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索牧区牦牛育肥的最佳饲养方式,促使牦牛商品化,消除越冬时消瘦和死亡风险,实施牦牛高效饲养技术与适时出栏技术相结合,改变本地区传统的放牧饲养模式,促进牦牛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为今后普及牦牛全舍饲育肥、放牧补饲育肥等饲养方式,提供可靠数据和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方法]于2012年11月~2013年4月,在贵南县开展了牦牛全舍饲、放牧补饲两种育肥方法,并对其生长情况及育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4个月的育肥,全舍饲育肥组、放牧补饲组、对照组的体重分别为162.00、164.70、100.40。且对照组与牛舍饲组、放牧补饲组的体重增长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蒸汽压片玉米对牦牛冷季补饲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30头常年放牧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傍晚归牧后每头补饲精料(玉米)1kg/d。试验组用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粉碎玉米。每月称重1次,直至试验结束。[结果]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试验组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91%、1.83%、1.19%,差异显著(P0.05);试验末,试验组相对生长率为-9.53%,对照组为-16.32%,试验组比对照组少掉膘6.79%;试验组只均比对照组减少掉膘损失155.88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蒸汽压片玉米补饲牦牛,显著降低了牦牛冷季掉膘率,增加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延长牦牛鲜肉供给时间,增加农牧民的养殖效益,进行牦牛错峰育肥出栏试验。[方法]选取秋季没有达到出栏体重的牦牛73头分为两个试验组,分别补饲1.5kg粉料和1kg颗粒饲料,进行60d放牧+补饲育肥试验。[结果]试验一组平均增重16.04kg,比对照一组增重32.04kg(P0.01);试验二组平均增重6.84kg,比对照两组增重16.59kg(P0.01)。在牦牛肉市场价不变的情况下,试验一组相对增收417.1元/头,试验二组相对增收179.38元/头。[结论]通过肥育试验得出,在牛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甘南牦牛应在掉膘前(10月下旬)出栏,若推迟出栏,需进行适当补饲。  相似文献   

4.
甘南牦牛枯草期补饲饲养模式研究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甘南牦牛枯草期的补饲饲养模式。[方法]本研究在枯草期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组群的牦牛开展了不同方式的补饲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补饲减少掉膘损失398元/头,保活盈利380元/头,提高繁殖成活率增收247.5元/头;补饲育肥增收520元/头,舍饲育肥牦牛增收610元/头,犏牛增收874.5元/头。[结论]因此,牦牛枯草期可通过补饲减少掉膘,提高繁殖率和成活率,通过错峰育肥出栏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季对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可使牦牛少减重19.10~25.85kg,减少损失171.90~232.65元,相应多获利63.99~83.34元;暖季通过90d放牧补饲育肥,补饲后牦牛体增重达到37.96~46.16kg,比同龄对照组提高40.13%~70.39%,补饲后牦牛多获利77.13~148.59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根据其补饲效果,提出高寒牧区放牧牦牛较为适宜、绿色、环保、营养物质平衡的饲草料供给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对放牧犏雌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30头常年放牧犏雌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傍晚归牧后每头补饲精料(玉米)0.75kg/d。试验组用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粉碎玉米。每10天测定一次产奶量,直至试验结束。[结果]试验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产奶量分别提高了1.97%、16.29%;第三个月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比对照组提了32.26%。试验组犏雌牛奶的蛋白质、乳糖稍高于对照组,脂肪、总固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效益测算,补饲三个月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每天增收3.53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蒸汽压片玉米对放牧犏雌牛进行补饲,显著提高了其产奶量,延长了产奶高峰期,可有效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牧草生长缓慢、生长期短,草地过牧等因素是导致牧草缺乏,放牧藏羊生长缓慢,出栏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冷季分别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架子羊开展不同方式的补饲育肥。结果表明,"放牧+精料"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7.47 kg,"放牧+舔砖+干草"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5.97 kg。"放牧+精料+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8.26kg;"放牧+舔砖+干草+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6.79 kg;"放牧+舔砖+干草+精料+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11.6 kg。五个试验组中以有暖棚设施补饲效果最好。说明甘南高寒牧区,暖棚对减少羊只死损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南约有犏牛35万头,其中90%以上分布于半农半牧区,我州半农半牧区约有犏牛15万头,主要用于牛肉生产。当地农牧民生产方式以秋后活体出售或放牧加补饲育肥出售。犏牛育肥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为进一步提高当地农牧民经济收入,构建犏牛育肥特色产业,提高犏牛育肥产业的升级换代,探索暖棚全舍饲育肥生产模式,故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浓缩饲料的试验一组和以当地饲料为主的试验二组,育肥效果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从产出投入比来看,该试验比较适合于在当地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甘南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研究放牧条件下甘南牦牛的饲养管理模式,[方法]本课题通过引进大通牦牛,加强种公牛、母牦牛的饲养管理,对杂种犊牛进行全哺乳暖棚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甘南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都显著升高,流产率和犊牛死亡率下降明显.所产犊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全哺乳培育和暖棚育肥的犊牛,初生重和体尺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到6月龄断奶和12月龄体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甘南牦牛杂交改良的综合饲养管理模式,从而指导甘南牦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检验草原牧区牦牛舍饲育肥的可行性和黄贮玉米秸秆与微贮青稞草对育肥牦牛增重效果的差异性,[方法]本试验选择膘情中等,年龄和体重基本一致的成年健康牛只18头,随机分试验1组(青稞微贮组)、试验2组(玉米黄贮组),经90d育肥,[结果]表明,试验2组比试验1组增重多12.4g,增重率提高5.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不同育肥方式对天祝白牦牛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利用丰盛的牧草对天祝白牦牛在草原上放牧抓膘,育肥效果好,效益非常显著;而在冷季,通过舍饲育肥的牦牛产肉量高,效益好。因此建议养殖户在暖季可以对天祝白牦牛进行放牧育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在冷季利用养殖暖棚提高舍内温度的同时,对牦牛进行舍饲育肥,不但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错开牦牛上市高峰,调整出栏时间,缓解草场放牧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索在育肥条件下高寒牧区牦牛犊的生长发育情况,促使牦牛犊商品化,实施牦牛高效饲养技术与适时出栏技术相结合,改变本地区传统饲养模式,促进牦牛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为今后普及牦牛犊舍饲育肥,提供可靠数据和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贵南县开展了断乳牦牛犊舍饲育肥及生长发育效果观测试验。[结果]显示育肥牦牛犊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了86.19cm、94.07cm、113.50cm、12.10cm、91.63k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断乳牦牛犊进行舍饲育肥是牧区加快牦牛出栏、调整牛群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繁殖母牦牛配种期营养对连产率的影响,并为实现天祝白牦牛"一年一胎"高效繁殖提供技术初探,在祁连山生态保护政策大环境下,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如何实现减畜增效提供参考。[方法]以天祝白牦牛繁殖母牛连产率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同草原环境下2个村组同一年产犊母牦牛中连胎母牛数所占比例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饲养放牧方式对天祝白牦牛连产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同等放牧环境下,以草定畜自然放牧方式,牛群数量相对减少,但比起传统扩群饲养环境下母牛连胎率提高了30%~40%,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掌握高寒牧区冷季补饲青贮玉米秸秆对天祝白牦牛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天祝白牦牛采用燕麦青干草加不同比例青贮玉米秸秆分组补饲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补饲方式相对比,在同样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试验组效果显著。[结论]试验组天祝牦牛体重前四月体重呈上升趋势,后两月才开始缓慢下降,具有显著的保镖效果,对照组体重冷季六个月一直呈下降趋势,保膘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不同季节牧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变化较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季节牦牛牧食行为及机体瘤胃微生物区系响应策略,旨在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潜力及畜产品转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别在2019年1月和2019年9月进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牦牛9头,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OOnitor系统对其牧食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牧食活动及采食空间分布随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相较于暖季,牦牛冷季休息加反刍时间(13.378 h/d)、采食时间(5.174 h/d)和反刍时间(8.160 h/d)显著减少(P<0.05),行走时间(4.775 h/d)显著增加(P<0.05),并且采食空间分布更为分散。瘤胃液中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在冷季显著降低(P<0.05),而微生物蛋白、异戊酸含量在冷季显著增加(P<0.05)。冷季下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表现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表现出冷季瘤胃微生物以分解纤维素的菌属为主。综合试验结果,冷季牧草生物量及常规营养成分的降低导致牦牛采食、反刍、休息行为减少,游走行为增多,同时采食空间分布格局扩大。牦牛瘤胃消化代谢及微生物变化方面对冷季的响应模式有别于暖季,这有利于提高其能量摄入及机体利用效率,进而有效应对冷季营养匮乏。  相似文献   

16.
生长期牦牛的氮代谢及补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在放牧条件下 ,系统地研究了生长期耗牛对不同季节牧草蛋白质的采食、消化、利用 ,并得出了牦牛在维持状态下 ,不同生长速度下的蛋白质需要量 ,还研究了牦牛对非蛋白氮的消化与利用。本项目系统地研究了高寒草甸草场牧草营养的季节动态 ,实测了各时期牧草的生物量、保存率和营养成分变化。在上述2项研究的基础上 ,本项目比较了在全年之间、牧草与家畜之间蛋白质的供需平衡情况 ,所得到的冷季与暖季增重总数据与生产实践十分吻合 ,实测得到了冷季缺额数据。针对冷季蛋白质供应的缺额 ,筛选了几种直接补氮方法。发现在能量蛋白比适当的情况下 ,用糖蜜尿素舔砖自由采食 ,可使牦牛在约200天的冷季内 ,得到的可消化蛋白增加35 %左右 ,接近维持需要水平 ,从而大大地减少体重损失。在暖季用施肥方法间接补氮 ,也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但2种办法只能使氮的供应达到维持水平 ,使放牧牦牛在安全越冬的条件下 ,达到不减重或少减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指导肉牛养殖户科学合理利用玉米秸秆。[方法]选择10月龄年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的西杂牛18头,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头,试验前经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精饲料喂量相等的情况下,Ⅰ组饲喂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Ⅱ组饲喂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各占50%;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经60d试验,三个试验组相互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各占50%饲喂肉牛,育肥效果较单纯饲喂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高,但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日采食玉米秸秆分别比Ⅰ、Ⅲ组高120g和170g;Ⅱ组日增重分别比Ⅰ、Ⅲ组高20g和40g;每千克日增重Ⅱ组分别比Ⅰ、Ⅲ组降低饲料成本0.22元和0.19元。[结论]用复合酶处理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搭配可以在肉牛育肥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方式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后,对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定中国荷斯坦牛开展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试验。将28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4头。前者饲喂不添加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后者饲喂添加青贮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统计各组奶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均产奶量、料重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计算各组奶牛日均经济效益和试验期总经济效益。[结果]采用添加青贮菌剂制备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后,奶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日均产奶量、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每头牛日均产奶量增加1.91 kg,乳脂率增加0.22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增加0.06个百分点。试验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头牛日均经济效益增加4.73元,正试期内总经济效益增加1 986.60元。[结论]采用添加青贮菌剂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能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动物体外传播(Epizoochorous dispersal)是植物种子实现远距离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放牧生态系统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为探究放牧季节(暖季和冷季)及种子性状(质量、形状和附属结构)对高寒草甸牦牛皮毛种子库的大小及组成特征的调控作用,分别在2019年暖季(8月下旬)和冷季(10月中旬),模拟收集了牦牛皮毛附着的种子,并对皮毛种子库大小和组成及种子形态学特征(质量和形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暖季皮毛种子库大小(585.27±23.56粒/m 2)显著高于冷季(218.18±22.67粒/m 2)(P<0.05),并且暖季皮毛种子库物种丰富度(16)和多样性指数(1.85±0.19)均高于冷季(4和0.66±0.11)。暖季皮毛种子库主要由多年生植物构成(87.50%),冷季时只包括多年生植物。皮毛种子库主要由中等质量(1~10mg)、形状不规则(形状指数>0.01)的种子构成,并且附着的种子中有75%存在附属结构(芒、冠毛、翅和距)。在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可以通过牦牛进行体外传播,这是草-畜互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动物-植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