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示范区,综合分析多种空间可视化图件,运用叠加复合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形成盐渍化预警单元及风险等级图。通过分析WebGIS的特点、组成结构及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Web(IS的盐渍化农业障碍信息预警思想,采用ArcIMS9.0平台实现了Intemet下的农业障碍信息数据浏览、图层管理、数据库查询等功能,能有效地管理区域性农业空间信息,并在基于空间信息的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方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在稻麦生产中,气象因素对稻麦生长影响巨大,在实践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因种栽培措施予以解决,选择合适品种,确保稻麦足够的生育期;灾害性天气后,及时使用愈伤肥恢复肥;认真把握中后期肥水管理,要根据稻麦生长中后期气象条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本文主要对稻麦生产中,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气象的关系,在不同的农业气象环境中应如何进行运用栽培技术,确保稻麦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综合运用3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森林防火专业技术,设计和开发了浙江省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指挥系统。系统框架构成有:森林防火地理信息指挥子系统,森林防火基础信息录入子系统,森林火灾历史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林业基础信息及防火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可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火点智能定位,火场信息查询,辅助决策指挥和历史档案查询与分析等,促进浙江省省级森林防火辅助决策指挥的技术革新。图1表2参4  相似文献   

4.
1999年,北京市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在小汤山建立了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面向大田作物生产,建立了变量播种、施肥、灌溉、喷药的数字化决策体系和精准实施体系,实现了主要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管理。针对农田和温室生产管理要求,研制了农田和温室水分、养分、植保信息和环境信息采集与精量管理控制的相关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了土壤湿度、雨量、温度、盐分、养分等新型传感器。研究开发了农田土壤养分、水分和作物长势空间信息管理分析平台,精准变量施肥、精准变量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和处方图生成系统。实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测产系统的国产化,开发了用于变量实施的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农机具。实现了精准生产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农业生产技术平台。北京、河北、上海、新疆、黑龙江、吉林、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的生产特点,对精准农业技术进行了示范与推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尝试利用GPS进行集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福建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基于J2EE与XML组合的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建立了高效的应用示范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种数据库类型及管理系统的开发、农业信息远程服务平台建设、作物远程诊断服务系统集成应用、农村信息采集发布系统的设计、"最后一公里"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等。系统信息量大、知识全面、图文声型并茂,能多角度、全方位满足福建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农业技术经济的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农业技术经济信息数据库,其中,运用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实现了系统模块建设;通过高级软件开发工具实现系统功能。农业技术经济信息服务系统是对农业技术经济信息实际研究、细化、综合、流程化的结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该系统可分为:农业资源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技术(农、林、牧、渔、产品加工)系统、农业(生产技术、质量产品)标准化系统、农业预决策分析系统和农业项目管理系统待六大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更贴近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的实际情况,满足了农业各类人员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7年起参加了市农委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稻麦新品系中试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承担其中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优丰"的中试推广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稻麦生产模式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在我国传统农艺基础上建立起与农业机械化紧密配套的农艺规范,已成为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稻麦生产的基本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指导、借鉴和推广作用;推广应用成果应考虑当地的实际与可行性,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2004,(1):19
名特优新是《河南农业》全面改版后新设栏目。本栏目以科技兴农为宗旨,立足河南农业,推介适于河南生产的名特优新瓜菜、农作物品种及其配套高新农业技术、信息,帮助农民及农业企业把握市场,降低风险,采用良种良法,降低成本,抓住机遇,适应农时,加工出口,增值增收。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和河南省惠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主要从事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产业化开发,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机食品开发,优质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优、展销,国内外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和出口外销业务。  相似文献   

10.
名特优新是《河南农业》全面改版后新设栏目。本栏目以科技兴农为宗旨,立足河南农业,推介适于河南生产的名特优新瓜菜、农作物品种及其配套高新农业技术、信息,帮助农民及农业企业把握市场,降低风险,采用良种良法,降低成本,抓住机遇,适应农时,加工出口,增值增收。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和河南省惠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主要从事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产业化开发,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机食品开发,优质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优、展销,国内外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和出口外销业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中面临的问题,面向农业生产决策与管理对科技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多通道精准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和知识化组织、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对接和精准化推送、远程教育移动系统开发和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及农业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实现科技推广、决策辅助、病害诊断、生产管理、信息交流共享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资源整合、需求对接、人才培养、院区合作等方面实现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显著的叠加效应。通过构建与优化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产品和多媒体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广播、电视及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计算机、网络及卫星通讯等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垦区稻麦两熟季节紧张、农机农艺不完全配套等突出问题,通过优化不同生态区稻麦优质高产品种组合,研究应用水稻稀播长秧龄育秧、水稻钵形毯状秧机插、旱整水栽等建立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应用小麦精量播种和精确定量栽培、浸种催芽、轻型化农机作业等建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完善稻麦周年高产配套技术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垦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了江苏农垦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将计算机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与农业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出基于PAID开发平台的荔枝农业专家系统,并根据本地的具体实际进行了软件资源的二次开发,降低了客户端的专业要求,实现了人机操作界面直观、明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中国荔枝生产中普遍存在专家型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问题,为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介绍了荔枝农业专家系统目标、系统结构、系统内容、系统实现及应用示范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农业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农业经济技术信息数据库;运用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实现了系统模块建设;通过高级软件开发工具将系统功能加以实现.农业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系统是对农业经济技术信息实际研究、细化、综合、流程化的结晶,系统贴近农业经济技术信息实际情况,科学进行合理分类,完善了农业经济技术信息的可维护性.该系统除具有经济技术信息增删、浏览功能外,还具有用户级别和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该系统还可对各类信息类型加以设置,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经济技术性信息自动化管理,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6.
由钱存鸣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林厅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以宁麦9号、建麦1号(原名RF-1)为核心技术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饼干小麦生产技术体系的示范及开发”历时3年,已圆满完成了计划任务,于2003年8月在南京通过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实现农业的高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 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已在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大致包括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信息实时处理等方面。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应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一、加强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全国30多个省农(牧)业科学院、60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及相关生产经营、管理部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推动我国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与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连,使其成为中国农业科研机构进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快捷方便的入口。 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 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科技资源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世界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信息等。必须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管理与应用开发。要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全国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国家要建立国家级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地方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目标.主要采取了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喷灌及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田间道路设计;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扶持农技服务组织和示范农户等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长谷早占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黑宝作母本和长占杂交经多代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2000年被列入省级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早稻新品种的中试示范"项目.现将两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优质早稻长谷早占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银市优质小麦生产优势及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地域、品种、栽培四方面分析了白银市发展优质小麦的生产优势,论述了优质小麦在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食品加工企业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发展优质小麦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必然趋势,提出了白银市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措施: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多学科技术攻关、增强综合效益、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政府领导、协调各部门关系、增加科技投入、增强技术贮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