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6年以来,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鲁西北、鲁西南和黄河三角洲的不同生态特点,在这些地区开展了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和德棉15号的小麦、大蒜和小黑麦(饲)三种茬后直播短季棉的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籽棉产量3742.35~4051.5 kg/hm2成效,并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该三植棉区特点的麦、蒜、饲后直播棉栽培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江汉平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在农业部棉花轻简化栽培项目的资助下,于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进行了麦后短季棉机械直播栽培示范,同时以人工点播为参照。结果表明:在湖北潜江地区小麦收获后,可选择生育期100天左右的短季棉品种直播,其产量不低于常规春播棉,是一项适合江汉棉区推广的棉花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临清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种植面积较大,30多年来棉花总产量均居全国百强县(市)之列。临清市2013年承担了山东省财政支持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推广项目,全市落实推广674.15hm2。通过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带动了技术推广区棉农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减轻了棉农劳动强度,促进了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苗兴武  王智华 《中国棉花》2017,44(10):39-40
正棉花轻简化栽培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率~([1]),实现棉花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现将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如下。1主要做法1.1棉花生产机械化棉花轻简化栽培最终要实现人工劳动全部由机械替代。在目前重点推广的是整地、播种、中耕追肥、植保和收获等环节机械化。1.2棉花生产化学化1.2.1对病虫草害的化学控制。播种前,喷施"氟乐  相似文献   

5.
祁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23,(10):39-41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春棉品种、一年一熟、早春播种、地膜覆盖、精细管理、人工多次收花的栽培模式在中低产田种植棉花,虽然棉花产量较高,但用工多、投入大,吐絮分散,难以集中采收,且残膜污染严重。在多年试验基础上,用无膜晚播短季棉替代早春覆膜春棉,改精细管理、分次收花为轻简管理、集中收获,建立了短季棉无膜轻简栽培技术,省工节本,纯收益高于覆膜春棉,推广应用前景好。简要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集中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为黄河流域棉区发展短季棉无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沿海棉区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提出江苏沿海棉区短季棉麦(油)后直播高产栽培适宜密度及株行距配置、定苗、施肥、化控、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和技术要求。1规程说明此规程适用于江苏沿海棉区及类似生态区进行短季棉麦(油)后直播高产栽培;此规程目标产量为生产子2  相似文献   

7.
目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已选育出一批适于蒜后直播的抗虫短季棉新品种(系),并在鲁西南植棉区进行了连续几年的简化栽培技术探讨和试验示范,初步建立了鲁西南植棉区短季棉蒜后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为实行蒜后直播短季棉提供了坚实的品种和技术保障。蒜后直播短季棉通过选择适宜的早熟、高产优质品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采用机械精量直播,现蕾期化控,盛蕾期一次性追肥,简化整枝,病虫害采用绿色防控并配合机械操作,集中收花并探索机械采收,机械拔棉秆或秸秆还田,在保证棉蒜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提高了棉花的直接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鲁西南植棉区棉花轻简化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棉区轻简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必然选择。改传统育苗移栽棉为麦(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的种植方式,并完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的“三集中”调控技术是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的有效途径。基于棉花“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和以此形成的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了棉花种植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快乐型”的转变,为加快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分析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机械化与轻简化的优势,描述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中发展机械化与轻简化的意义与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适合鄱阳湖棉区应用的机械化与轻简化技术,最终提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与轻简化发展模式,以利于鄱阳湖棉区加快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我国棉花生产由于受条件、技术和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格局急剧变化调整,由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三足均衡鼎立"演变为西北内陆棉区"一足独大"的棉花生产区域加快集中走势,被削弱之足面临巨大的产业变革和压力。为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者梳理分析了棉花产业的走势及发展支撑,提出了推进山东省棉花生产保护区支撑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油后直播棉成为棉花生产实现绿色轻简化栽培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油后直播的棉田要求、油后直播棉的生育特性,介绍了油后直播棉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包括油菜秸秆全量还田、精量播种、合理密植、轻简化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为赣中地区油后直播棉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孙桂琴  王见华  杨芳 《棉花科学》2020,42(1):36-39,43
针对江西传统植棉用工较多,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水平低,植棉效益下降的现状,对江西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建议植棉户采用,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利于省工、省力、节本增收。同时阐述了江西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江西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棉区棉田多熟制类型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棉区发展棉田多熟制的有利条件,对多种形式棉田多熟制的效益进行了评析,同时指出了棉田多熟栽培的五大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16.
山东滨州市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棉花科学》2021,43(1):11-14,21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及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促进滨州市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健康稳定发展.作者结合滨州市"十三· 五"棉花产业实际情况,探讨了"十四· 五"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提出了"打造黄河三角洲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秸秆等废弃物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工程、棉花良种引进和...  相似文献   

17.
浙北棉区棉花不同播期露地直播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浙北棉区棉花生产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操作工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者以湘杂棉8号品种在浙江海盐地区进行了应对不同茬口棉花不同播期的露地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浙江海盐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干旱情况下,以6月3日露地直播处理的实收籽棉产量最高,比4月8日营养钵育苗移栽处理(ck)增产6.7%,4月24日和5月20日露地直播分别比对照减产12.2%和9.4%;同时,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全生育期天数有较明显的缩短;露地直播比营养钵育苗移栽省去了苗床地准备、制钵、苗床管理、移栽等环节,但增加了直播、间苗、补播等环节,综合测算,露地直播可省工60个,hm2,并可节省薄膜、竹弓等物化成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圣香糯1号是以镇稻88为母本、广陵香糯为父本,并用镇稻88回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等优点,2019年6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稻20196011),适宜在鲁南及沿黄稻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直播短季棉不同密度和不同棉太金施用量进行组合,以达到简化栽培并构建适于机械采收的早熟棉群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和增密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1)单位面积相同棉太金施用量下,密度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下降,小区产量提高;(2)相同密度下,单位面积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小区产量下降。试验中单铃重和衣分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汉平原棉区地理气候条件优势,适宜棉花生长,加上棉农植株经验丰富,这为该地区棉花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该棉区是湖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该棉区棉花单产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在棉花栽培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严重阻碍了该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该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提高该区植棉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