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怀集县志》记载,早在清道光年间(约1840年),广东省怀集县就开始了出口茶秆竹。新中国的或立.给怀集县这一宝竹镀上了金环,直至今天,90%以上的茶秆竹已经组成生产——加工-——销售——再扩大生产的产业链条。托起了怀集的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2.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秆竹竹鞭垂直分布、不同年龄竹鞭芽变化及竹鞭年活动周期探讨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茶秆竹竹鞭总体分布较浅 ,2 - 3龄鞭萌动芽、笋芽量最多 ;竹鞭年生长活动周期为 4~ 11月份。  相似文献   

3.
茶秆竹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多种数学模型对茶秆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茶秆竹各器官间的咽归模型。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的茶秆竹的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怀集县危害茶秆竹竹笋的淡竹笋夜蛾、笋秀禾夜蛾和竹笋禾夜蛾等3种夜蛾科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是广东怀集县的重要材用竹种。生产上有一些估测产量的经验数据,但各地用法不一,也很粗放。本文旨在建立主要测树因子——基径、树高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茶秆竹产量的估测提供较可靠的方法。一、材料的收集我们于1987年对怀集县大坑山林场的茶秆竹林进行调查,按不同的坡向、不同的坡位分别设置样点,每个样点选择工艺成熟的单株,实测基径(D,第三节节间的中点,单位 cm),树高(H,单位 m),产量(W,去除枝叶后的竹秆鲜重,单位 kg),共实测113株。  相似文献   

6.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鞭系结构的研究 ,结果表明 ,茶秆竹鞭系结构较为合理 ,鞭系以介于 4~ 8m的中型鞭为主 ,幼壮龄鞭段主要分布在 0~ 30 cm的土层中 ;2~ 4级的鞭系占 5 1.9% ,二侧分叉的鞭段数占优势 ,随着鞭龄的增大 ,分叉趋于复杂 ;竹林以壮、中龄鞭为主 ,鞭龄与鞭级呈反相关 ;鞭芽的死亡率较高 ,壮龄鞭的成竹率可达 2 6 .2 5 %。据此 ,控制竹林密度 ,调节鞭系结构 ,清除老鞭 ,提高壮、中龄鞭比例是竹林抚育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茶秆竹竹鞭绝大部分分布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着鞭龄加大而增多,然后又迅速减少。笋芽多长在2-3龄竹鞭上。竹鞭划分应以1龄为幼龄鞭,2-3为壮龄鞭,4龄为中龄鞭,4龄以上为老龄鞭。  相似文献   

8.
茶秆竹笋竹两用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茶秆竹 Pseudosasa amabilis Mc Cl.是我国南部湿润地区典型的混生小径竹 ,其竹材优良且笋味独特 ,是我国笋竹两用优良竹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茶秆竹资源 ,我们分别进行茶秆竹留笋长竹时间、不同出土高度采笋、施用发笋肥、抚育措施等系列试验 ,探索上述试验因素对竹林发  相似文献   

9.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的鞭芽及幼竹--成竹生长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茶秆竹的鞭芽于8月上旬开始分化,鞭芽数随着鞭龄的增大而降低。当年的鞭可以分化成鞭芽和笋芽,茶秆竹立竹主要集中在壮龄和中龄鞭上,立竹的着生部位以鞭的中、后段为主。竹笋出土可分为3个时期,高生长可分为4个阶段,高生长节律呈S形,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0.
面秆竹(浙江土名),白毛暗竹(福建土名)新种 Pseudosasa orthotrpa S. L. Chen et T. H. Wen, sp. nov. Species P. amabili (McClure)Keng f. simills, sed culmis primo albo-tomentosis, Vaginis culmorum ad dorsum dense albo-pubescentibus, auriculis vaginarum leviter purpuratis ovatis vel ellipticis margine flexuoso-hispidulis, laminis vaginarum sub-menbranaceis latilanceoIatis longe acuminatis, ligula  相似文献   

11.
文章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调查粤西北山区茶秆竹生产历史和方式,总结了产地人们认识、利用和管理茶秆竹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怀集茶秆竹出口历史长达170年。在20世纪80年代,原产地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茶秆竹种植、抚育和管理方法。约80%的家庭经济收入中的80%以上来源于茶秆竹生产。与20年生杉木、杉竹混交林相比,茶杆竹纯林单位平均年产值分别减少49%和52%。所以需正确认识和利用荼秆竹的优良品质和名声,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发展茶秆竹和乔木的综合经营,继续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安吉竹种园茶秆竹引种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春,安吉竹种园从广东怀集坳仔乡引种茶秆竹1000株,造林面积8亩,成活率达99%,1982年郁闭成林,1983年开始砍伐利用,每亩立竹达6500株以上,平均胸径3.2cm,最大胸径达6.3cm平均高9.75m,最高达12.5m。  相似文献   

13.
1.海南茶秆竹 鸭骨竹(五指山)新种图1 Pseudosasa hainanensis G. A. Fu sp. nov. Species P. Orthotropae S. L. Chen et T. H. Wen similis, Sed culmis internodiis usque ad 25 cm longis, canaliculatis. Vaginae culmorum initio ad dorsum dense appresse albo-pubescentibus, auriculae evolutae, suboblongae, ligula in medio non apiculatis apex differt.  相似文献   

14.
茶秆竹竹笋夜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茶秆竹竹笋夜蛾的综合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重点保护好第一批笋;在劈青的前提下,使用复配的25%笋虫灵1号、18%笋虫灵2号乳剂地面喷药,每次用药量为1 5L·hm-2,兑水75L喷洒,若在出笋初期和盛期各喷药1次,防治效果达80 0%以上;若喷药1次,应在出笋初期,防治效果亦可达64 8%;林间使用垦土、施肥等营林措施,还能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在虫口密度明显下降后,应以营林措施、物理措施持续控制,从而达到控制茶秆竹竹笋夜蛾危害,改造低产林,培育丰产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diameter, height and biomass of different organs of Pseudosasa amabilis, an individual optimiz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ameter, height, and biomass of different organs followed the power function model, rather than exponential model, linear model, or polynomial model. The biomass proportion of large diameter grade increased apparently after culm harvesting, and diameter was mainly distributed from 4 to 5 cm diameter grade. The standing biomass of cultivated Pseudosasa amabilis was between 48.10 t·hm-2 and 53.10 t·hm-2, while standing biomass of non cultivated P. amabilis stand was between 66.90—70.40 t·hm-2, which is a suitable species for carbon sink. Bamboo individual biomass accounted for 70% of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grew multiply as the individual bamboo diameter increasing. The biomass of litter ranged from 8.32% to 18.10% in standing biomass while that of non cultivated bamboo stand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bamboo. There existed a 1∶ 1 cons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biomass and branch biomass.  相似文献   

16.
茶秆竹,又名青篱竹,是我国出口的特产竹种之一。它具有通直,坚韧,节间挺长又平,久放不易生虫等优点。遵照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教导,我场为了扩大茶秆竹的引种范围,于1974年春,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的大力帮助下,从广东引进了一批茶秆竹种,进行栽培试验,目前长势喜人,普遍发笋成竹。 一、引种试验情况 1.竹种规格及来源 由广东省的广宁县选取残林园中的小规格母竹(根基围度1.8—2.4厘米),去梢带土包装,用火车运至南京,再转运到我场栽植。 2.栽植时间及地点 为了便于对照,在1974年3月11日分别选择了二块试验地,1号地(小黑沟口),为山脚丘陵岗地,属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前作已栽过马尾松及少量毛竹。2号地(大龙),为山腹漕避风的冲积层地,属乌沙性质的夜潮土。 3.整地规格及面积 进行带状开垦,开塘整地,规格为1米×1米×0.5米,塘底均施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茶秆竹采取不同垦复措施后的出笋数、成竹数、成竹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度的天然茶秆竹采取相同的垦复措施,垦复效果一年比一年好;(2)茶秆竹林采取不同的垦复措施效果不同:采取劈山+全锄+施肥处理,2a出笋数10995株·hm-2,比其它2种措施提高15 5%~16 0%。成竹数7455株·hm-2,提高20 5%~23 3%;成竹率67 8%,提高4%~5 9%,明显高于其它2种措施;(3)经过劈山+全锄处理的茶秆竹发笋个数和新竹株数与劈山处理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南省茶秆竹属一新种符国瑗(海南省林业局标本室海口570203)ANEWSPECIESOFPSEUDOSASAFROMHAINANPROVINCECHINA¥FuGuoai(ForestryBureauofHainan,Haikou570203)...  相似文献   

19.
茶秆竹(ArundinariaamabilisMcclure)又名青篱竹、沙白竹、白付,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是我区的主要乡土分种。散生分,胸径2-5厘米,高5-10米,可作建筑竹器、家具、造纸原料等用途。茶秆竹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长为好。造林应尽量选择小母竹苗,就近起苗当天用完,达到节省运输时间和费用,提高造林效果的目的。推广茶秆竹小母竹造林,对于我区当前开展的石山造林、地头水柜配套种竹及绿色通道工程造林具有多快好省的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发展。采集条拜竹小母仿造林,应注意几点:1.拾苗时间:我区气候…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茶秆竹生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茶秆竹低产林改造采取合理砍伐,加强抚育,垦复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对促进竹林良性循环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