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笔者等对南京地区五县四郊九个养鱼场的家鱼人工繁殖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现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亲鱼培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渔场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个体较小,性状较差,有的鲢鱼  相似文献   

2.
鱼类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春 《淡水渔业》1995,25(3):25-26
鱼类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李林春(河南省信阳市农业专科学校,464000)1994年春,作为带队教师,作者在河南省信阳市狮河渔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实习期间,针对家繁过程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作者经过实验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 安徽省舒城县城北渔场建立于1958年,1960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作者自1987年以来,作为实习带队教师,连年到该场工作。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期间发现:该场所用亲鱼均为自繁自养,存有因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亲鱼性成熟个体和年龄愈来愈小,产后亲鱼死亡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提出“引入长江原种,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提供良种”的建议,得到渔场的支持和实施。1995年5月进行了首次  相似文献   

4.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结束了依赖天然鱼苗养鱼的被动局面,开辟了淡水养鱼的新纪元。近30年来,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已广泛普及,而且有了很大提高。但到目前为止,鱼苗产量仍然低而不稳,供不应求。因此,继续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养殖技术的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提高鱼苗产量,促进淡水养鱼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就家鱼人工催产的某些技术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我国青、草、鲢、鳙和鲮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已于1958年先后获得成功。从此摆脱了数千年来“靠天然供苗”的被动局面,为我国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途径。十几年来,家鱼人工繁殖的成绩是巨大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窑河渔场始建于1971年,是一家国有老企业。自2000年10月份以来,窑河渔场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对江黄颡鱼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积极实施汀黄颡鱼产业化经营战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江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的技术体系.为江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要实现汀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就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家鱼人工繁殖普及和发展的今天,凯里市家鱼人工繁殖一直发展不起来,我场及其它鱼场饲养的鱼苗全靠从广西、湖南等省引进,因运输路途遥远,引进的鱼苗往往存活率低,既影响了生产,同时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鱼苗长期靠引进的现实问题,2006年5月,我场首次进行了试验性的草、鳙家鱼人工繁殖,希望在人为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1974,(1):1-8
根据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要求,长沙市郊区岳麓渔场和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自一九六四年起就协作进行家鱼人工繁殖的研究。一九七○年协作筹划青鱼人工繁殖的试验和生产,今年青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进行了鱼类杂交育种工作。现就这两方面的试验情况和结果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58年鲢、鳙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之后,随之草鱼和青鱼的人工繁殖也于60年代初期相继获得成功,至此,我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全部获得成功。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科技最为突出的成果,它结束了淡水养鱼长期仰仗到江河捞天然苗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四大家鱼的鱼苗供应问题,使我国淡水养鱼进入了一个稳步大发展的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李西云 《河南水产》1992,(1):22-23,39
本文报道了信阳地区家鱼人工繁殖场站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由于近亲交配而出现了性状退化的现象,影响了鱼的产量和质量。笔者提出避免近亲交配,防止家鱼性状退化的三项措施,供参考。 1.分别选不同区域或水系的后备亲鱼。池塘和水库中放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一般都是人工繁殖的种苗,在同  相似文献   

12.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3.
鲤鱼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后,在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得到飞速的发展,现多数鱼类都能够通过人工繁育得到鱼苗,只有极少数还有待于解决。在黑龙江地区由于受气候寒冷,冰封期较长的影响,适合家鱼人工繁殖的条件一般在6月或7月。近几年来虽然采用了电厂温流水、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14.
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已有二十七年历史,人工繁殖生产的鱼苗,已逐渐成为淡水养鱼苗种的主要来源。而人工繁殖鱼苗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鱼。众所周知,培育优良的成熟亲鱼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家鱼人工繁殖的决定性一环。  相似文献   

15.
在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普及发展的同时,生产中也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人工催产中“三大率”(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尤以鲢鱼突出。笔者最近在长沙市郊的.两个渔场调查,其中一渔场八三年度催产鲢鱼40组,全产24组,产卵率为60%,受精率70%,孵化率55%;催产药物的剂量,也有逐步增高的趋势。据刘筠教授统计,在七十年代以前,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其来源较为困难,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仍存在着剂量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用颅腔)的缺点。1975年上海生化所又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的新激素,并寄来我所进行试验,经我所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过程中试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玉华 《淡水渔业》1979,(4):27-27,26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家鱼人工繁殖已经有了二十来年的历史。但从我省来看,能孵化青鱼苗的单位不多。摸索青鱼性腺成熟的规律及其影响青鱼性腺成熟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搞好青鱼人工繁殖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8.
王文彬 《齐鲁渔业》2008,25(11):33-33
青鱼、草鱼、鲢、鳙等四大家鱼,其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是人工繁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阶段如果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导致家鱼孵化率下降,甚至会造成受精卵"全军覆没",以致影响整个家鱼繁殖生产计划。因此,在家鱼繁殖获得大量受精卵后,必须认真搞好孵化工作。现将受精卵孵化注意事项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怀头鲶也称怀头、怀子,是黑龙江省地产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优鱼类品种。由于该鱼近些年受自然水域污染、人为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几乎枯竭。近几年来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但在鱼苗发塘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发塘成活率偏低,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发展。这两年绥化市清涛渔场怀头鲶水花鱼苗培育到夏花鱼苗的成活率达到66%和69%。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家鱼人工繁殖有很大的发展和普及。为进一步提高亲鱼的产卵量,近年来对于草、鳙、鲢一年多次催产,己分別由广东兴宁鱼苗场,湖北滠口养殖场和安徽泗县渔场试验成功。为了增加鱼苗产量和验证家鱼一年多次产卵的问题,我所今年进行了草鱼一季二次产卵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