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西市安定区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总体方针,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条例》,把退耕还林草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后续产业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严把规划设计关、种苗供应关、整地栽植关、保苗管护关、补植补造关,并把巩固退耕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边推进,边开发,边巩固,确保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桐柏县退耕还林工程的退耕林地管护、补植补造、复耕、征占用等管理情况的分析,从补植补造、特色经济林、林下中药、速生丰产林和低效林改造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政策和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于2001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至2006年止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86.0万hm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但目前存在部分工程建设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少数农户粮食不能自给等问题,亟待采取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建设、补植补造、发展后续产业等措施,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真正做到“退得下、保得住、不反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武宣县退耕地造林的现状,探讨了保存率偏低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验收、补植补造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勇 《云南林业》2011,(6):40-41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年来,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353.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92万亩,封山育林170万亩;完成巩固成果项目建设后续产业种植594万亩,补植补造64.4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工程覆盖129个县,惠及130万户、544.6万退耕农民。  相似文献   

6.
政策法规     
国家林业局与退耕还林工程省(区、市)签订责任书2006年9月2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代表国家林业局与25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0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责任书,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133·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6·7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06·67万hm2。根据计划安排,今年退耕还林以严格限定在25°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确保留足退耕农户的口粮田为原则,向生态建设重点集中,并要求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都昌县群众在退耕还林实践中,总结出了“户营统管”的经营管理模式,保证退耕地幼树成活成林,收效较好。“户营统管”是退耕还林中坡耕地小班所采取的“分户经营,统一管理”模式的简称。就是在退耕还林坡耕地幼树培育过程中,保持小班内原小地块权属不变,管理上采取统一运作、分户经营、利益约定、确保成林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托管式,另一种为组织式。“托管式”,是指由小班退耕农户集体推举托管人,全权负责对造林后的幼苗进行各项管抚活动(包括抚育、培土、施肥、补植等),确保小班幼树成活成林。各退耕农户根据年度工作量大小,确定小班各年度托管费,并以合同形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与利益分配。“组织式”,是指由村组召集小班退耕农户商讨确定组织者,协调管理。组织者一方面负责退耕农户与县、乡退耕办的联络,上传下达退耕还林事务,另一方面根据农时季节和作业设计要求,发布管抚通知,使小班各项营林活动达到“四统一”(统一时间、统一质量、统一管抚、统一检查)。对不按时执行或不按质量要求的退耕农户由组织者统一雇工管抚,经费由退耕农户承担。各退耕农户根据年度工作量大小,确定年度组织费,并以合约形式给组织者以合理的经济补偿。“户营统管”模式较...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确保退耕农户的根本利益不受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春季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工作的通知》(海政办发[2015]17号)文件精神,由县发改、财政、审计、林业四个部门组成联合验收领导小组,对2015年各乡镇、管委会春季退耕补植补造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验收小组主要从补植补造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对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策本身缺陷和执行偏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退耕农户生计风险与生态风险严重威胁着退耕还林的成果,应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竞争、质量监督等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和补植补造等方面来切实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使退耕还林的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对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政策本身缺陷和执行偏差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风险、退耕农户生计风险与生态风险严重威胁着退耕还林的成果,应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竞争、质量监督等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和补植补造等方面来切实防范和化解上述风险,使退耕还林的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永善县天然保护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目标。总结了该2项工程实施以来在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人员分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退耕地造林、荒山造林、补植补造、幼林抚育、粮食兑现、现金兑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在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今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龙县团结乡河东村委会大灯村民小组,按照国家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及“谁退耕,谁管 护,谁受益”的退耕还林政策要求,发动全村38户彝族 群众,走出了一条依靠村民自治,严格管护退耕还林林 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成功之路。 2002年,大灯村被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省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作启动较晚,加上春季天气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退耕和造林面积不大,造林成活率不高,据摸底调查,还有12.22万亩坡耕地未退,25.33万亩未造林,9.4万亩需补植补造,任务相当艰巨。 (一)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变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黄河上中游地区幅员辽阔,森林  相似文献   

14.
固原地区把退耕还林草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战役,科学规划,认真组织,积极落实,目前,已退耕地造林18.64万亩,基本完成了今年的退耕造林任务。近日,固原地区普降透雨,按照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的部署,全区又抢墒播种柠条22.1万亩。 年初以来,固原地区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草)摆在突出位置,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固原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实施方案》,形成统一规划、统一退耕、统一栽种、统一验收、统一管护和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模式。造林前做到规划到位、宜传到位、地块到位、措施到  相似文献   

15.
"都说秦地无闲草,群山闲草都是宝,谁说秦地无闲草,绿色成她主色调".近年来,宜君县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致富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大力支持下,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生态增量、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2.2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0.32万亩,宜林荒山造林16.95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完成退耕还林成果补栽补造2.5万亩.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全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4年底,三门峡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1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3.3万亩,涉及全市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76个乡(镇),480个行政村,12.56万农户,国家累计投资2.886亿元。2005年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面积31.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6.72万亩,荒山荒地面积11.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2.9万亩。目前,2005年度退耕还林资金直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后续产业培育工作,三门峡市以发展基地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正>承德市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一直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至今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7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30.4万亩,匹配荒山荒地造林33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林业产业基地任务81.95万亩,抚育经营项目131.3万亩,补植补造任务259.92万亩。基本建成了沿边沿坝防风固沙林、滦潮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低山丘陵水保经济林、川地河岸防护林和环城沿路绿化美化风景林五大防护林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67%。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1129万亩减  相似文献   

18.
遂川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连续实施了两年,已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退耕还林的后期管护以及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确保退耕还林工程“不反弹,不复耕”等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成效,提出如下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造林和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巩固造林成果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但是,自我区相继实现灭荒达标和绿化达标以后,有的地方出现了重造轻管或只造不管的现象,一些新造林地和幼龄林因此得不到及时抚育和管理,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到林木的生长.欲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管护对于成林至关重要,如造林后不加强管理,往往会前功尽弃.  相似文献   

20.
桑植县作为湖南省退耕还林的四个试点县之一,自2000年开始至今,共建设造林工程2.23万hm2,涉及到全县39个乡镇(场)的494个村,惠及人口17.26万人。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转移,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工程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退耕地的复耕,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造林管护等,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桑植县退耕造林成果能否得到巩固的关键,我们提出了后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