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萍乡肉红鲫食性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萍乡肉红鲫主要分布于萍乡市境内的自然水体,在当地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为该地区传统的养殖品种。萍乡肉红鲫栖息于水体的下层,属杂食性鱼类。经检测:食物种类随体长的变化而改变,体长在4.9cm以下时,以轮虫、藻类及有机碎屑为主(有少量的人工饵料);在7cm以上时,除轮虫、藻类外,食物的组成中大量出现人工投喂的饵料。鳃耙结构与其食性相吻合,鳃耙数与体长的函数关系式为:y=29.7x0.149。肠长与体长的函数关系式为Y=2.85X+4.95。体长与体重的增长以当年鱼生长最快,平均个体达160g。体重增长高出3.3倍,体重与体长呈幂指数曲线关系y=0.057x2。857,丰满度(kf=w/L3.100)系数因鱼体长与季节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虹鳟鱼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大促进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自 1984年起步试养到目前已发展到养殖面积 1.5万米 2,年产商品鱼 400吨,产值 1000万元,成为名特优养殖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受自然条件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赖于外埠购卵孵化培育,养殖成活率及生产的主动性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因此,搞好虹鳟鱼的人工采卵孵化,提供充足的优质卵苗,对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虹鳟鱼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们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一 )试验… 相似文献
4.
5.
萍乡肉红鲫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萍乡肉红鲫的含肉率为70.33%(雌)和67.24%(雄),其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占17.82%,脂肪占1.35%,水分占75.00%,灰分占1.15%。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663.20mg/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5%,四中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00%。对鱼肉进行氨基酸评价,缬氨酸为其中一个限制性氨基酸,异亮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6。测定了Zn、CB、Na、P、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俗称青波、青板、乌鳞,属于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是一种淡水温水性鱼类。笔者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总结了中华倒刺(鱼巴)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现简要介绍如下,供广大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8.
赤眼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又名红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赤眼鳟肉味鲜美、肉质细嫩,适应性强、杂食性,栖息于水体中层。通过试验表明易于人工驯化养殖,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赤眼鳟形似草鱼,体色银白、背部略显深灰色。眼的上缘 相似文献
9.
一、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必须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活动力强而无伤,二龄左右,体重1.0~2.0千克的亲鱼。
2.雌雄鉴别: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鳃盖部光滑,胸鳍呈圆形,腹部膨大,体型较粗短,生殖孔红肿突出;雄鱼则体长,体色稍艳,鳃盖部略粗糙,胸鳍较狭长,生殖孔凹入。 相似文献
10.
红鳍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 )俗称“白刀”,属鲤科、鲌亚科、鲌属,为闽江流域优质经济鱼类之一。红鳍鲌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期以来,市场销售的红鳍鲌一直来源于江河天然捕捞,上市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把红鳍鲌开发成淡水名优养殖新对象,自1998年以来,我们连续多年开展了红鳍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本文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来源与培育 1.1.1亲鱼来源 用于人工繁殖试验的亲鱼,系福州琅岐经济区附近江河水域采捕的野生红鳍鲌鱼种(个体重0.2~0.3Kg),在普通养鱼池塘培育至性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