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我国8个省(市)的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中采到的8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经米蛾卵饲养后,亲代及子代均用于形态学观察。这8个种群的雄外生殖器构造相当一致,但根据雄虫触角棒节上刚毛的相对长度可以分成3组。表现出有明显的种群地理分化。位于较高纬度的北京和内蒙古种群属长毛组、触角棒节上刚毛相对较长;位于较低纬度的湖南和云南种群属短毛组;来自吉林、山东、浙江和广西的4个种群属中毛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北纬22~43度,来自5种不同松毛虫的10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进行了杂交和回交试验,应用方差分析对杂交和回交的亲本生殖力、子代性比、子代蛹期死亡率进行分析。未发现有生殖上的隔离。鉴于供试种群有一定的代表性,初步认为中国境内寄生松毛虫的松毛虫赤眼蜂各地种群仍保持高度的生殖亲和性,尚未发生生殖上的隔离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了观察,研究其触角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雌雄柑橘粉虱触角均为线状,共7节,由柄节、梗节和鞭节(5亚节)组成;触角表面形态变化多样;触角感受器有5种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刚毛感受器、钟形感受器、栓锥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为丰富,约占总数的80%;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种感受器类型及数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esenbeckii(Hartig)是我国松毛虫林业重大害虫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别对其触角、下颚须、前足胫节和产卵器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松毛虫脊茧蜂主要有5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并对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与其寄主的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对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成虫的触角及感器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了雌、雄成虫触角形态、感器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茶丽纹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7个鞭亚节组成,触角上均着生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棒形感器、叉形感器、鳞形感器以及少量表皮孔.其中,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叉形感器在已有的象甲科资料中尚未见报道.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雄虫触角上毛形感器和叉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6.
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观察及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与嗅觉的相关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Q隐种烟粉虱头部感器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烟粉虱雄成虫触角长度为191.55μm,雌成虫触角长度为235.97μm明显长于雄成虫。雌、雄成虫的柄节和梗节长度均无显著性差异,雄成虫鞭节为144.90μm,雌成虫鞭节为187.34μm,雌成虫明显长于雄成虫,但两者在感器形态、大小、位置和数量上无显著性差异。雌、雄成虫的头部均有微毛感器、刺形感器、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等5种感器。其中,微毛感器和刺形感器在头部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上,且主要位于触角鞭节的背面和腹面,锥形感器的长度最长,雌、雄成虫的锥形感器长度分别为11.37和11.67μm。在分别对触角、梗节和鞭节进行切除后,烟粉虱成虫对其嗜食寄主黄瓜失去趋向性,表明触角鞭节是Q隐种烟粉虱的重要嗅觉器官。触角鞭节上的感器在雌、雄Q隐种烟粉虱成虫对黄瓜幼苗气味选择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位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上的感器对黄瓜气味没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日立S-3400N型扫描电镜对稻纵卷叶螟姬小蜂Stenomesius maculatus Liao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稻纵卷叶螟姬小蜂触角为膝状,雌虫鞭节有8亚节,雄虫鞭节有7亚节;其触角上共观察到7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感觉孔、指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乳头状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有3种亚型,多孔板状感器有2种亚型;雌雄成虫触角在形状和结构上相似,但仍存在一些差别:雌蜂触角显著长于雄蜂触角;雄蜂触角柄节直径显著宽于雌蜂柄节直径,其他各节直径雌蜂显著宽于雄蜂;雄蜂与雌蜂环状节相比,雌蜂多1节,多出的那一节环状节上存在毛形感器Ⅲ型;雄虫棒节上无指形感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美国白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雌成虫触角呈锯齿状,雄成虫触角呈双栉节状。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有所不同,个别感器的长度和基部直径差异显著。美国白蛾成虫触角上分布9类共16种感器,即4种毛形感器Ⅰ~Ⅳ、2种刺形感器Ⅰ~Ⅱ、1种鳞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Ⅰ~Ⅱ、2种腔锥形感器Ⅰ~Ⅱ、1种栓锥形感器、1种舌形感器、2种Bǒhm氏鬃毛Ⅰ~Ⅱ以及1种新的感器——单孔栓感器。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单孔栓感器数量较少,雌、雄成虫触角上仅发现2~3个,在雌成虫第1~3鞭亚节腹面锯齿端部各分布有1个。毛形感器Ⅳ——超长毛形感器及舌形感器仅分布在雄成虫触角上。锥形感器Ⅰ~Ⅱ、腔锥形感器Ⅰ和Bǒhm氏鬃毛Ⅰ~Ⅱ的长度在雌、雄成虫间均差异不显著,而其余感器的长度在雌、雄成虫间均差异显著;雄成虫触角上毛形感器Ⅰ~Ⅲ、腔锥形感器Ⅱ和刺形感器Ⅰ~Ⅱ的长度均显著大于雌成虫触角上的,雌成虫触角上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的长度显著大于雄成虫触角上的。表明美国白...  相似文献   

9.
应用雌蜂对寄主卵的接受率作为指标,对采自我国北纬22~43度,5种松毛虫的6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米蛾卵上的避免过寄生能力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各种群的雌蜂对自身、同种群其他个体及其他种群已寄生过的卵都能很准确地予以辨别,各种群间避免过寄生的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测了烟粉虱触角感受器的分布、形态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触角由柄节、梗节和1~5节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5种感器,即微毛感器、锥形感器、刚毛感器、钟形感器和腔锥感器,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除了微毛感器和刚毛感器的数量较多外,腔锥感器、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的数量均较少,分别为6、4和1个。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锥形感器和腔锥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和感觉神经元等结构组成。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烟粉虱雌虫对苘麻、棉花、烟草、黄瓜和甘蓝5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约30%的烟粉虱个体对气味源无反应,50%以上的个体对寄主植物具有显著的行为反应,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率差异显著,从大到小顺序为:黄瓜>苘麻>棉花>烟草>甘蓝。  相似文献   

11.
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 Yang)触角感觉器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虫鞭节7节,雄虫鞭节8节。雌雄蜂触角上存在以下7种感觉器:Bhm氏鬃毛、毛形感觉器Ⅰ和Ⅱ、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Ⅰ和Ⅱ、乳头形感觉器Ⅰ和Ⅱ、腔锥形感觉器和指形感觉器。指形感觉器只见于雌虫。雌蜂触角感觉器数量、种类比雄蜂多,性二型现象明显。明确了白蛾黑棒啮小蜂触角超微结构,为寄生蜂寄生行为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革翅目昆虫是河南省中部地区鳞翅目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农业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中的蠼螋科,蠼螋属中的蠼螋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蠼螋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26和30个亚节组成。共有8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坛形感器和腔乳头状感器。在触角的不同亚节上,感器类型和数量又有所不同:鞭节上感器种类丰富于柄节和梗节,雄虫触角上的感器种类和数量多于雌虫,芽孢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松毛虫病毒资源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8年以来,云南省从松毛虫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到6种病毒。于1984~1994年,先后应用推广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文山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4282.3hm2,当年防效70.0%~92.8%,持续感染明显。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致病力强,毒力稳定,并具有继代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对八角黄瘿蚊和八角红瘿蚊雌、雄成虫的触角及其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成虫触角鞭节共12个亚节,每节呈中部稍缢缩的圆筒状;雄成虫触角鞭节共24个亚节,其形态有2种,即中间部分膨大的球状和中间部分缢缩、两端膨大的葫芦状。在2种八角瘿蚊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的触角感受器,即毛形感受器、短绒毛、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及环丝。其中,锥形感受器具有Ⅰ型、Ⅱ型2种亚型;环丝在雄成虫触角上表现为环状毛形态,在雌成虫触角上则表现为缠角毛形态;柱形感受器仅在雌成虫触角上观察到。2种八角瘿蚊成虫的触角感受器类型、形态相似,仅存在细微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杂拟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杂拟谷盗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拟谷盗成虫触角为棒形,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又分为9个亚节,不存在雌雄二型现象。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以下6类14种感器,包括Bhm氏鬃毛、3种毛形感器、1种栓锥形感器、6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2种指形感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长度、基部直径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杂拟谷盗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寄生蜂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落叶松毛虫卵3292粒,通过室内饲养,发现3种寄生蜂。对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每卵出蜂数、雌雄性比进行了统计分析,寄生率分别为56.23%、35.66%、0.49%、总寄生率达92.38%;一粒寄主卵通常只育出1头宽缘金小蜂,育出松毛虫黑卵蜂平均为8头,最多13头,最少4头;宽缘金小蜂和黑卵蜂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63:1和1.47:1。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角扁谷盗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观察,分析了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9个亚节组成。成虫触角上共有3类感受器,可将其分为8种,分别是:刺形感器(Ⅰ、Ⅱ、Ⅲ、Ⅳ)、毛形感器(Ⅰ、Ⅱ、Ⅲ)以及B9hm氏鬃毛。比较发现,雄虫触角每节的长度均显著长于雌虫,雌、雄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相似,类型基本相同。结合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锈赤扁谷盗的相关研究等,对长角扁谷盗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推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油茶上新发现的蛀干害虫南方锦天牛Acalolepta speciosa的定位及识别寄主和求偶等行为,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和感器的分布及种类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南方锦天牛雌、雄成虫触角的总长度平均分别为41.96 mm和47.33 mm,雄成虫触角的平均总长度显著长于雌成虫。在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5种类型14个亚型的感器,其中雌成虫触角上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4个亚型)、刺形感器(4个亚型)、锥形感器(4个亚型)和Böhm氏鬃毛;雄成虫触角上除以上4种感器外还有1种腔锥形感器;不同类型感器的数量依次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ö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但数量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毛形感器在南方锦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数量最多,表明其在接收性信息素或寄主挥发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我国北纬22~43度,5种不同松毛虫的6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对温湿度的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供试温度范围为13~33℃,相对湿度范围为35%~95%;测定的种群特征包括发育历期、蛹期死亡率、生殖力和子代性比。还比较了种群间经受低温冷藏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除了在接近发育起点的低温下外,各地种群对温湿度的反应基本一致。在低温低湿或低温高湿条件下,北方种群中出现了一部分发育相当缓慢的个体,而山东及以南的种群则没有。北方种群也比南方种群更能经受在发育起点以下的低温下冷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群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各5个不同地理种群对灭多威、溴氰菊酯、辛硫磷的室内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赤眼蜂种群具有抗药性差异。螟黄赤眼蜂的敏感种群为采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农场种群,与之比较,其他4个种群对灭多威的LC50的变化范围为其1.93~6.72倍,对溴氰菊酯的LC50为其5.35~39.08倍,对辛硫磷的LC50为其3.49~29.76倍;松毛虫赤眼蜂的敏感种群为采自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亚布力南种群,与之比较,其他各个种群对灭多威的LC50的变化范围为其9.52~70.66倍,对溴氰菊酯的LC50为其73.12~288.16倍,对辛硫磷的LC50的变化范围为11.84~50.3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