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等氮条件下,设计M_0F_(100)(100%复合肥)、M_(25)F_(75)(25%木薯酒精渣+75%复合肥)、M_(50)F_(50)(50%木薯酒精渣+50%复合肥)、M_(75)F_(25)(75%木薯酒精渣+25%复合肥)和M_(100)F_0(100%木薯酒精渣)等5个处理,研究了木薯酒精渣-复合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木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随着木薯酒精渣施用比例的提高,木薯产量、株高和茎径均呈下降趋势;M_(25)F_(75)和M_(50)F_(50)处理的木薯产量较M_0F_(100)处理略有下降,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产量显著下降;M_(25)F_(75)处理的单株薯数最多,而M_(100)F_0处理的最少;M_0F_(100)处理的单株薯重最高,而M_(75)F_(25)和M_(100)F_0处理的单株薯重较低。因此,本试验木薯酒精渣的配施比例以25%、50%为宜。  相似文献   

2.
以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不同计算方法(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单位面积叶片养分含量及单位叶片养分总含量)研究产区有机废弃物堆肥与无机不同配施比例对板栗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产量、品质及其相互作用影响,为产区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施肥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F0.5M0.5(50%有机堆肥+50%无机肥)处理单位质量、单位面积以及单位叶片氮磷总含量、单粒重均最高,CK(不施肥)最低,F_(0.75)M_(0.25)(25%有机堆肥+75%无机肥)和F0.5M0.5处理中N/P14且显著高于F(纯无机肥)和M(纯有机肥)处理,F_(0.25)M_(0.75)(75%有机堆肥+25%无机肥)最低;与F和M处理相比,F_(0.5)M_(0.5)、F_(0.75)M_(0.25)与F_(0.25)M_(0.75)处理分别表现促氮促磷、促氮抑磷与抑氮抑磷相互作用效应,且F_(0.5)M_(0.5)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显著,其次为F_(0.75)M_(0.25)处理;板栗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均与单位叶片N、P总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有机无机混施效应因配比不同而异,在等氮磷钾条件下F_(0.5)M_(0.5)即50%有机堆肥+50%无机肥配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木薯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花生品种‘粤油256’为试验材料,在木薯间作花生种植模式下,设置5个木薯施氮水平(0、90、135、180、225 kg/hm2),共5个处理,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间作体系木薯、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随着木薯施氮量的增加,木薯和花生的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以木薯施氮量135 kg/hm2(N135)产量最高,分别为木薯鲜薯23.86 t/hm2和花生荚果2 027.5 kg/hm2,较N0分别增加了17.9%和23.9%,所有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N0相比,N135处理下木薯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粗、薯数均表现为增加,花生单穴生物产量、百果重、百仁重也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木薯间作花生模式下,木薯增施氮肥,花生饱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在3.72~4.64,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透光率在7.09%~11.73%,其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4.
施氮方式对木薯养分利用和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施肥效率,在田间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氮(纯N)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1)、50%基施+50%苗期追施(T2)及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T3)3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056干物质积累、养分利用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干物质积累量,且均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处理;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块根、茎及叶的氮、磷、钾含量及其积累量,其中以T3处理的氮、磷、钾积累总量最高,其次是T2处理;木薯收获时,T3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及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大于T1、T2处理;木薯收获后,种植地各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因施氮方式而异,其中T3处理各有效养分含量变化均小于T1、T2处理。可见,本研究条件下氮肥25%基施+50%苗期追施+25%块根膨大期追施是木薯生产较理想的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复合肥和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菜心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甘蔗糖厂滤泥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Ⅰ)、复合肥(Ⅱ)、75%复合肥+25%有机肥(Ⅲ)、50%复合肥+50%有机肥(Ⅳ)、25%复合肥+75%有机肥(Ⅴ)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栽培试验,测定菜心在不同施肥处理后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在生长前期,菜心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值均在25%复合肥+75%有机肥处理组表现为最佳。收获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株高、叶长及叶宽有增加的趋势,而茎粗和叶片数则相反。50%复合肥+50%有机肥处理下的菜心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为最高。随着有机肥配施量的增加,菜心的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结论】综合产量及效益,50%复合肥+50%有机肥为种植菜的最佳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6.
坡岗地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营养调控措施对木薯叶绿素含量、茎基部粗度无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配方肥+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可较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与木薯产量,每667m2分别提高效益91~98、17~47元,其他处理表现一般。说明在木薯营养调控中以配方肥配施调理剂、有机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130 kg/hm~2全部基施(T_1)、50%基施+50%在苗期追施(T_2)及25%基施+50%在苗期追施+25%在块根膨大期追施(T_3)3种方式对木薯新选056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木薯叶片生理性状,其中在苗期T_1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较高,而T_2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T_3处理上述各项生理指标较高,而丙二醛含量较低。施氮后,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18.1%~25.4%、4.7%~20.9%、4.9%~12.4%、9.8%~35.9%,且增幅均随施氮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可见,本试验条件下T_3处理施氮方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和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以常规施肥(单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及种植方式为对照(CK).收获期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块根的鲜重、干重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及鲜薯淀粉含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养分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均能提高木薯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养分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与CK相比,地上部、块根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47%~ 17.89%、21.97%~53.03%和16.74%~38.33%;块根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10%~21.43%、3.60%~12.61%和3.39%~8.47%;块根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分别提高14.95%~24.47%、4.79%~9.01%和5.58%~12.22%;每公顷积累的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20.22%~38.85%、29.90%~45.76%和24.25%~38.12%,其块根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35.23%~68.84%、36.42%~56.98%和33.73%~52.31%;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2.50%~20.83%、4.05‰6.76%和4.92%~11.48%,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0~8.63%和24.54%~47.53%;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增产提质效果最佳.[结论]同等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可明显提高木薯的干物质、养分的积累与利用,并可提高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即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方式为木薯的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沼渣肥25%沼渣+75%复合肥、50%沼渣+50%复合肥、75%沼渣+25%复合肥、100%沼渣和常规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其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5%沼渣+25%复合肥有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木薯种植中的作用,在大田条件下,以南植199、桂热9号为材料,设不施肥、常规施肥及增施中微肥(穴施、叶面喷施及浸种)等不同处理,研究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促进木薯生长并增加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品种间中微量元素肥效存在差异,增施熟石灰、硫酸镁、叶面喷施硼砂、综合处理及钙镁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南植199鲜薯产量;其中,钙镁磷肥处理鲜薯增产39.7%,淀粉增产达到51.3%;其次为增施熟石灰处理鲜薯增产35.6%,淀粉增产44.8%。而桂热9号增产效果为综合处理鲜薯增产10.6%,淀粉增产32.5%;穴施硫酸镁淀粉增产21.2%;钙镁磷肥处理鲜薯增产10.0%。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主要增产因素为镁和钙;因此木薯种植中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应考虑品种差异和不同施用方式差异;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替代常规施肥中尿素+普通复合肥+氯化钾可有效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11.
1989~1996年在广西典型红壤上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有2个木薯品种(SC201和SC205)、15个施肥处理(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差异显著,茎叶重亦如此;SC201施用有机肥后3/8年有显著增产,而SC205有5/8年显著增产。NPK的施用显著增加鲜薯产量,SC201的概率6/8,SC205 7/8。且NPK施肥量能与SC201的产量在3/8年显著拟合,SC205则为6/8年。茎叶重随NPK的施用量增加呈抛物线上升趋势,淀粉含量随着NPK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在部分年份(SC201,5/8年;SC205 8/8年)显著提高产量,且产量与施氮量能在部分年份用抛物线显著拟合(SC201,5/8年;SC205 3/8年)。茎叶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磷肥对SC201在3/8年有增产效果,对SC205在5/8年有显著增产。钾肥对2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仅2/8年有显著增产;但分别在3/4年显著提高了茎叶重。说明氮在大部分年份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茎叶重,氮是典型红壤木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肥能提高茎叶重,施磷比施钾对SC205在更多年份能显著增产;SC201茎叶重、鲜薯产量、淀粉产量比SC205高;SC205比SC201需要更多的肥料,但是获得更小的产量。因此,木薯施肥应考虑品种差异,推荐的施肥量为50%(50∶25∶50 kg/hm2N∶P2O5∶K2O)的推荐施肥量+5 t/hm2的有机肥(猪粪);纯施化肥时,推荐SC201和SC205的施肥量分别为124∶62∶124,161.6∶50∶100 kg/hm2N∶P2O5∶K2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用木薯淀粉工业污泥复混肥对木薯生产的增产提质效果,为木薯淀粉工业污泥复混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南植199和华南205为对象,分别探讨污泥复混肥不同用量(0、450.0、600.0、750.0、900.0 kg/ha)、不同肥料(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分别加污泥复混肥、复合肥、污泥、酒糟渣)和污泥复混肥不同施肥时期(前期;中期;后期;前、中、后期;前、中期;前、后期)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污泥复混肥单次施用量为600.0~750.0 kg/ha时对木薯的增产提质效果较好,以750.0 kg/ha最佳,该用量下两品种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最高,其中华南205平均产量为40126.00 kg/ha、南植199为34376.00 kg/ha,华南205平均淀粉含量为20.86%、南植199为26.77%.不同肥料的肥效排序为:污泥复混肥>复合肥>酒糟渣>污泥>常规施肥.在木薯生长前、中和后期各施污泥复混肥1次对木薯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南植199产量达26196.23 kg/ha、淀粉含量达3032%,华南205产量达41126.06 kg/ha、淀粉含量达23.74%.[结论]木薯淀粉工业污泥经与酒糟渣、煤灰、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堆肥后用于作物栽培,具有节约化肥成本、降低企业污泥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种植效益等优点,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控释BB肥在木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控释BB肥用量的增加,木薯株高、茎基部粗度显著增加,施氮量20kg处理的木薯产量分别较施氮量10、15kg处理增加33.8%和32.7%。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木薯株高、茎基部粗度有增加趋势,在低施肥量下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结薯数和产量也有增加趋势,但高施肥量下以一次施肥或二次施肥产量较高,三次施肥明显降低。因此,木薯应用控释BB肥时应适当增加肥料用量以获得显著增产效果,同时,施肥方法采用一次施肥或二次施肥均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相似文献   

15.
施肥深度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比较5个施肥深度处理对木薯产量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在0~12 cm施肥深度中,按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排序为施肥深度6 cm>0 cm>9 cm>3 cm>12 cm6,cm施肥深度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0cm(CK)增加7.5%、5.3%和3.9%,3 cm和9 cm施肥深度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略低于0 cm(CK),12 cm施肥深度的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比0 cm(CK)减少15.1%、18.6%和21.1%。推荐木薯施肥深度为0~9 cm,以6 cm施肥深度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小麦品种新冬42号生长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比,设置常规化肥减量25%配施有机肥(CF+M25)、常规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CF+M50)、常规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CF+M75)、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CK)等5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配施比例为50%时,能促进小麦增产且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冬小麦达到最大产量的最佳无机氮配比理论值为21.3%;M处理与CF、CK处理呈显著性差异,比对照增加17.02%,比纯化肥增加10.68%;碱解氮含量排序为CF+M50>CF+M25>CF>M>CF+M75;CF处理有效磷积累量高于有机肥配施处理,比对照高出29.37%.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增加了小麦产量,改善了土壤质量,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复混肥对木薯甘蔗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西土壤养分状况,利用木薯皮、淀粉渣、酒精渣,经生物发酵处理,配以合理氮、磷、钾化肥研制成生物有机复混肥。2006~2007年在木薯、甘蔗上进行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N+P2O5+K2O总养分施用条件下,生物有机复混肥与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比较,木薯分别增产14.16%、16.94%,甘蔗分别增产4.46%、12.40%。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纯N 0、65、130、195 kg/hm2)对新选056 木薯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130 kg/hm2 范围内,木薯生长中后期叶片POD 活性、 CAT 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则明显下降, 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变化不明显;木薯株高、块根产量、块根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分别增加 7.43%~24.36%、5.77%~11.55%、3.96%~10.73%、9.96%~24.12%,且增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130 kg/hm2 与施氮195 kg/hm2 的差异均不显著。可见,施氮130 kg/hm2 已满足木薯增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三类不同株型(直立型、伞状半张开型、张开型)木薯品种在一年生和二年生木薯种植中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观测株高、茎粗、单株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地上部分重量,统计分析单位面积产量,探讨并推荐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在云南一年生和二年生木薯生产中的合理种植密度,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木薯单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