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城 《中国种业》2010,(Z1):93-94
百农矮抗58是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资助品种,也是河南省近两年种植面积上升到第1位的品种。驻马店市小麦种植面积8000hm2,2009年小麦良种补贴招标百农矮抗58中标面积达到2000hm2,占全部34个中标品种面积的25%,该品种在全市乃至全省普遍表现出了高产、稳产、抗倒、抗旱、抗冻、抗病六大栽培优势。百农矮抗58一般667m2穗数42万~78万,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5g。栽培管理的核心技术就是在大田小麦抽齐穗至少有30%穗扬花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赤霉病。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Zeae(Schw)Sacc)抗性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作用的结果,我国众多抗赤霉病品种都与瑞梯(Rieti)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小麦品种抗病性越强,其传递给后代的能力越大,在抗病机理上抗侵入兼抗扩展型品种,其抗性遗传力大于单抗侵入或单抗扩展品种,花药残留率(0.7716-0.8036^**)小穗密度(0.8606^**-0.6889^*)剑叶厚度(-0.  相似文献   

3.
赵彬 《中国种业》2017,(7):79-80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结合高产户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5.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回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Ⅰ中,苏麦3号染色体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重复系Ⅱ中,染色体7A、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由此推断,苏麦3号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2B、3B和6B上,染色体7A是否具有抗性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D染色体载有促进赤霉病扩展的感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历年受赤霉病严重危害的生产实际问题,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致力于抗赤霉病品种选育。从1000余个单、复交组合中,先后选育出丽麦16、丽麦77、丽麦153、丽麦331、丽麦4710、丽麦8109及丽麦384等一批丽麦系列抗赤霉病品种(系)。其中的丽麦16曾被省列为重点推广的抗赤丰产品种。作者还就抗赤育种研究中的亲本选择及小麦植株形态与抗赤性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搪塞。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与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明小麦的抗病机制.以Thatcher和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开展了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共选用180对引物组合对Lr41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61对能够在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41和感病对照Thatcher之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多态性引物.获得5对能够扩增出5条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具有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分别是P-AC/M-CAA、P-AG/M-CAT、P-AG/M-CCC、P-CC/M-CCA、P-GA/M-CAA.将重复性好的4条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经序列同源性检索发现了1条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编码蛋白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其他的3个序列功能未知,研究结果为探明TcLr41的抗病机制和进行该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赤霉病已成为小麦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抗性品种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成为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最有效途径。小麦赤霉病抗性受多种基因控制,其中,Fhb1基因抗性效应最大,且抗性稳定,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赤霉病主效抗性基因Fhb1的定位、分子标记和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选择性回交技术和矮败小麦平台将Fhb1基因导入当地小麦中可提升赤霉病抗性,进而结合化学防治方法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小麦河农6251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有Lr2c和Lr17a;遗传分析表明,河农6251对叶锈菌PBGP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暂命名为Lr H6;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6251 F2群体和F3家系,结果位于1B染色体的3个SSR标记wmc419、wms582和barc120与Lr H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1.6,25.8,27.9 c M。河农6251中含有Lr26、Lr ZH84等多个抗叶锈基因,其对PBGP的抗性由一对位于1BL染色体上的显性抗叶锈基因决定。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有效抗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若干小麦抗白粉病品系的有效抗病基因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向齐君  盛宝钦 《作物学报》1996,22(6):741-744
采用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的白粉菌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通过与已知抗病基因材料抗谱的相似性比较,对17个抗白粉病育种品系的有效抗病基因进行了分析,其中3个阿拉拉特小麦杂种后代品系、4个V.P.M系统的杂种后代品系及另外1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品系含主效抗病基因Pm2;4个具有V.P.M或C39血缘的品系及另外1个品系含主效抗病基因Pm4 b;1个品系含Pm2+6;2个普通小麦-黑麦6D/6R代换系的抗谱相似,且不  相似文献   

12.
小麦纹枯病(主要病原为禾谷丝核菌)和赤霉病(主要病原为禾谷镰刀菌)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TaPIEP1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1个病原诱导的基因,其编码蛋白是可与GCC-box顺式元件结合、转录激活型的ERF转录因子。本研究以8个转TaPIEP1基因小麦株系的T4和T5代植株为试材,进行了外源转TaPIEP1基因的PCR检测、Southern杂交、RT-PCR与Q-RT-PCR的分析以及纹枯病菌、赤霉病菌接种与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或双拷贝整合到7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基因组的不同位点;外源TaPIEP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能超量表达;与受体扬麦12相比,TaPIEP1表达水平高的8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对纹枯病抗性显著提高,4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对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3个株系中一些材料兼抗纹枯病和赤霉病,说明TaPIEP1正向参与了小麦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反应,利用该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可创制抗纹枯病、赤霉病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系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与3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PS5A, PmPS5B, PmY39)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分别由波斯小麦PS5和(或)小伞山羊草Y39衍生的72个小麦抗病品系进行了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在24个由波斯小麦PS5和小伞山羊草Y39合成的双二倍体Am9衍生的品系中,有2个品系含有PmPS5A的标记,有19个品系含有PmPS5B的标记,有7个品系含有PmY39的标记,还有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遗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是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过去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研究多以静止的方法进行,仅以接种后某一固定时期植株发病情况为指标,这不能全面反映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扩展性的遗传特征。作者发现,不仅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扩展的反应不同,而且同一品种不同时期在抗扩  相似文献   

15.
白粉病采用自然病圃鉴定。赤霉病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圃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对白粉病免疫的品种(系)有贵农21、贵农775、三属麦、92R178、92R149、A552,高抗的品种(系)有斯燕93-1、JYP-1、JYP-2、JYP-3、小白冬、C39、兴麦17等;对赤霉病没有免疫的品种(系),多数品种(系)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的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略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80(107)、小白冬、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其中JYP-1、92R149、92R178、小白冬、JYP-3为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抗性抗源。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农AK58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植株矮,基部节问短粗,壁厚,抗倒能力极强,适宜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有效穗数645万穗,每穗粒数33粒左右,千粒重40g以上。高产栽培技术: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的播量,10月10日前后为112.5~120.Okg/hm^2。生育期间看苗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雅平  王进先 《作物学报》1992,18(5):373-379
本研究采用单花针注法接种,以病小穗数为统计单位,对1个感病品种和6个抗病品种杂交取得的F_1、F_2、B_1、B_2及其P_1和P_2进行了抗性调查,研究了这6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遗传,结果表明:6个抗性亲本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繁60096、苏麦3号、宁7840、翻山小麦、龙79B-1165、克80F_(3-119),抗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可忽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对N553的6家系抗赤霉病性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553符合E-1-0(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明显优势,是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的2倍,两对主基因具负向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显著,多基因的互作效应明显;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5.71%~91.61%,多基因遗传率为3.15%~64.00%,环境对抗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黄贵平  杨林  朱文华 《种子》2002,(6):59-61
小麦白粉病 ( Powdery mildew )是由禾布氏白粉菌( Blumelia graminis f. sp.tritici)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属世界性分布的病害。在我国 ,过去小麦白粉病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气候湿润的地区。近 2 0多年来 ,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氮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灌溉面积的扩大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大 ,危害程度加重 ,已成为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 ,而抗病品种的选育关键在于抗源的不断发掘和有效利用。为此 ,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35的RG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等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对小麦全套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RGA分析。引物对Pto-kin1IN/XLRR-INV1从近等基因系TeLr35中扩增获得一条747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小麦基因片段Triticum urartu clone BAC 210J24,Triticum monococcum DV92的BAC克隆231A16等具有较高同源性,为Lr35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