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自1976年发现此病,近年逐步扩展到十五个社(场)的一百零四个大队,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植棉总面积的51.4%,其中重病面积16020亩,占植棉总面积20.5%。少数严重的田块,整蚯整片的枯死,导致翻耕改种。初步统计,我县1981年因棉花枯萎病危害损失皮棉1550担左右。因此开展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梁占强 《植物检疫》1993,7(3):204-205
保定地区位于河北中部,现辖管二十个县、市(1983年前辖管23个县、市),是河北省辖区内的大地区,也是河北省的主要产棉区,历年植棉百万亩以上。棉花黄、枯萎病是我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两大毁灭性病害,严重的为害着棉花的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棉花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爱珍 《植物检疫》1995,9(1):62-63
棉花枯萎病的综合治理技术吴爱珍(江西省九江市植保植检站九江市332000)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植棉面积由过去的33333hm2左右扩大到66666hm2以上,年总产皮棉也由过去的4万t左右增加到7万t左右。但是,由于棉种调运频繁,调运渠道也...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棉花,为全国商品棉生产县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枯萎病蔓延迅速,为害日益加重,尤其是2007年暴发成灾,为历史罕见。因此,研究棉花枯萎病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棉花枯萎病综合防治,保证棉花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坚持16年棉花良种产地检疫有效控制了枯萎病的扩展郑先驹(安徽省望江县植保植检站246203)安徽省望江县是有40多年植棉历史、近20万亩的老棉区,1974年开始建设无病良种选、繁、推、产、供、销一条龙繁殖供种体系。1984年建立11700亩棉花无检疫...  相似文献   

6.
郭振华 《植物保护》1984,10(4):34-34
棉花苗床枯萎病,是棉枯萎病区推广塑膜营养钵移栽后突出的生产问题,由于苗床内温湿度适宜,所以,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病死苗尤为严重。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我们用国产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主要植棉条件的对比,阐述了新疆棉花生产的优势所在及其在国内外的地位;通过对市场供求分析和预测、植棉生态与流通体制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棉纺工业发展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棉花生产的适度规模、宏观布局与流通体制改革的调控对策,以及棉花产业化的构想与模式。最后,提出了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与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棉花生产虽具有资源、成本、市场和劳动力素质等诸多优势,但也面对新的竞争和挑战。为确保棉花优质,提高棉花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棉花单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加植棉效益。故此,笔者认为,植棉在施肥上要根据棉花生长对营养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就我市而言,应"四改"常规施肥技术,确保植棉节本增效。1改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我市属老棉区,旱地长期种植棉花,且近年  相似文献   

9.
坚持产地检疫保护良繁基地江苏省盐城市郊区农业局1建立无病良繁基地,控制检疫性病虫传播。蔓延建立无病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统一供种是杜绝检疫对象扩散,蔓延的有效途径。我区有近60年的植棉历史,自1968年棉花枯萎病在我区首次发现后,迅速蔓延,1983年暴发...  相似文献   

10.
内黄县为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县17个乡镇,常年植棉面积27~34万hm2。种植模式有地膜覆盖春播西瓜套种棉花(简称瓜套棉)、春直播棉花、地膜覆盖棉花、麦套棉花等。瓜套棉比单植棉花经济效益一般提高40%左右,所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7年一些乡镇瓜套棉面积发展到占植?..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世界性的危险病害,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自一九六四年引种鄂光棉以来,此病即传入我区。目前,全区九个棉花原(良)种场,发现此病的已有六个,发病面积占国营原(良)种场棉田总面积的19.8%。这对我区棉花种子生产和棉花增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无病原(良)种基地,切实加强棉花良种检疫,是控制枯萎病、黄萎病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为此,特制订如下规程: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研究它在田间发病与消长规律,对开展综合防治,大田病害普查和防治方法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于1972—1974年在河南新乡,采用田间正常播种、分期播种、分期接种的方法,对枯萎病发病消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景 《植物医生》2009,22(4):42-43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冀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黑龙港流域,植棉历史悠久,随着抗虫棉的不断推广,植棉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敦煌市具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也是甘肃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自1983年普查发现棉花枯黄萎病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重.仅管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技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至今仍是制约本市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植物医生》2013,(6):19-19
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消息.历经我国农业科研人员26年潜心研究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一科研成果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60年代育成的抗枯萎病棉花代表品种陕401、70年代的86—1至80年代的中棉12、盐棉48、苏棉1号等推广应用至今,抗病棉和感病棉的中、高产植棉实践表明,无病或轻病条件下,感病棉产最高于抗病棉:重病条件下,感病棉损失重,甚至绝产,其产量低于抗病棉。为了在病区充分发挥抗、感品种各自的优势,须在植棉前,对病田种植感病棉或抗病棉进行优化的预测和决策.  相似文献   

17.
2015-2016年于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凹玻片法等方法测定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并于河南安阳枯萎病人工病圃和温室研究了新壮态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当新壮态浓度为10.0%时,抑制率分别为100.0%和93.1%;4.0%~8.0%的新壮态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产孢量。0.25%和0.5%的新壮态浸种能显著增加棉花的株高和芽长。在棉花枯萎病人工病圃,叶面喷施10.0%的新壮态稀释液5次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68.8%;在温室内,用1.75%的新壮态灌根5次,防治效果达64.5%。本研究表明,在棉花枯萎病发生前用新壮态喷施或灌根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桥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徐本庆,李超(河北省吴桥县棉花研究所061800)1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吴桥县常年植棉1.67万hm2,是冀东南主要高产植棉县。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高产的主要障碍。1964年我县只有赵楼棉花原种场...  相似文献   

19.
我县棉花枯萎病于1964年6月21日在原彭泽棉花试验站首次发现。由于检疫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速度加快,危害加重。棉花枯萎病在我县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巴音郭楞州农业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8万hm2左右。近年来,棉花枯萎病在本州尉犁县、轮台县、且末县、库尔勒市等地发展蔓延,影响棉花生产,并已造成一定的损失。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发展,必将成为继续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为此,自治州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