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1 打好仔兔基础 ,把好断奶关养好仔兔主要是加强母兔营养 ,增加其泌乳量 ,防止母兔乳房炎 ,保证仔兔健康没病。若遇仔兔黄尿病 ,可喂 1/3片痢特灵或 1/ 5片氯霉素 ,连用 2~ 3天。母兔乳房炎吃消炎药或注射青霉素 ,一次 40万单位连用三天。仔兔 16天开食 ,喂少量易消化的嫩草、菜叶 ,2 2天开始投放全价饲料 ,少喂勤添。补料的目的 ,一是补充营养 ,二是增强仔兔的适应性 ,使断奶不感到突然 ,达到平稳过渡。仔兔长到 35~ 42天即可断奶 ,方法有一次性断奶法和分批断奶法。前者指 :到 35天 ,所有仔兔一律不再哺乳 ;后者指 :到 35天让体格健壮…  相似文献   

2.
从35天断奶到三个月龄的獭兔为幼獭兔,它生长发育快,食欲旺,各器官发育不健全,抗病力差,特别易患肠胃病。管理不当,极易死亡,为此养幼獭兔要严把四关: 1.把好断奶关 要加强母獭兔营养,增加其泌乳量,防止母獭兔乳房炎,保证幼獭兔健康没病。若遇幼獭兔黄尿病,可喂1/3片痢特灵或1/5片氯霉素,连用2~3天。母兔患乳房炎需吃消炎药或注射青霉素,一次40万单位连用三天即可。仔兔16天开食,喂少量易消化的嫩草、菜叶,22天开始投放全价饲料,少  相似文献   

3.
<正>1日常防病要点1.1母兔乳房炎在产后2~3天内,给母兔肌肉注射大黄藤素注射液2m L,或每日口服复方新诺明0.5g,同时加上等剂量的小苏打,连用3天。1.2仔兔黄尿病在仔兔出生3~5天,用庆大霉素或大黄藤素滴鼻,每次3滴,连用2~3天。1.3仔兔出生30~35日龄时皮下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1.4仔兔断奶后要在日粮中添加预防大肠杆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复方预防肉兔乳房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乳房炎是繁殖母兔的常见病,它影响到母兔的生产性能的发挥和仔兔的断奶成活率高低.选用蒲公英复方在母兔产仔前2天至产仔后4天内连续投喂进行预防,能有效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仔兔断奶成活率,降低繁殖母兔淘汰率.  相似文献   

5.
陆飞 《山东饲料》2004,(2):33-33
母兔的泌乳高峰期在产后14~17d,仔兔开眼后,生长发育快,对食量和营养需要逐步增大,母兔的奶汁已经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不补喂饲料,仔兔就会乱啃乱吃,极易舔食母兔的粪便或脏物,发生疾病。要提高仔兔断奶成活率和断奶体重,必须重视哺乳期的补料。  相似文献   

6.
仔兔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都较差,饲养管理稍有不慎,都会造成仔兔的死亡,从而降低养兔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管理,精心饲养,是提高仔兔的成活率的关键。1加强母兔饲养母兔怀孕20d后,饲料的喂量应是空怀期的2倍,蛋白质含量增加到14%以上,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产前3d和产后3d适当减少精料,加喂复方新诺明,防止母兔乳房炎。产后3d让母兔自由采食,增加青绿多汁饲料,供给充足的饮水;  相似文献   

7.
一般母兔的乳头都是 8个,但产仔数的多少却相差悬殊,平均 5~ 6只,高的可达 10只以上,少的只有 1只或产后全窝死亡。一般每只母兔可哺喂 7~ 8只,优良母兔哺喂得较多。为了提高仔兔的成活率,促进其平均发育,可对仔兔进行调整,把产仔多的母兔的仔兔寄养给产仔少的母兔带养,具体方法为: 1寄养 母兔产仔太多超过其哺育能力时或母兔患乳房炎不能哺养,可首先找合适的“保姆兔”。保姆兔必须产期相近,产仔较少,性情温顺,泌乳力强,健康无病。寄养时仔兔的出生日期一般相差 2~ 3天,以免仔兔大小相差悬殊,弱者吃不到乳汁或母兔因嗅…  相似文献   

8.
<正>哺乳期是指自母兔分娩到仔兔断奶的时期,一般为28~45d。由于此阶段仔兔的营养全部来自母乳,母兔泌乳量越大,仔兔的生长越快,发育越好,成活率越高。因此,此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母兔健康,提高泌乳量,保证仔兔正常发育,少患病,生长快。1饲喂青料母兔分娩后1~3d,乳汁较少,消化机能尚未完全恢复,食欲不振,体质较弱,消化能力低。这时,饲料喂  相似文献   

9.
1)适时断奶。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仔兔28~42日龄、体重达750g以上即可断奶。断奶过早,会影响幼兔的生长发育;但断奶过晚,也不利于母兔复膘,影响母兔下一个繁殖周期。因此,根据仔兔品种、生长情况、母兔体况等决定适宜的断奶时间。一般说来,肉兔品种的仔兔可在28~35日龄断奶,毛兔、獭兔品种的仔兔可在35~42日龄断奶。2)加强营养。断奶后的幼兔要多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的颗粒料,少喂水分过多的青饲料及粗硬饲料。日粮中的蛋白质应达到16%~18%,饲喂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喂料4~5 次。  相似文献   

10.
1缺乳症状母兔乳房和乳头松弛、柔软或萎缩变小,母兔不愿哺乳,有的咬仔甚至吃掉仔兔;仔兔因饥饿而不停地爬动、鸣叫,因缺乏营养而消瘦、死亡;有的仔兔因吃不饱而咬伤母兔的奶头,致使母兔发生乳房炎。2缺乳原因2.1营养供给不足日粮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面,缺少蛋白质、维生素,日粮喂量少,母兔孕后期和哺乳期缺乏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均可导致母兔缺乳、无乳。2.2健康状况不良母兔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和  相似文献   

11.
肉兔乳房炎是产仔母兔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产后1周左右的哺乳期。轻者影响仔兔吃乳,重者造成母兔乳房坏死或因败血症而死亡。该病常因母兔怀孕期饲喂营养过盛、产后乳汁过稠、乳房及产房不清洁、哺乳仔兔少、缺乏饮水或乳房外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后发生。  相似文献   

12.
项军 《北方牧业》2003,(4):16-16
乳房炎是哺乳母兔较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是强迫哺乳时乳汁未吸吮净使乳房肿胀和乳头管松弛,葡萄球菌侵入所致。另外,仔兔因乳汁不够而咬破乳头,仔兔断奶过早,奶汁过多或乳房外伤均可引起。  相似文献   

13.
1 刚出生的仔兔和母兔在产仔前后饮磺胺药水,母兔不得乳房炎,仔兔不得黄尿病和脓毒败血症。 2 母兔奶水不足,要多喂多汁饲料豆浆加红糖或把发奶药拌饲料中喂给。  相似文献   

14.
家兔乳房炎     
家兔乳房炎通常是由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如产后过分加强营养,喂精料过多,使母兔乳汁积滞;或仔兔牙齿尖锐,吸奶时咬破乳头,致细菌侵入乳房。发病初期,母兔乳头焦干,乳房红肿、疼痛,体温升高,母兔不愿意给仔兔哺乳。感染葡萄球菌以后,引起化脓。患兔呈急性经过时,乳房迅速变红,以后逐渐变为深红、紫黑色,与健康皮肤界限明显;病兔不进食,拒绝哺乳,最后死于败血症。对家兔乳房炎的预防,主要是注意饲养  相似文献   

15.
1适时在母兔笼内放入产箱   根据配种记录,在预产期前 2~ 3天将消过毒的放有柔软垫草的产仔箱放入母兔笼内,并要有专人值班,保证母兔将仔兔产在箱内。 2及时让母兔饮上淡盐水   母兔产完仔后,身体虚弱,口干舌燥,要及时给母兔饮淡盐开水,防止母兔口渴吞食仔兔。 3尽早让仔兔吃上初乳   初乳除含高浓度的营养外,还含有很高的母源抗体,能增强仔兔免疫力,并促使胎粪排出。必要时通过人工辅助使每只仔兔都吃上初乳,保障仔兔成活。 4做好母兔乳房炎的预防工作   在母兔临产前 2~ 3天每兔肌肉注射青链霉素 40万~ 50万单位,…  相似文献   

16.
最近,母兔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制约着母免春繁工作的开展。怎样来预防母兔乳房炎,根据本人体会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1在产前对母免笼或产仔箱进行整修清除锋利尖物.防止母兔乳房损伤引起感染。哺乳母兔的兔笼、窝箱,要特别注意保持清洁,定时清除粪便和不洁垫草。2调鳖饲料在产仔或断奶前的l~2大内,对泌乳最高的母兔要减少精料,使母兔奶量减少,避免由于乳汁过浓引起乳腺管不畅。3人工寄养仔免要合理有些母兔奶量过多,产仔又少,有些母兔奶量少,产仔又多。为避免由于仔兔相争吮乳而咬伤乳头,则需要人工寄养,这样既能提高仔…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的炎症,是哺乳母兔的一种常见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也有饲养管理不当。本病多发生于产后5~20d的哺乳母兔,轻者影响仔兔吃乳,重者造成母兔乳房坏死或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1 适时断奶仔兔断奶时间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仔兔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水平。断奶过早,饲养水平赶不上,影响生长发育;断奶过迟,仔兔生长缓慢,影响母兔下一胎的繁殖。断奶应以35日龄为宜。其方法可采用母仔分开饲养的办法。离乳母兔在断奶后2~3d内,只喂青料,...  相似文献   

19.
家兔乳房炎发生于泌乳母兔,常发生在产后5~20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多发。如不及时治疗会给泌乳母兔和仔兔带来一定的危害。1.传播途径①由于泌乳母兔极度紧张,幼兔咬伤乳头所致;②仔兔断奶过早或奶水过剩,母兔乳腺积奶过多而引起肿胀发炎;③因兔笼、兔箱不合格或不卫生等原因,以致引起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严重者会造成死亡。2.临床症状急性乳房炎的初期表现为乳头发干、乳房红肿、发热,体温在40℃以上。此时患病母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拒绝哺乳,以后乳房由红肿变为紫色肿胀,若按压乳头时,…  相似文献   

20.
仔兔、幼兔死亡有3个高峰期。一是产后7天以内,这个时期仔兔还没有睁眼,全靠母兔喂养维持生命,如果母兔患有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或母兔笼底不洁,乳头被污物污染,仔兔吃到这种母兔的乳汁,就会发生仔兔肠炎,死亡率很高。二是在仔兔18日龄补饲后的7天以内,这时的仔兔由原来全部吃奶转变为吃奶和吃饲料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