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为春剑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日光温室栽培中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率及其药物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各处理中春剑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分别为2.96%和1.16%。几种杀菌剂对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百菌清800倍液对春剑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百菌清500倍液对春剑沤心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百菌清800倍液。[结论]使用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同时还应采取其他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2.
春兰阴棚叶斑病和沤心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春兰在阴棚条件下叶斑病和沤心病的感病状况及用药防治效果,进行了阴棚条件下栽培的用药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叶斑病和沤心病发生,平均感染率为3.77%和2.99%,喷施杀菌剂对叶斑病有防治效果,其中以百菌清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而对沤心病无效。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春兰病害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日光温室栽培的兰花进行了7种农药喷洒防治病害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感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为3.61%和0.93%;参试的几种杀菌剂对叶斑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阴棚下施肥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黔西南地区春兰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阴棚栽培的春兰分别喷施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肥和清水(对照),研究施肥对春兰生长的影响。[结果]除磷酸二氢钾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沤心病苗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施肥处理沤心病的平均发生率为2.63%。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斑病病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除复合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萌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喷施混合肥处理的最高。除尿素处理外,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开花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喷施复合肥处理的最高。[结论]喷施氮磷钾完全肥料促进春兰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纬度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研究高纬度地区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技术。[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泉花551花生品种为材料,选取12种杀菌剂,以清水和多菌灵作对照,研究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3种杀菌剂对叶斑病均有防治效果,其中百泰、阿米妙收、凯润和外尔(用药量:750.0 m L/hm2、187.5 m L/hm2、300.0 m L/hm2和375.0 m L/hm2)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较多菌灵提高49.27、35.73、32.22和26.00个百分点;其产量均在5250.00 kg/hm2以上,分别较清水增产15.63%、11.84%、10.44%和16.82%,较多菌灵增产13.79%、10.07%、8.69%和14.96%,且安全性高。[结论]为高纬度地区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种杀菌剂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种农药中,新班击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效最好,达60.5%,高招的相对防效次之,为53.5%,曹达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0.2%和18.6%;4种药剂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58.68%、41.94%、39.21%和33.64%。[结论]新班击和高招对秋糯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增产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的适宜发病条件,并筛选其杀菌剂。[方法]分离并鉴定烟台市牟平区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花生网斑病病原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和花生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是引起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病原菌。25℃、12 h光暗交替条件最适宜2种病原菌生长并产孢,百泰、阿米妙收、金极冠3种药剂对该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较好,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田间药害,值得推广。[结论]试验结果为花生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贵州省道真县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验证,利用形态学与rDNA-ITS对致病菌进行鉴定,之后通过大田防治试验测定5种杀菌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引起道真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杀菌剂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最佳,病害防治效果为81.63%;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74.49%;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为30.61%~51.02%。[结论]道真大沙河党参茎基腐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党参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秋葵叶斑病菌的化学药剂,该试验进行了8 种不同药剂对秋葵叶斑 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秋葵叶斑病菌对8 种药剂均表现敏 感,其中对氟硅唑最敏感,从抑制率来看,对500mg/L 的丙环唑最为敏感;室外结果表明:8 种杀菌剂对 秋葵叶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环唑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0%以上。综合得出丙环 唑和氟硅唑对秋葵叶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观赏凤梨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的病原和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同时,分别测试了5种供试杀菌剂在2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和弯孢霉(Curvularia sp.)均能够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抑制炭疽菌菌丝的生长;而80%大生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则可有效抑制弯孢霉菌丝的生长。[结论]要同时防治炭疽菌和弯孢霉导致的凤梨叶斑病,应该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绿斑病对夏橙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盆栽的2年生奥林达夏橙为试材,测定叶片膜透性、MDA、SOD、POD、CAT。[结果]轻度病叶对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无显著影响,中度病叶和重度病叶显著增加了叶片中MDA含量和膜透性,降低了叶片中CATS、OD和POD含量。[结论]绿斑病藻大量寄生后引起夏橙叶片中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功能的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内活性氧积累,进而引起膜脂过氧化发生和膜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12.
魏书琴  刘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0-9531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药剂。[方法]用11种药剂在2 500、1 250和833 μg/ml 3种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刺五加黑斑病菌进行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影响很大,其中10%世高水分散剂、30%福嘧霉悬浮剂、50%扑海因WP和20%黑星叶霉唑超微WP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菌效果最佳,在各浓度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率均为100%;3%多抗霉素WP的抑菌效果也很好;50%菌安利WP在浓度为2 500 μg/ml时,75%达科宁(百菌清)WP在浓度为1 250 μg/ml时,对刺五加黑斑病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他药剂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制作用不大。[结论]在11种药剂的3种浓度处理中,筛选出5种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徐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51-10752,10767
[目的]对壳聚糖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壳聚糖在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的方法,对壳聚糖体外抑制金叶女贞褐斑病菌以及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体外抑菌效果都很好,其中分子量5万~6万效果最好,1万~2万次之,6000效果稍差;壳聚糖预防试验中,分子量5万~6万和1万~2万的预防效果都很好,在2.0%浓度时,可以达到免疫效果,分子量6000的效果较差,感病率51.37%~83.32%;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24h施药时各分子量的2.0%浓度也达到免疫效果;36和48h施药时分子量1万~2万和5万~6万的高浓度治疗效果不错,其他均较差。[结论]分子量5万~6万、浓度1.5%~2.0%的壳聚糖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能够达到很好效果,治疗时间以感菌后48h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15.
程鹏飞  刘静香  周春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00-15001,15004
[目的]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生产中的角斑病与斑疹病进行区分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植物病变特征进行色度学研究,以颜色及纹理作为植物病害图像特征参数进行病斑图像周长、面积和形状的提取,从而进行病害图像的分类判断。[结果]以CIE1976HIS色调百分率直方图法提取色度特征参数,过程简单、有效,运算速度快,消除了叶片形状大小的影响;利用色调直方图的统计特征参数分析,其色调偏度能够显著地将不同病状区分出来。[结论]该研究认为色调偏度可作为区分角斑病与斑疹病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方法]用80%好意粉剂、50%依普同粉剂、43%治粉高悬浮剂、25%爱育宁乳油、12.5%欧得悬浮剂、80%新万生粉剂和43%治粉高悬浮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和25%治粉高悬浮剂7种药剂及组合进行香蕉叶斑病防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治粉高组合处理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最好。[结论]在病害发生期,治疗性杀菌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预防性杀菌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安金花  朴世领  金春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2-10753
[目的]筛选高效防治赤星病和野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赤星病防效试验安排2种药剂,野火病防效试验安排3种药剂,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对晒烟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对于烟草赤星病,菌核净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73.22%,晒烟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多抗霉素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69.15%,不如菌核净500倍液的防效好。对于野火病,春雷霉素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69.70%,居第1位,其次是链霉素0.2 mg/kg和菌克毒克200倍液,其平均防效分别为65.74%和58.64%。春雷霉素500倍液处理在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与其他处理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菌核净500倍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赤星病的杀菌剂,春雷霉素500倍液和链霉素0.2 mg/kg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野火病的杀菌剂,在生产上均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