24),二者之间存在局部相悖。基于以上结果,在黄土丘陵区区域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条件,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16.
该本通过典型调查,系统分析了经过治理的小流域所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和水土保持投入的有效政策。指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实现生态系统平衡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切实可行的投入政策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Soil degradation is a mounting problem on many smallholder la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analysi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ol in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beginning with assessments of the financial attractiveness of investing in soil conservation works. Data compiled from 67 studies of the financial attractiveness of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suggest that many can provide positive net returns at the farm level (64·2 per cent). While such studies have mad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economists have been exploring additional applications of economics to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spectives under the guise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argues it is an opportune time to assess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soil degradation and to consider the policy ramif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Key issues are grouped into farm‐level considerations, national policy linkages and global issues. A number of policy implications emerge. Clearly, devising effective incentives at the farm or community (collective action) level must be a priority. As part of this effort, eve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and sectoral policies on soil productivity. Since soil degradation is also a problem with global ramifications, there is a clear rationale for interven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via mechanisms such as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林纸一体化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纸一体化是造纸行业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厂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大量使用水资源和污水处理,林区建设和生产运行期间的清林、整地、栽植、采伐、运输等过程中均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除了应遵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通用条款"中的通用准入条件外,通过对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水土流失特点的分析,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以及技术规范,研究提出林纸一体化工程否决、限批和缓批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17条。根据有关法规和水土保持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归纳出需主体设计修正设计的条件13条、需修改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4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