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可能影响。[方法]根据香蕉生理对环境的反映,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根据影响香蕉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近45年的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南岛气温变暖也十分明显。而低温冷害对香蕉品质的威胁正在不断降低,高温的危害却在逐步增多;同时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的降低将减少香蕉果实内糖分的积累,影响香蕉的风味;降水日趋集中、强度增大将对香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结论]该研究为评价香蕉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青珍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33-136,149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1960~2010年濮阳市气温日较差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少趋势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0.181、-0.231、-0.247和-0.258℃/10a。春季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减少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引起的,夏季则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和平均最高气温下降共同引起的。影响年均气温日较差的极显著因子有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水汽压,显著因子是总云量。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浚单20为供试材料,探索不同播期对山东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35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高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茎粗则逐渐减少,株高变化趋势不明显;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产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播期每推迟1 d,产量减少0.7%~1.7%,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百粒质量、穗粒数、穗长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抽雄期至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全生育期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抽雄期至成熟期气温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灌浆,结果产量越高;全生育期积温越多、气温日较差越大,玉米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秃尖长的各生育阶段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小穗分化、干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及秃尖长的影响更为突出。一定范围内,拔节期—乳熟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等越低,且拔节期—吐丝期≥10℃平均积温越高,秃尖就会越长,则产量越低;反之,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周幼婵  王传辉  周顺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70-10973
[目的]分析1960~2009年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方法]利用贵港地区1960~2009年来具有连续完整记录的3个气象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等资料,对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演变趋势。[结果]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气温上升幅度小于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夏秋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春季,各月变化呈单峰单谷型;气温日较差空间变化倾向值形成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趋势;远离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最大,显著性强;靠近北回归线的台站极端日较差减小幅度较小,甚至呈弱增加趋势,但显著性水平不高。不同因子对日较差影响不同,日照与日较差正相关显著,总云量、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与日较差负相关显著,而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了解贵港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不同海拔保靖黄金茶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保靖黄金茶茶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茶多酚与采摘前的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负相关,与累积降雨量正相关。最大影响时段与气象因子为采摘前14~22天的平均气温、采摘前16~24天的气温日较差、采摘前4~27天的累积降雨量。氨基酸含量与采摘前的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累积降雨量正相关。最大影响时段及相关因子为采摘前18~28天的平均气温、采摘前9~14天的气温日较差、采摘前12~23天的累积降雨量。经模型计算,2019年360 m处保靖黄金茶酚氨比与实际测定值比较接近,误差在10%以内。该模型可用于保靖黄金茶品质气象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7.
针对豫南稻茬麦区冬小麦面临的灌浆期高温胁迫问题,2015—2017年连续2 a开展播期试验,以探讨不同播期冬小麦产量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为通过调整播期降低冬小麦灌浆期高温胁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其他播期相比,10月中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光水资源充足且日均温和日均相对湿度较低,10月下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光照比较充足,11月上旬以及中旬播种处理的冬小麦灌浆期日均温相对较高、日照时数较低。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降低趋势,以10月中旬播种处理产量最高,较其他播期处理增产1.64%~129.61%,穗数增加3.06%~73.25%,千粒质量增加1.44%~24.98%,穗粒数增加5.62%~32.71%。通径分析显示,2 a间日均温和日均相对湿度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负效应,日照时数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2015—2016年气温日较差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降雨量对穗粒数起负效应;2016—2017年气温日较差效应不明显,降雨量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均起正效应。可知,限制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温高湿,对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起正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综上,10月中旬和下旬播种的冬小麦灌浆期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直接正效应大,缓解了高温高湿的负效应;11月上旬和11月中旬播种的冬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受高温高湿、阴雨寡照影响较大,且气温日较差较低,产量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总日照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降水量对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日照等气象要素对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影响非常重要。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日照越充分,玉米产量越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越大,玉米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 ̄30℃,日较差在8 ̄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米径粗及影响径粗的各生育阶段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温条件对玉米径粗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是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关键因素.其中,在玉米生殖生长期乃至全生育期中,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较差对玉米花穗分化及干物质的积累影响都较明显.在田间试验观测取值范围内,玉米径随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增粗,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在拔节一抽雄期、乳熟一成熟期,玉米径却随≥10℃平均积温和平均日较差的增加而逐渐变细,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早春我国香蕉寒害调查及寒害后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目的】了解2011年早春低温对我国香蕉生产的影响,提出寒害后香蕉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为香蕉抗寒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11年3月9~16日对我国香蕉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进行分片区实地寒害调查,对挂果株及待生产用的大、中、小吸芽进行田间解剖分析诊断。【结果】挂果株受寒害影响较吸芽植株敏感,大、中、小吸芽抗寒能力依次增强;同纬度区域高海拔香蕉受寒害比低海拔严重;此次低温对广西中部区域香蕉影响最为严重,挂果株产量损失超过50%,且只能留中小型吸芽作为生产株;广东、海南区域香蕉受寒害影响最小,其他区域居中。【建议】采用覆盖天地膜过冬、喷水保湿、套袋护果御寒等措施;选留受寒害后萌发的吸芽为下造生产株,做好蕉园管理工作,促进吸芽早萌发、早定芽;选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叶面肥对香蕉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香蕉果指反梳期对其果指喷施氨基酸、海藻酸和微量元素类叶面肥,跟踪分析各处理香蕉果皮色差、果实特征、果实养分含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香蕉果指喷施氨基酸和海藻酸类叶面肥后果皮亮度显著提高(P<0.05,下同),果指长度分别为22.03和21.01 cm,显著高于对照(喷施清水,CK)13.50%和8.24%;喷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类叶面肥香蕉果实的氮、钾养分含量分别为4.04和2.87 g/株及4.51和2.78 g/株,显著高于CK,产量分别为19.39和21.74 kg/株,显著高于CK.[结论]在香蕉反梳期对其果指喷施氨基酸和海藻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香蕉果皮的亮度,喷施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香蕉果实氮钾含量和产量.因此,香蕉生产中可有目的地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叶面肥.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市香蕉低温害的灰色因素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漳州市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相关低温因子与当年香蕉减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因子间关联度最大的为每5日滑动中日最低气温<5.0℃的天数,该气象要素是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探讨了防御香蕉低温灾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析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对低温的响应及对香蕉苗实际育苗生产提供抵御低温的技术支持,对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进行梯度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形态上,同一低温处理时高湿度(RH>90%)下香蕉苗受冷害程度明显弱于中湿度(60%~70%)下的香蕉苗;6℃低温高湿度下具有近90%的组织含水量,而中湿度下含水量仅为62.15%,严重失水导致萎蔫,在低温处理时高湿度下抗失水能力强于中湿度;低温胁迫下高湿度环境能减缓细胞膜渗漏率、丙二醛的增加,6℃低温导致中湿度下MDA高出高湿度下24.40%,表明高湿度下低温处理对细胞膜的伤害弱于中湿度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温对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Musa acuminata AAA cv.Williams)和耐冷香蕉品种野生二倍体(Musa acuminata,AA group)的影响,探讨香蕉耐冷机制,为香蕉抗冷性改良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及香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经10、5和2℃低温胁迫处理24 h后,收集两个香蕉品种的叶片,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的两个香蕉品种植株设为对照.[结果]经不同低温处理后,野生二倍体香蕉叶片中脯氨酸和不同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而MDA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冷敏感香蕉品种Williams的脯氨酸和MDA含量相对较高,而不同色素含量无明显差异.低温条件下,两个不同香蕉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低温处理的野生香蕉种质叶片SOD活性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AT和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但低温处理的Williams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野生二倍体香蕉的较高耐冷性可能与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关;野生二倍体香蕉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作为筛选香蕉抗寒种质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6.
香蕉产业升级配套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广西香蕉主产区存在的单产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低等问题,采取推广高产优质香蕉新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果穗套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进行为期两年的产业升级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加快广西香蕉产业升级的4项对策:建立党政参与机制,强化项目的社会性;建立培训宣传机制,强化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强化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技术革新,实现丰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湿度环境香蕉苗低温胁迫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析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对低温的响应及对香蕉苗实际育苗生产提供抵御低温的技术支持,对不同湿度环境下香蕉苗进行梯度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形态上,同一低温处理时高湿度(RH>90%)下香蕉苗受冷害程度明显弱于中湿度(60%~70%)下的香蕉苗;6oC低温高湿度下具有近90%的组织含水量,而中湿度下含水量仅为62.15%,严重失水导致萎蔫,在低温处理时高湿度下抗失水能力强于中湿度;低温胁迫下高湿度环境能减缓细胞膜渗漏率、丙二醛的增加,6℃低温导致中湿度下MDA高出高湿度下24.40%,表明高湿度下低温处理对细胞膜的伤害弱于中湿度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云南河口山地香蕉测土配方施肥的田间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适合河口县老范寨乡山地香蕉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本试验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案,对香蕉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0(N_2P_2K_3)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9.75 t/hm~2;其次分别为处理7(N_2P_3K_2)、处理6(N_2P_2K_2)和处理11(N_3P_2K_2),折合产量分别为39.06、39和38.85 t/hm~2;处理8(N_2P_2K_0)为除空白处理1(N_0P_0K_0)外产量最低的一组,为18.75 t/hm~2,说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的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该地区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32.25、198.3和1 207.95 kg/hm~2。对于香蕉而言,该地区香蕉试验地基础地力贡献率为39.26%,土壤供钾能力极低,供氮能力较低,供磷能力中等,说明钾肥是影响香蕉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5%有机质生物有机复混肥对香蕉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5%有机质低氮高钾生物有机复混肥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其对香蕉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每株香蕉按同等氮磷钾总养分设3个施肥处理:(1)单施生物有机复混肥、(2)单施用进口复合肥、(3)单施通用复合肥,收获后测定果实品质及产量,折算产值和经济效益。【结果】处理1比处理2、处理3香蕉的可溶性糖增加0.5、0.6个百分点;维生素C增加3.0、4.0 mg/kg;增产8.60%、13.41%;增收8416.0、10858.0元/ha。【结论】25%有机质低氮高钾生物有机复混肥能改善香蕉果实品质,同时能显著提高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产气象生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气象因子包括光照、温度、降水、风速等。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所具有的充足的光照时间、较强的光照度、含短波光比例较高的光质、较低的日平均气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较少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以及适宜的风速,使当地水稻生长期延长,光合效率提高,有机物质积累增加。各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组合成有利水稻高产的气象生态环境,促使水稻高产因素充分表达,使当地成为闻名世界的水稻超高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