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板栗树的树体结构特点 1.干高度和树冠.树冠大小与成形的快慢是幼树结果早、成年树稳产高产的基础,而树冠的大小与树干的高度直接有关,栗树的树干高度以8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板栗树树冠的层次性明显,有利于立体结果.在修剪时应注意培养层次性,使树冠上下内外都结果,同时各层的主枝与主干的分枝角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枝条的长势.一般分枝角度在50°~60°之间较为适宜.侧枝角度应大于主枝角度.  相似文献   

2.
余旭 《安徽林业》2007,(4):31-31
杨梅种植后的管理是否得当,与丰产优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其营林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整形修剪杨梅生长特别旺盛,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于枝条生长,为平衡树势,调节养分供应,缩小大小年幅度,必须整形修剪。1.矮化整形。为控制树冠生长高度,促进树冠横向发展,应疏除直立的中心干,配合拉枝、撑枝等技术,使树冠呈开心形。主  相似文献   

3.
<正> 西伯利亚冷杉被喻为北方柏。这是个优美的树木,它具有尖塔形树冠,春天当每个小枝末端都生出鲜绿色嫩芽时特别美丽。 树冠呈端正的窄园锥形,在林冠下部生长的侧枝几乎垂到地面,向上的枝条逐渐变短并渐及顶端,树木顶端是尖的,甚至老树顶端也不变钝。树干笔直,呈园锥形,高度可达30—35米,树皮银白色,上边长有特别的小瘤,其中含有带香味的松脂,从中可以采取加拿大树胶,树胶可用于光学仪器工业和医药上。  相似文献   

4.
围绕着树木光合作用,根据乔木树冠特点,深入研究树冠采光面积系数这一新概念。认为树冠采光面积系数,与叶面积系数一样,都是绿色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的反映,但前者比后者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为实用,也便于测定。树冠采光面积系数,系指树冠采光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值,是树木生产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随着树冠长度增大而增加,随着树冠幅度增大而减小。为此,通过合理的修枝修剪技术措施,为乔木塑造一个理想的树冠冠型和形状,以寻求树冠采光面积系数的最大值或较大值,从而提高林木的生物产量,充分发挥乔木树种高度优势及其空间效益。  相似文献   

5.
树木地上部分由干、枝、叶组成。树冠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决定着树木的生长活力和生产力。因此,研究树冠结构对探讨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曾利用34株解析木进行分析。 1 横断面形状 树冠横断面形状系指树冠内部不同高度处横断面形状而言,一般视其为圆形。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直径绕于轴是对称的。这适合于林分中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对中庸木及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园林绿化大苗应具备3个条件:一、通直的树干,树高2.3-3.5米: 二、完整紧凑匀称的树冠;三、强大的根系。因此,培育园林绿化大苗关键是培育一定高度的树干和匀称的树冠。  相似文献   

7.
【目的】树冠是林木长势监测、树种识别、蓄积量估测等森林调查中的重要森林参数,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生态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通过无人机影像提取树冠信息,具有高效、准确和低成本等优势。【方法】以湖南衡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阈值法和K邻近法,分别对正射影像和冠层高度模型进行图像二值化,取其交集得到树冠区域图;利用数学形态学开闭重建滤波对树冠区域图进行去噪处理,有效平滑影像,避免影像对象边缘轮廓偏移;采用局部最大值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前景背景标记,根据影像标记修正梯度图像;利用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树冠信息。【结果】在树冠区域提取中,基于阈值法和K邻近算法成功分割出树冠区域与背景区域,确定树冠分割范围。通过数学形态学滤波,有效地去除了由噪声及树冠内部的纹理信息所造成的伪局部极值,减少了分水岭分割算法的过分割现象,同时保护了树冠边缘轮廓及其位置信息。【结论】单木尺度上,树冠信息提取的F测度为75.98%;样地尺度上,提取的树冠面积相对误差为13.3%。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树冠信息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较高郁闭度林分的树冠信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种植在公园岸边的柳树进行重度修剪试验,结果表明柳树可以通过重剪,对树体的高度、形状进行调控,达到矮化树冠、促发新枝、丰满树冠、提高观赏价值和抗倒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大兴安岭小径级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燃烧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大兴安岭小径级兴安落叶松的树皮、树干、树冠等各部位的灰分含量做了测定,探讨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不同的原因。实验结果显示小径级兴安落叶松不同部位灰分含量是不同的,总体表现为树冠树皮树干。树冠部分灰分含量最高,且从树冠的上、中、下依次增大。树皮灰分含量其次,从基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灰分含量呈增大趋势。树干部分灰分含量最小,基部心材灰分含量是整株中最低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地区的夏季典型高温日,通过垂直实测空气温湿度的实验方法,对悬铃木行道树进行垂直方向的有遮荫与无遮荫对比实测,以了解植物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对垂直方向的空气温湿度分层影响机制。实验发现:无遮荫垂直方向的温湿度日变化受太阳辐射与空气流动影响,没有与高度相关的明显变化规律;悬铃木行道树垂直温湿度日变化受树冠层的遮荫与蒸腾作用影响,从下垫面到树冠表面的各高度分层中,日最高温度位于树冠表面,且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加大,树冠表面和林荫下人活动层的垂直温差最高达到10℃,同时因为蒸腾作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降温使与树冠表面同高度水平方向的无遮荫测点温差达到5. 1℃。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改善室外小气候舒适性在垂直分层高度的空间作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均衡直径分布常被用来描述异龄林的目标直径分布(迈耶,1952)。这些分布的主参数是: 保留的林分密度(通常是每英亩断面积,每英亩株数或树冠竞争因子),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可燃物特点及潜在火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西山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森林清查数据将可燃物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疏林地。根据样地调查和树木生物量模型计算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可燃物载量、厚度和高度。根据2000—2006年当地气象数据,确定历史平均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主风向,在此背景下对风场进行模拟,进而对地表火和树冠火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不同类型火发生时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的分布图。地表火的蔓延速度为0.01~0.22m.s-1,树冠火的蔓延速度为0.12~2.25m.s-1;地表火的火线强度为144~6595kW.m-1,树冠火的火线强度为3214~189002kW.m-1;地表火的火焰高度为0.37~2.50m,树冠火的火焰高度为1.75~13.4m。通过对可燃物和火行为指标的计算,可以为防火林带规划和防火林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可燃物管理、扑火安全防范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香港红壤地区的林内雨养分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内雨的养分含量,愈来愈受到森林工作者的重视。它不仅与土壤的养分循环和平衡有直接关系,而且反映了森林生长的一般生态条件和生理特性。林内雨是降雨和树冠截留量之差。它的养分含量和树种、雨量及元素的淋溶特性有关,又随季节变异。中国南方高温多雨,土壤富铝化作用强烈,盐基流失严重。生物循环对森林生长特别重要,而树冠淋洗便是养分循环主要途径之一。为了估计林内雨的养分含量,特别选择了两种生长在热带红壤地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树冠淋洗的特性、意义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
柳杉针叶量与柳杉树高、胸径、树冠高度、树冠直径的相关分析,都呈极显著关系,但柳杉针叶重量与柳杉树冠直径取对数后关系更为密切,关系式为lgW=-0.01969+2.4382lgD,r=0.9569,并以此建立柳杉树冠级数表。  相似文献   

15.
柳杉毛虫预测预报因子——树冠级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杉针叶量与柳杉树高、胸径、树冠高度、树冠直径的相关分析,都呈极显著关系,但柳杉针叶重量与柳杉树冠直径取对数后关系更为密切,关系式为LgW=-0.01969+2.4382lgD,r=0.9569,并以此建立柳杉树冠级数表。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树形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及分形理论的应用 ,提出了用分形维数特征即树木图像的灰度曲面分形维数、冠形轮廓分形维数及 4个方向的有向维数和树木形状特征即树冠高度方向 8等分处所对应的 8个冠幅和树冠的高度作为特征来进行树形的识别 ,并建立了树形识别系统。该系统的输入层分别是图像的维数特征和树木形状特征值 ,共计 15个节点 ,一个隐含层 ,输出层则是要判断的 6种树形。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地对树形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7.
高等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是一类特殊的病害,特别是当寄主为高大的园林树木时,这类病害更加难以观察和理解。利用机动灵活的无人机近距离观察园林树木树冠上的两种寄生植物——桑寄生和槲寄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寄主,桑寄生均生长在树冠的外层;一般老叶为绿色,嫩叶为红色。槲寄生生长在寄主南洋楹树冠的内层,但当南洋楹Falcataria moluccana的上层树冠枝叶枯死后,其位置变为树冠的外层;同时槲寄生的颜色也因为暴露在阳光直射之下由绿色转变为黄绿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梨树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对晚霜抗性差异的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对晚霜抗性有显著差异,老树抗性强于幼树,无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显著,有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不显著,采用立木式和棚架式2种栽培方式的梨树受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粘虫板在枣树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就不同颜色、不同放置高度和方向粘虫板对枣园害虫的粘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板对昆虫的粘虫效果不同。其中黄色板的粘虫效果最好,其次是绿色板,依次为白色板、蓝色板、红色板、黑色板;树冠中部放置粘虫板效果明显好于树冠顶部;不同方向粘虫效果无显著差异。并对粘虫板在枣树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板栗换冠改良技术是利用果树嫁接的基本原理改造低劣栗林,采用的良种要求与大砧嫁接亲和力及发枝力、成枝力强,使树体结构紧凑。其技术要点是:1.选择适宜的换冠方式板栗换冠嫁接树龄宜选择3~5年生。嫁接采用“断头插接法”,即将3~5年生的幼树主干在离地面10~15厘米处平头锯断,完全去掉树冠,并用锋利柴刀削平断面。如遇主干不直时,可稍提高锯切部位。然后用所留主干作砧木,在其上面嫁接良种接穗,成活后培养新的树冠。2.选择适宜的换冠时间换冠嫁接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但具体时间应根据不同嫁接方法而定。“断头插接法”适宜于春季进行,特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